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施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 “一事一议”提出背景
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农村地区公益事业建设的资金来源只有一个,即通过“一事一议”筹集。“一事一议”解决了农村地区的乱收费和乱集资问题,消除了搭车收费的问题,有利于控制农民负担。但是客观上“一事一议”政策给农村地区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的筹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为其筹集资金数额过小,对解决建设资金的作用不大;同时“一事一议”存在“通过难”和“执行难”的问题。
为破解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难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政府推出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其程序为,村级通过乡镇级农业、财政所向县级农业、财政部门申报“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上级通过审核后批准立项,对这个项目拨付部分财政奖补资金。“一事一议”项目资金来源于上级奖补资金、村民筹资筹劳、社会捐助等,一般上级奖补资金可以占项目投资总额的75%以上。建设项目针对的是村内道路、小型水利设施、村容村貌、环境卫生、饮水安全、村内活动场所等。2008年中央首批选取黑龙江、云南、河北三省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2009年扩大到17个省份,2010年扩大到27个省份,2011年在全国全面推开。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为农村税费改革后中央出台的一项新的强农惠农政策,着眼于户外村内、拾遗补阙,将公共财政的“阳光”直接洒向全国60万个村落,打通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最后一百米”,实施了农民需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村内民生项目,有效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2008~2011年,各级财政共投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050亿元,带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总投入2800多亿元,共建成98.5万个项目,亿万农民从中受益。
二 “一事一议”的深远意义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政治影响。这项政策创新了财政支农的体制机制,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完善了乡村治理结构,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些开创性的工作和创新性的成效,需要认真总结,深刻体会。
一是创新了民办公助、以奖代补机制,形成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多元化的投入格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坚持农民先议后筹、先筹后补,所有项目必须经农民民主议定后,方可按省级政府确定的标准筹资筹劳,并在农民筹资筹劳到位后给予相应的财政奖补,充分体现了民办公助的性质,发挥了财政以奖代补的引导带动作用,构建了“农民筹资筹劳、政府财政奖补、社会捐资赞助”的村级公益事业多元化投入格局,扩大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来源,形成了村级公益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目前,由农民自主议定项目、办群众真正关心的事,已成为基层干部群众的共识。县乡政府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发挥“一事一议”机制灵活的作用,将“一事一议”作为整合涉农资金的重要平台,集中财力办多数农民想办的公益事业,确保干一件、成一件、管长远。
二是构建了农村公共服务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调动了农民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打破上级说了算、政府主导项目建设的传统模式,实行“议”字当先、让农民说了算,构建了农村公共服务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这是一项重大而有意义的制度创新,把项目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和评判权,通过民主议事、公开公示等形式直接交给农民,把工作做到了农民的心坎上,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得到了农民的衷心拥护。广大农民从过去的“要我干”变成现在的“我要干”,从办“公家”的事变成干自己的事。“一事一议”激发了农民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热情,掀起了多年来少有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高潮。
三是搭建了基层党委政府为农服务的平台,探索了新形势下乡村治理的有效形式。基层同志普遍反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让基层干部找到了新形势下联系群众的抓手和服务“三农”的平台。基层干部在组织动员农民议事中了解群众,在项目实施中联系群众,在为农民办实事中服务群众,在为农民解难中赢得群众,起到了办民事、凝民心、聚民力的作用。在一些地方的财政奖补项目建设中,村民自行协商解决项目建设占地、换工帮工等问题,有的甚至无偿拆除自家房屋和牲畜圈舍等,主动为公益事业让路,一些积淀多年的矛盾和纠纷因此得到化解,邻里和谐、互帮互助蔚然成风。
四是促进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随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奖补政策的深入人心,一些地方将能否组织农民议事、能否带领农民办实事作为衡量村两委班子是否得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很多地方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积极作为,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民心、树立了威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在村级换届选举中,一些缺乏组织能力、不能为农民办实事的村两委班子落选就是例证。据浙江省一些市县组织部门调查,2011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当地没有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村,村干部连任率只有50%,开展过的村连任率高达80%。一些青年农民在投身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过程中,提高了对党的认识和理解,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增添了有生力量。
几年来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积累的经验值得总结。一是坚持农民自愿,规范操作程序,严格控制筹资筹劳标准,努力防止加重农民负担。二是坚持因地制宜,贴近农业农村发展实际,重点解决多数群众受益的公益事业,务求给老百姓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三是坚持制度创新,充分发挥民办公助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投入村级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四是坚持强基层打基础,促进村民自治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改善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