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结果分析
一 适宜性分级及评价结果分析
(一)适宜性分级结果
本文通过ARCGIS空间分析模块(Spatial Analyst)中的重分类功能(Reclassify),根据大理市低丘缓坡适宜性评价结果数据及相关研究的划分标准,按照适宜性分值的大小从高到低划分为四类:高度适宜、中等适宜、一般适宜和不适宜。分类结果:0~0.4为不适宜建设,0.4~0.6为一般适宜建设,0.6~0.8为中等适宜建设,大于0.8为高等适宜建设。
(二)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
1.一般性因子综合适宜性分析
根据本书所选择地形地貌因子、生态环境因子、空间区位因子、地质条件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并根据相对应的权重,计算一般性评价因子的综合适宜性,一般性因子综合分析如图3-2所示。
图3-2 一般性因子综合分析
2.约束性因子综合适宜性分析
根据所确定的六类约束性因子及相应的赋值,利用静态数学模型中公式(3.2),计算求得约束性因子的综合适宜性值,约束性因子综合分析如图3-3所示。
图3-3 约束性因子综合分析
3.静态数学模型适宜性评价结果
本书根据上述所计算出的一般性因子综合适宜性分值和综合约束性因子分值进行叠加分析,按照公式(3.1)计算出评价区域内低丘缓坡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结果,综合适宜性分析如图3-4所示。
图3-4 综合适宜性分析
4.适宜性模拟结果
本书对评价区域土地开发利用建设适宜性进行模拟分析,主要通过前文所述的方法将上述评价结果代入公式(3.4),通过Focalsum函数求得邻域范围内适宜建设的元胞数,并运用GIS空间模拟求得,适宜性概率结果如图3-5所示,并按照上述分级标准进行分级,适宜性分级结果如图3-6所示。
图3-5 适宜性概率结果
图3-6 适宜性分级结果
本书研究的土地适宜性模拟结果相对于静态数学模型的评价结果来说,一般适宜和不适宜区域相对变大,两种评价结果分布及趋势是一致的,其变化主要体现在细部。本书选择适宜性模拟结果作为研究的最终结果进行分析。通过低丘缓坡开发建设适宜性概率结果分级图可以明显看出,大理市建设用地较好的区域分布在洱海以东部分地区,此区域属于地势相对平缓,区位条件、生态环境等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不适宜建设区域主要分布在洱海以西地区以及大理市西南部分地区。通过本书划定的低丘缓坡评价区域范围,经ARCGIS软件分析,根据分级标准进行统计,大理市低丘缓坡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为不适宜建设面积34114.45公顷,占评价结果面积的48.92%,适宜建设面积35625.68公顷,占51.18%。其中适宜建设的低丘缓坡土地面积:一般适宜土地面积12548.42公顷,中等适宜土地面积22683.56公顷,最适宜土地面积393.69公顷。适宜建设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大理市经济开发区、海东镇、凤仪镇、上关镇、下关镇、双廊镇的部分地区。
二 土地利用分区结果分析
本书按照大理市低丘缓坡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将评价区域分为适宜建设区及不适宜建设区,将不适宜建设区划分为生态功能保护区,结合“宜农则农,宜林则林”的原则再将其划分为农地保护区和林地保护区,禁止一切与生产建设有关的活动;适宜建设区按照“宜建则建”的原则,根据适宜性分值的大小及其分布区域的集聚性进行划分,适宜性分区分析如图3-7所示。
图3-7 适宜性分区分析
(一)优先建设区
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划分优先开发建设区块,由于最适宜性区块相对面积较小,因此主要以中等适宜性区块与最适宜性区块相结合为优先建设区块。优先建设区块具有优越的建设条件,是城镇发展需求用地的主要供给区域,适宜连片的城镇开发和工业建设。本区域划定的建设用地区域面积相对较大,建设用地一般按照时序性进行开发。因此,本书据此将优先建设区划分为一级优先建设区及二级优先建设区。二级优先建设区即次级优先建设区,此区域可进行开发建设,但目前不以开发建设为主,可进行适当开发,并需要辅以耕地保护和林地保护等生态保护,此区域主要以连片区块划分。
(二)选择建设区
选择建设区也具有较高的建设适宜性,相对于优先建设区,选择建设区可以根据具体开发建设的需要及当地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开发,选择性建设区块一般考虑一定的生态保护作用,并不完全用于开发建设,如不以连片开发为目的的点状式开发。与优先建设区相同的是其根据适宜性情况主要选择相对较高适宜性的连片区块划分,与优先建设区划分的区别主要是其考虑现实的开发情况和交通条件。
(三)建设用地保障区
建设用地保障区是除优先建设区和选择建设区以外的适宜建设区域,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及耕地、林地保护等方面的考虑,此区域亦可被称为建设用地储备区即后备建设用地区,当城市发展建设用地需要扩张并且建设用地指标增加时,其可以发展为城镇、工业用地的土地资源,与选择建设区的不同在于,此区域在开发利用前以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为主,避免进行生产建设。
(四)生态功能保护区
生态功能保护区即划定的不适宜建设区域,此区域可以遵循“宜农则农,宜林则林”的原则进一步划分为农地保护区及林地保护区。农地保护区是进行耕地保护的重要区域,城镇发展必须符合国家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需要始终坚持保护耕地保证粮食安全,建设尽量少占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同时要保持耕地占补平衡,不仅保证数量上的平衡还需要考虑质量上的平衡。该区域的划定以考虑现状为耕地、牧草地、园地等的土地类型为主。林地保护区主要分布的土地类型为林地,其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及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林地对区域生态环境及人居生活环境等存在影响,林地保护区以现状为林地或者能够发展为林地的区域为主,这主要参考公益林及土地利用现状条件进行划定。
三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的用地建议
本书以实现环境友好型城市发展建设为土地利用目标,注重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并在土地利用过程中重视生态保护,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有利于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
对于优先建设区,选择组团式用地布局方式,这一区域主要包括了海东组团、凤仪组团及下关组团。其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可以沿交通干线发展建设,加强各组团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今后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应该根据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推动土地利用结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避免分散布局,将各类型用地尽量安排在同一地区集中分布,杜绝进行重复性建设,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选择建设区可以根据发展需要辅以开发建设,或者依当地特点进行旅游用地的开发。建设保障区以保护生态为主,可以发展生态景观。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并适当改善农田保护区内非基本农田区域土地的质量,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并保持优势种植业的发展,有利于形成规模化生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林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用地类型,因此应该对林地实施有力的保护,不仅要对集中连片的森林地带进行保护,对优化城区范围内生态环境的林地资源也需要进行保护,对可以发展为林地的未利用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发展,一些荒地、裸地可以被作为后备的重点造林土地。
本书在进行土地分区的过程中并未考虑矿产资源区及风景保护区等类似区域,但是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的保护对城镇文化传承与发展有重要作用,对此类用地,应该保留,避免占用,并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进行发展,这不仅能够提高当地经济效益而且也能实现生态效益。大理市低丘缓坡开发建设应该形成新型城镇化、产业化发展方式,按照开发适宜性结果进行有区分的集中的适度开发,并坚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地域优势、文化优势及生态优势,构建环境友好的新型山区城镇。
四 结语
土地资源评价是一项涉及多学科领域、综合性的研究工作,是地理学、土壤学、生态学、经济学、城市科学等多学科的有机结合,而且低丘缓坡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研究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虽然本书研究进行了大量前期研究工作,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资料数据的局限、以及笔者知识结构及研究经验和能力不足等,本书研究不够深入且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主要包括:(1)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仍处于研究阶段,指标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能存在一定的欠缺,需要进行研究和完善;(2)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可以与客观赋权法相结合;(3)结合CA模型原理进行土地利用适宜性模拟,分析较为单一,可更多从定量的角度进行模型的检验与研究;(4)对土地分区标准及不同分区用地具体用地布局的进一步研究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