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形
第一节 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形:数值例
成本、利润、利润率 马克思讨论了商品价值的决定以及以其为评价尺度的经济再生产均衡的存在,并注意到了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商品并不是用价值,即劳动时间单位来进行出售或购买的。
商品价值决定的直接视角是生产过程,而生产结果是在新价值被创造的时候被获取的。显然,对于劳动者来说,他们最为关心的事情是工资与劳动时间的比率。价值的公式可表达为
商品价值W=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
但是,资本家是货币占有者,在支出货币的资本家的眼中看来又是另一种情况。对于资本家而言,最开始需要进行货币支出的是资本品和工资。出售商品获得的销售额,以及剩余价值M是预付资本的结果,并不只是工资(可变资本)的结果。从资本家的角度来看,以上的公式是这样的:
商品价值W=(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合计可称为成本。
成本K=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
作为资本果实的剩余价值,资本家是作为资本的利润来识别的。因此,资本家对商品的评价是成本+利润,它被称为价格。即
价格P=成本K+利润M.
资本家形成社会的指导阶层,在商品生产被资本家所管理的资本家商品经济中,确立了作为商品价格的这样一个规则,即商品价格是在费用基础上加上利润的一种价格,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价格形成规则。
对于资本家而言,重要的是投入的资本能否被有效利用,即它的效率如何。它不是由剩余价值率来衡量的,而是由剩余价值对成本的比率来衡量的。利润对成本的比率被称为利润率。
由此一来,价值被转化为价格,剩余价值被转化为利润。
简单再生产的例子 我们用一个简单再生产的数值例来说明一下。价格P可表达为
在这个例子中,部门1和部门2的价格P的大小和价值W的大小均一致。而且,两个部门利润率的值也一致。
利润率水平,即资本效率是一样的,所以部门1和部门2的资本家不存在对其不满的因素。因此,可以认为他们能接受商品的这种价格。
扩大再生产的例子 扩大再生产的数值例可作如下表示。
在这个例子中,每个部门中计算出来的利润率是不同的。相对于生产资料的价格而言,消费资料的价格表现出它的资本效率更高。
如果部门1和部门2的利润率不同,那么以低利润率计算的资本家要接受以高利润率计算的商品价格需要一个相当的理由。也就是说,表示资本效率的利润率不同的情形,要有个相当特别的理由方能接受。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一个生产部门的资本家都应该认为其资本运作效率跟其他资本是一样的。
平均利润率 不论是部门1的资本家还是部门2的资本家,最容易接受的利润率的值应该是社会整体所达到的利润率的值。
社会整体投入的资本的总额被称为社会总资本,或者被简称为总资本。剩余价值的总额被称为总剩余价值。总剩余价值对总资本的比率称为社会平均利润率,或者平均利润率。
在扩大再生产的数值例中,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平均利润率。
马克思把成本与平均利润率的乘积称为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r×成本K.
成本加上平均利润即是马克思的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P=成本K+平均利润rK
在扩大再生产的数值例中,可作如下计算。
6207P1= (4000C1+1000V1)(1+0.2414),
2793P2= (1500C2+750V2)(1+0.2414).
转形 上述以价值为出发点计算生产价格的方法,被称为价值到生产价格、剩余价值到利润,以及剩余价值率到利润率的转形。
从转形的质的一面来看,它是一种范畴的转换,见表4-1。
表4-1 转形的对应范畴
从转形的量的一面来看,只要用马克思的一个简单的转形程序就能很容易地得出以下的关系。
6000W1+3000W2=6207P1+2793P2
由此可知,总价值=总价格成立。
又有
1000M1+750M2=1207R1+543R2.
因此,总剩余价值=总利润成立。
很显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