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序
古往今来的传说,往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内蕴。依凭这些传说,我们从中探索到不少历史信息和精神文明的宝藏。时至今日,一些没有文字的民族,全靠传说和古歌传承着本民族的历史和精神财富。
中国古代传说丰富,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皇五帝”,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物事件。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把这些传说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五帝本纪》,列于《史记》之首篇。如果舍弃了这些传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将少了两千年。
传说不等于信史,它带有神话色彩和传奇性,而且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传说的产生和流传,往往同一些非常事件和非常人物相关。我正在阅读的这部《播州土司民间传说》,写的是距今四百多年前播州土司官统治今天黔北(含黔东南部分地域)时期发生的故事,重心是明万历年间发生的一场大战——八路大军平定播州之战,围绕着“海龙囤”这座军事城堡和杨应龙这个反叛人物,由此而发生和口传下来的许多故事与传说。
20世纪80年代前期,《遵义晚报》主编向我约稿,写一批有关黔北文史的文章,每篇千余字。两三年间,陆续刊发了4部作品,其中有《沙滩文化史话》和《播州史话》。《播州史话》从“杨端入播”到“海龙囤灰飞烟灭”,约60多则,篇幅最多的仍是杨应龙与海龙囤的史迹。既然是“史话”,所写的都有史实可考,只是细节描绘上做了些合理的想象和发挥。
民间传说则不受史实的限制,往往是抓住一件地物或地貌的特征,或一桩小物细事,赋予神奇的力量,或编造离奇怪诞的情节,构成一则则娓娓动听的故事。如《杨应龙的赶山鞭》、《石头猪的传说》、《杨应龙一巴掌按出的大水田》、《“猪王菩萨”的传说》等,把杨应龙描绘成法力无边的神奇人物。
海龙囤上有座“绣花楼”(又叫“梳妆台”),由此生发出“杨二小姐”凄美的爱情故事,而且有多个版本,其中就有《白龙太子与杨二公主的传说》。传说白龙太子在绣花楼对面山上的“对歌台”上与杨二公主对唱情歌,整整三年而订终身之盟。不料皇帝看中杨二公主,派太监来接她进京。二公主留下血书,跃入万丈深渊,白龙太子抱其尸体撞岩而死,双双殉情,化成对歌台上的石墩。
民间传说杨应龙有许多金银珠宝,藏在娄山关的山崖间,于是衍生出多个版本的“藏宝之谜”。一说金库在娄山的白崖之中,一说在板桥镇后的孔雀岩中,一说在“一线天”之下,还有一说在鸭溪的水淋岩之下。清末民初,有位“花员外”曾雇人用八台龙骨车抽水,发现有藏金棺露出,被突兀齐来的飞沙走石所驱散,从此无人敢问津。
也有一些传说荒诞不经,如说杨应龙是隆庆皇帝的私生子,甚至说播州土司杨烈的小妾怀孕后选入皇宫为妃,生下杨应龙,在宫中被当作“皇子”,长到十几岁才回播州。
八路大军平播州,数十万人马浴血奋战,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在许多城堡、关塞间,留下如山的尸骨。一场场血腥战役被载入奏疏和史籍,而更多的细节被衍生为富有传奇色彩的传说,一代代在当地人的口头流传,并化口头文学为书面语言,成为地域文史和民俗文化研究的珍贵资料。其中一些篇章,可跻身优秀民间文学之林。
外围战役中,影响深远的,有“飞练堡之战”、“綦江血战”、“决战青蛇囤”、“刘罗坪之战”等。民间传说与史册所载大同小异。
海龙囤是杨氏土司经营了三四百年的军事要塞。南宋晚叶,杨文首建此城堡,与蜀中合川钓鱼城创建大约同时,主要功能是抗御元军。元军消灭南宋王朝,杨文之子杨降元。海龙囤要塞从此闲置;所筑的宫殿式建筑仍存,供土司官及眷属来此游赏避暑,后人称之为“老王宫”。明万历中期,杨应龙大兴土木,重修旧垒,增高城垣,扩建雄关:前六关,后三关。构成险绝高耸、固若金汤的千古名堡。新建的王宫,规模超越老王宫,宫内有一泓清泉,常年不涸。又建有土城、月城来储存军需粮秣;寨规严密,井然有序。民间关于海龙囤的传说有多则,如前面提到的“绣花楼”,又衍生出杨家大小姐与宋氏公子婚姻的纠葛,派生出“腰带岩的传说”。其他如“杀人沟的传说”、“后关神藤的传说”等。
“飞风关”的传说,叙说田雌凤与杨应龙如胶似膝的爱情故事。为表达对田氏的宠爱,特在东囤的高处修造一座“飞凤关”。此关高踞山巅,异常雄伟。关门上方石刻“飞凤关”三字;关上有城楼,楼楣有火戏的“五凤楼”三字。城楼上还有两层瞭望台,可以远眺养马城,近看南各隘口。这里是海龙囤要塞的指挥中心。
21世纪初,笔者与友人同游海龙囤,特地登上飞凤关的门墙(城楼已毁),四下眺望,有感赋诗一首:
乘兴攀登飞凤楼,云山千里望中收。
当年“龙凤”笙哥地,目下荒烟蔓草丘。
未有孽龙三次叛,何遭天将八军蹂!
凭今吊古心潮动,疆圉岂容缺金瓯。
当年八路大军二三十万人,合围囤下,日夜轮番攻打,未能突破雄关一道。官军攻势异常猛烈,刘綎在对山放大炮,轰塌“飞龙关”的左角。民间传说,杨应龙为退明兵,使用了“裸女亵军”的烂招,亦未能奏效。最后,官军从后山的窄径突破,杨应龙自焚身死。七百多年的世袭领地,一朝沦亡。
海龙囤上的宫殿城楼虽化为灰烬,但后人在此重建庙宇,来此凭吊沉思。相关的传说也逐一萌发,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充实、衍化,注进不少神奇、怪诞的因子。有的传说追溯杨氏祖先的事迹;有的涉及黔北地域多方面的物事;也有一些衍化为具有普适价值的颂扬美好德行的民间故事;有的具有惩恶扬善的社会功能。其中一些传说故事有引人入胜之妙。
如《西来寺、坐韦驮和倒栽柏香》,情节曲折,有神话色采。《白骨塔的故事》,描写一对苗家青年和少女的爱情故事,是战争破坏了美满的爱情,凄婉动人。《十丈洞的传说》记述“采木使者”与秀姑的倾心之恋,虽未能合卺同床,却相互爱摹,白头偕老。如此别具一格的恋情,令人扼腕嗟叹,掩卷沉思。
此书最后一章《播州土司传说研究》,出自考古学者及地方文化爱好者之手。他们亲身参与海龙囤遗址的发掘,在“新王宫”遗址下发现不少宋明遗存。他们把遗址考察、现场老人采访与民间传说结合起来,再加史志记载,相互印证,得到不少超出意表的收获,揭开以往某些传说之谜,纠正了某些误判。如一向被视为“水牢”的石涵洞,初步清理后,发现是形如“立交桥”的石砌通道。又如传说已久的“骡子坟”,竟然是埋葬众多白骨的大坟堆。白沙河崖壁上许多方形凿孔,以往疑为悬棺葬的遗迹。查证多部史书,访问当地老人,方知为杨应龙修造“海龙湖”的堤堰遗址。
通过考古发掘和古籍查考,对以往传说的某些物事有了新的诠释,增加了考察的新课题。如传说中的“白龙太子”竟然是唐代末年的“大盗”,其祖先有十八代盘踞“龙岩山”(海龙囤)中,直到杨端入播后才平定。由此证明,海龙囤堡寨的首创,非起于南宋的杨文,而是唐以前若千年的“白龙大盗”祖先。又如对遗址中砖瓦的检测,确认其中一些出自山顶的瓦窑,而并非全是传说中“三万”人手手相接来自山下的“金川窑”。
随着遗址发掘的深入和扩大,必将有更新奇的发现,开阔喜好者的眼界,充实了研究的内容。“海龙囤”研究大有可为。
黄万机
2014年岁次甲午仲夏识于南明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