河南决胜全面小康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河南作为全国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程度和进度,不仅直接关系亿万中原人民的福祉,而且也影响着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十二五”以来,河南围绕“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战略目标,深入实施五大国家战略规划,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小康社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河南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人均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一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转型升级依然艰巨

近年来,河南坚持把稳增长保态势作为全局工作的突出任务,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3.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9万元,均为2010年的1.6倍。工业增加值1.6万亿元,是2010年的1.4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9.6亿元、支出6806.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8万亿元,均比2010年翻了一番多。粮食生产总产达到1213亿斤,比2010年增加126亿斤。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9.5%,比2010年提高8.9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增长、扩大就业的生力军;高成长性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占工业的56.3%,提高15.5个百分点,装备、食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万亿元;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基本建成,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成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城镇化率46.85%,提高了8.03个百分点。五年新增790万城镇人口,中原城市群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发展的城市群。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国家级研发中心数量翻了一番,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增9家,达到14家,可见光通信、硬岩盾构、新能源客车、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等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美丽河南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河南经济大省地位更加巩固,决胜全面小康的基础更加坚实。

长期以来,河南经济发展依靠投资拉动、工业带动,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等方面路径依赖性较强,转型升级较为困难。从需求结构来看,消费需求不足,出口拉动偏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强化。胡美林:《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问题研究》, 《经济研究参考》2015年第57期,第3~11页。2013年河南省最终消费需求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仅为45.1%,比“十五”初期降低10.7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4.5%,比“十五”初期提高33.7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上看,农业比重大,服务业贡献低,经济增长对工业的依赖性强。2015年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1.4∶49.1∶39.5,与全国产业结构相比,农业和工业所占比重都过高,而反映经济发展好坏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严重偏低。作为农业大省,农业比重一直以来都很高,但近十年来随着对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工业对河南经济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第三产业发展最近几年才有增速的迹象。河南省消费需求不足,出口拉动偏弱,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这不利于河南经济转型升级。

另外,创新驱动能力弱也是河南转型发展中不能忽视的问题。长期以来河南省凭借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能源资源发展经济,但随着经济发展,粗放型增长方式不能满足经济更长久、持续的发展要求,加之人口红利不断衰退,资源约束趋紧,经济更长远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河南有R&D活动单位较少,R&D覆盖范围有限。从河南省R&D经费投入强度来看,2013年河南省仅为1.11%,远低于全国2.09%的平均水平,在中部六省中仅高于江西省。可见河南省对R&D投入强度不够,无法为科技研发形成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实现经济转型难度较大。

二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民生短板仍很突出

人民群众的感受是小康的根本标准。2015年,财政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7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576元和10853元,是2010年的1.65倍和1.86倍。城镇新增就业71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451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连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5%和83%,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90%和133%。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137万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成效,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3.2%,提高30.4个百分点;普通高考录取率达到83%,提高18个百分点。新增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5.2万张。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公益性文化服务场所全部免费开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2万公里,解决424万农户“低电压”问题,改造农村危房100万户,3630万农村居民和在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67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人民群众福祉显著提高。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发展不全面、不协调、不均衡、不可持续等问题。尤其是老百姓对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有许多新需求,对食品药品安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还很不满意,在解决残疾人困难、因病致贫返贫、孤独老人帮扶等方面,还有许多盲点。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1元,河南省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695.2元。2015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河南省为17125元。从相差4471.9元扩大到484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经济增速来看,近几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持续低于经济增速,居民对经济建设的成果感受不强;从收入结构来看,河南省工资水平一直不高。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5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2029元,从已经公布数据的18个省排名来看,河南省以45403元垫底,城市居民收入大部分来源于工资性收入,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单一、不稳定,提高收入成难题。

在医疗卫生方面,2014年全国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5.56人、执业(助理)医师2.12人、注册护士2.20人,同时期河南省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5.24人、执业(助理)医师2.01人、注册护士2.03人,全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就业方面,河南作为劳动力供给大省,16~60岁劳动年龄人口总数达6200多万,城市所能提供就业岗位供不应求,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多万人,在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民放弃务农转移至城市,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教育方面,截至2014年末,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数量较少,与人口大省、教育大省地位不相称。普通初中在校生3993606人,平均每一名教师负责14名学生,这与全国平均每一名教师负责12名学生、北京平均每一名教师负责9名学生的水平相比,相差甚远;普通小学情况与中学情况相近。2014年河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出922.8亿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235.9亿元,居于中部第三,居于全国中等水平。河南省社会保障水平与全国其他省份进行横向比较居于全国后列。

三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实际差距仍很明显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城市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放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谋划推动,积极探索符合河南实际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子,城乡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并进,经济综合实力和要素集聚能力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优势和潜能更加彰显;城市群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城乡空间格局逐步优化;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加快,城乡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河南省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加速推进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不够高,城乡发展形态、空间布局和城镇结构体系亟待调整优化,缩小城乡差距的任务仍然艰巨,社会治理体制不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及人口流动激增的新形势,城乡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2015年河南省城镇化率达到46.85%,比2014年45.20%增加了1.65个百分点,但低于全国54.77%的水平。2014年河南省人均道路面积11.67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9.93平方米,远低于同期全国城市15.34平方米的人均道路面积和13.08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水平,河南省的城镇基础设施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河南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着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失衡、城镇化进程与农业现代化进程不同步、城市承载能力低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建设速度与城镇管理水平不对等、郑州“一城独大”和城镇化失衡问题与矛盾。张占仓、王建国等《河南城市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河南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对城市布局进行优化,但河南城市发展不均衡,除郑州以外城市发展规模较低,地跨“郑汴新焦许”打造大郑州都市区尚未建成,郑州作为中心城市对周围辐射区域的经济带动能力仍需加强,将洛阳打造成“副中心”城市的计划推进速度较慢。河南省城市承载力较低,科学推进河南省城镇化的关键是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在这个过程中,河南省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城镇人口的缺点凸显。

从2002年到2014年的12年间,河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6245.4元和2215.4元增长到24391.45元和9416.1元,增速明显。虽然城乡收入的相对差距在减少,但2014年河南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绝对数14975.35元是2002年4029.66元的3.72倍,绝对差距在逐年增加。2014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15726.12元和6438.12元,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绝对数是9288元,比2002年的3053.17元增长了2.04倍,可见河南省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差距绝对数很大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国际上多数采用基尼系数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一般在0.2到0.4之间比较合适,高于0.4表示收入分配不均,会影响社会安定,低于0.2表示过于平均,不利于激励生产。河南全省基尼系数自2003年起一直处于0.45到0.5之间;城镇基尼系数较为稳定,一直维持在0.3左右;农村基尼系数一直高于城镇,先降后升,目前维持在0.35到0.4之间,城乡基尼系数差距较大。

进入新世纪,河南持续把重点发展中原城市群作为引领区域发展的基本途径,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中原崛起的基石支撑,并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线贯彻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每个环节;区域发展呈现出良性互动、生机勃发的局面。但区域协调发展任务重,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黄淮四市、开封等地较为落后。自2008年起,开封、驻马店、信阳、商丘和周口就是经济落后区域。2015年河南省人均生产总值排名第一的郑州以78003.73元远远超过周口23650.24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9222.39元的城市有11个。从城镇化发展水平来看,郑州的城镇化水平为66.3%,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豫北安阳、鹤壁和濮阳三市,城镇化水平为41.4%;豫西豫南(包括南阳和三门峡)的城镇化水平为38.8%;黄淮四市(周口、商丘、驻马店和信阳)城镇化率远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从城乡居民收入情况来看,周口市的人均纯收入还不及郑州市平均水平的一半。郑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建设都远高于其他地市,虽然洛阳、焦作、济源等城市发展速度紧追郑州,但驻马店、信阳、商丘、周口等地发展规模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差甚远。区域经济发展如此不协调是阻碍河南决胜全面小康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