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新闻、文学、历史的概念
一 什么是新闻
1943年9月1日,陆定一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文章《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说:“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这是唯物论者的观点。”这是目前在中国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对新闻的定义。
江润秋认为,发现“包括了刚刚发生的事实,也包括了早已发生但尚不为人知的事实,还包括了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事实”。陆定一的定义已经包括了发现,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没有“发现”,怎么报道?然而,陆的定义,对于新近发现的早已发生但尚不为人知的事实这一点似乎涵盖不了。比如,2000年12月26日中央电视台午间“新闻30分”节目,报道了广西某地至今尚未给村民办身份证的新闻。这则新闻就属于新近发现的早已发生但尚不为公众知晓的这一类。而“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事实”,那还不是事实,那只是预测。对预测的报道,报道的只是预测本身这个事实,而不是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事实。诸如江润秋所举的例子“美国将于明天8时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这样的报道,一般肯定会有这样的前提,即“据白宫发言人称”等字眼,这样的新闻,报道的只是白宫发言人“所言”这样的事实。需要指出,在江润秋此文之前,王洪钧编著于1955年初版,1997年第22次印行的《新闻采访学》(第2页)和1984年初版,1998年第15次印刷的蓝鸿文编写的《新闻采访学》(第94页)教材都已经采用了“发现”说,可见江润秋之“发现”说,已经不是发现了。
在上面所述基础上,笔者为新闻下的定义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什么?是报道。什么报道?对事实的报道。对什么样事实的报道?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的报道。发生很长时间了,对现实社会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不能叫新闻。但新近发现的已经发生很久,对现实社会依然有意义的事实,仍然可以叫做新闻。笔者加上“有社会意义”这个限制,是为了强调,新闻不是一般的事实,而是有社会意义的事实。在社会生活中每日每时都在发生着无穷无尽的事实,但是能够称得上新闻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或一小部分。我们每天都要吃饭,这每天都要发生的事实算不上新闻;报道这样的事实毫无社会意义。但一群绝食7天之久的请愿者们开始吃饭了,这算得上一件新闻。《纽约时报》从1896年10月25日起每天报头印有这样一句“社训”,“凡适于刊载之新闻皆刊载之”(All News That Fits For Print)。刊载事实的报道是有前提的,即“适于刊载”。所谓“适于刊载”,笔者以为就应当包含有社会意义这样一个前提。
所谓有社会意义的事实,用新闻学术语说就是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新闻价值就是新闻人用以衡量客观事实是否能构成新闻的标准。一般有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等标准。符合这样一些标准的事实才可能成为新闻。由于我们是在给新闻下定义,定义不能同义语重复,所以,我们没有使用“新闻价值”这样的字眼,而是采用了“有社会意义”这种说法。
简单地说,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近“发现”本身也是一种新近发生的事实,在这个意义上,如果不求特别周延,这种说法依然是最简明扼要的。新近发现的过去发生的事实,一般都与新近发生的“发现”这样的事实相联系。比如:
[新华社乌鲁木齐2001年1月5日电] 双鸽塔里木河下游科学考察队终于找到了失踪66年的小河遗址5号墓地。
这里就是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于1934年夏天在新疆罗布泊地区找到的“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葬,被世界考古学界认为是楼兰探险史、西域探险史上最神秘难解的古迹。
“双鸽塔里木河下游科学考察队终于找到了失踪66年的小河遗址5号墓地”,就是新近发生的“发现”事实;而那个墓葬古迹却是过去发生的事实。
显然,事实来源于社会生活,也就是说,新闻的本源是社会生活。
新闻作为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与历史与文学相比,它是对社会现实生活最迅速、最直接的反映。毛泽东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是新闻区别于历史的重要方面。历史是对人类已经过去的社会生活的反映,而新闻则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文学也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但一般情况下,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在时间上往往要拉开一定距离。更重要的是,文学是对社会生活间接的或曲折的反映,而新闻是对社会现实生活最迅速、最直接的反映。我们马上就要谈到的文学的概念,强调了文学是通过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艺术。所谓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就意味着文学与新闻、与历史反映生活的方式不尽相同。文学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它不像新闻那样通过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直接报道,也不像历史那样把已经发生的重要事实记载下来,而是用塑造形象这一特殊方式间接地、有时曲折地反映社会生活。在文学所有的创作方法中,无论是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还是浪漫主义、象征主义,都是对社会生活间接的、曲折的反映。如果这种反映过于“直接”就会丧失文学应有的韵味,就会被读者和评论家指责为“过于直露”“缺乏文学性”等。
同时,新闻可以也应该对社会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所有重要现象进行报道(反映),而文学则很难也没必要对社会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所有重要现象作出即时反映。
二 什么是文学
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艺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这种艺术的特征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尽管文学离不开形象,但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也是文学形象产生的基础。正如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也就是说,文学来源于社会生活。
需要说明,本书涉及有关文学问题时,以上述文学概念的外延为主,但也会兼及艺术;因为文学与其他艺术品种有时是紧密相关的。
语言、艺术、形象是文学区别于新闻的地方。文学与新闻相同的地方是都离不开社会生活。但文学是反映社会生活,而新闻是报道社会生活。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用形象反映生活是文学的根本特征。诗人艾青在《诗论·形象》中说,“诗人一面形象地理解着世界,一面又通过形象向人解说世界”。
按照它的概念(本质),艺术没有别的使命,它的使命只在于把内容充实的东西恰如其分地表现为如在目前的感性形象。
新闻中的“人物通讯”“人物特写”等,虽然也讲究形象性,但总的来说,新闻并不以塑造形象为特征。优秀的历史作品中往往也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但它不能构成历史书的主体,因而,形象性也不是史学的特征。
三 什么是历史
这里所说的历史是指历史学。历史学就是对人类以往社会生活的记录和阐释。也可以说,历史学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的记述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是由人类社会生活的变迁构成的,因此,人类历史就是对人类社会生活变迁过程的记述和阐释。历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一般来说,它包括对于历史过程的记录、对于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对于历史规律的探讨。
英国人路易斯·奥·明克说:“一方面,历史指的是事件,即人类事件的过程;另一方面,它又是指历史的事实报道,即历史学家所从事的探究和做的记事。”他有“历史的事实报道”的说法,也许这位英国人“报道”一词用得不准确(或者翻译得不准确)。许慎《说文解字》说:“历,过也,传也。”“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两个词综合起来意思就是,对过去的事情所做的客观的记录。顾颉刚指出:“《二十五史》为中国历史事实之所荟萃。”这是从史学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方面做出的评价。钱锺书认为记事是史学的上品,也是最基本、最原始的阶次,史学的最高目标是通观古今因革沿变之道,史学以历史的真实为基础,即以征实、征信为基础原则。
不难看出,历史就是人类社会过去的生活。法国著名历史哲学家雷蒙·阿隆在其著作《历史哲学》中说:“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历史学的对象就是过去的生活。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说:“历史是以往的,社会是现存的。如说社会是一个发光体,那么历史就是这一发光体不断放射出来的光。必待有某样的社会,始能产生某样的历史。一切有字人书,全由此无字天书而写出。因此各位如要研究历史,不该不落实到现实社会。诸位如欲了解此现实社会,也不该不追究到以往历史。”他把当前的社会谓之“无字天书”,而一切史书著作都只是“有字人书”。现实社会是过去社会的一个发展,要理解现实社会,就要了解和理解过去社会。
历史与新闻的相会点表现在,其一,对象都是社会生活,其二,“记述和阐释”与“报道”是大致相同的,报道虽然以客观事实为主,但或多或少会渗透出记者的评价或见解。斯诺20世纪60年代初访华时,周恩来总理曾对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认为你是一个作家和历史学家,绝不是记者。”“那有何分别呢?每一个优良的史学家就必定是一个优良的记者,无论你从都西第特或司马迁开始,情况也是一样。”从记述社会生活角度看,记者和历史学家确有相同之处,在这个意义上斯诺是对的。但记者对当代生活的新闻敏感,历史学家往往不具备或相对逊色一些,在这个意义上记者和历史学家又是有明显区别的。一个优秀的史学家未必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记者。
总之,新闻报道社会生活,文学反映社会生活,历史记载社会生活。新闻用事实说话,历史也用事实说话,而文学则用形象说话。当然,形象本身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是由事实构成的。
四 新闻学、文艺学、历史学:人文学科还是社会科学
作为学科的新闻学、文艺学、历史学是人文学科还是社会科学?一直存在不同看法。
文艺学、历史学是人文学科,这是传统的看法。当然也有不同看法,比如法国历史学家布洛赫就认为历史学是一门科学。由于新闻学产生较晚,有学者认为新闻学是兼有人文属性的社会科学。这些看法都有自己的根据。
以笔者之见,新闻学、文艺学、历史学兼有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相比较而言,新闻学和历史学社会科学的属性更明显一些,文艺学人文学科的属性更明显一些。可是,一旦把它们完全归为社会科学或人文学科都会带来一些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即使在新闻学界和新闻业界也存在新闻无学的看法,困扰着新闻学的发展。
就历史学而言,“结构—分析”史学、计量史学,尤其是后者坚定地表明了历史学科学化的努力。“结构—分析”史学让历史学看起来更加科学,计量史学使用数学方法拓展了历史研究的领域,也使得研究成果更加精细。1972年,拉杜里(Le Roy Ladurie)信心满怀地说:数量的、统计的和结构的历史学已经宣判了叙事史学的死刑。
但是,不要忘记无论是“结构—分析”还是计量史学,都要以事实为依据、为基础。历史学以叙事为本位不会改变。“我们当然可用科学的精神去研究历史,但是我们所有关于人类过去的材料,虽然可以产出真理来,断不能将它们组织成一种纯粹的科学。”这个分析是符合历史学实际的。
不仅历史学以叙事为本位,新闻学也以叙事为本位,文学也在很大程度上以叙事为本位。显然,叙事是一门艺术,带有强烈的人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