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生活压力和社会问题
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研究文献表明,二十多年来,尤其是近十多年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本次调查也从一个方面揭示了这一点。但是,必须注意到,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还有相当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并且人们面临的具体生活压力也在增强。
1.多数家庭的生活达到宽裕水平,但部分群众生活仍然困难
如果按照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恩格尔系数(即人均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来判断人们的生活水准,根据调查结果,我国已经有四分之三强的家庭的生活已经达到宽裕及以上的水平。按照国际惯例,家庭人均消费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在30%以下的,属于很富裕;恩格尔系数为30% ~39%的,属于比较富裕;恩格尔系数为40% ~49%的,属于宽裕水平;恩格尔系数为50% ~59%的,属于温饱水平;最后,恩格尔系数为60%及以上的,则还处于贫困状态。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家庭生活达到很富裕水平的被调查者占34.7%,达到比较富裕水平的占22.1%,达到宽裕水平的占18.5%,三者合计占到75.3%。这充分表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就。
但与此同时,也必须注意到,还有13.5%的人的家庭生活消费水平处于温饱状态,11.2%的人的家庭生活消费水平还处于贫困状态。而且,调查还显示,即使在人均消费恩格尔系数低于40%的样本户中,尚有6.3%的农户人均年消费支出在1200元以下,每月在100元以下,他们的生活可以说是低水平的,他们在勒紧裤带过日子。可见,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还有一段距离。
消费贫困或仅得温饱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低。相关分析表明,2005年城乡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年收入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523。必须指出,“收入低”的感受具有相对性(主观性),实际收入较高的被调查者也可能觉得其收入还是低了。在调查中,甚至有51.3%的人认为,他们的家庭生活碰到了“家庭收入低,生活困难”的问题,其中不乏收入水平较高的被调查者。但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真正收入低的人还是较多地感到有“家庭收入低,生活困难”的问题。例如,按照五等分方法对被调查者家庭人均收入分组以后,在最低收入组的被调查者中,认为其家庭碰到“收入低、生活困难问题”的人占到74.0%;在中下收入组中,这一比例为61.4%;在中间收入组中为53.6%;在中上收入组中为41.9%;在最高收入组中为23.5%。
另外,还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有超过1/3的被调查者家庭出现当年入不敷出的现象。如上所述,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是密切的,如果一个社会出现消费不足,很大程度上既是因为收入不足,也是因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过于集中,导致在全社会平均收入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出现相当部分居民收入低的问题。近年来,人们普遍感到国内消费不足,拉动消费成为许多人建议的经济发展战略,然而,实际上,各种拉动消费的措施屡不见效。本次调查表明,拉动消费之所以困难,关键原因还是相当多的居民收入不足,他们的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占人均收入的比重,普遍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全部被调查者中,家庭人均年支出占人均年收入的比重在50%以下(不含50%)的占8.9%,在50% ~80%(不含80%)的占25.0%,在80% ~100%(含100%)的占27.4%,当年入不敷出(即当年人均支出超过当年人均收入)的占38.7%。可见,有超过1/3的被调查者当年家庭收入不抵其家庭生活消费支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负债,而可能是动用了以前的积蓄,但是,收入不足依然是制约人们消费的主要因素。况且,根据前面的分析,70%的被调查者家庭人均拥有金融资产(包括存款等)在500元以下,因此他们也没有多少积蓄可以动用。
2.医疗、就业、收入分配和腐败成为最突出的社会问题
现阶段我国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若干对社会稳定具有挑战性的社会问题。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列出包括就业失业、收入差距、养老保障、教育收费、贪污腐败、环境污染等17个社会问题(参见表2-15),要求被调查者选择三项,并按自己认为的重要性排序。我们同样按加权赋值的方法对选择结果进行了综合整理和排序。结果表明,排在第一至第三位的社会问题依次为“看病难、看病贵”“就业失业”和“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问题,其综合加权得分比重分别为23.92%、13.79%与11.64%,合计达到49.35%。排在第四至第六位的是“贪污腐败”“养老保障”和“教育收费”问题,综合加权得分比重合计25.21%。排在第七至第十位的是“住房价格过高”“社会治安”“城乡/地区差异”和“环境污染”问题,其综合加权得分比重合计为14.32%。而且,我们还注意到,这种排序不存在明显的地区、城乡、阶层差异。
表2-15 社会问题综合排序
注: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本表实际加总后可能不为100%,特此说明。
这十大社会问题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四大类型:一是基本民生问题,如就业失业问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二是发展问题,如教育问题与环保问题;三是社会安全问题,如社会治安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社会保障既是民生问题,也是一个广义的社会安全问题;四是社会差距问题,如地区/城乡差距问题、贫富分化问题,贪污腐败问题除了具有政治危害外,也是导致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问题都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最容易引发具有普遍性的社会不满情绪。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问题都与国家的相关制度和政策密切相关,而不仅仅是社会本身的问题。
3.收入、医疗、住房和子女教育成为最主要的生活压力
此次调查对被调查者亲身感受到的各种具体的生活压力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如表2-16所示。可以看到,表中所列问题的实际发生率(即碰到该问题的人所占比例,样本数均为7061)在30%以上的问题有六个,其余五个问题的实际发生率均在25%以下,其普遍性明显不如前六个问题。与此同时,在实际发生率超过30%的六个问题中,城乡居民家庭的“生活压力指数”都超过25,最高的达到43.1。由此可以认为,被调查者家庭日常生活中最经常最普遍地碰到的生活压力,主要来自这六个方面。
表2-16 城乡居民家庭的生活压力程度分布情况
注: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本表实际加总后可能不为100%,特此说明。
说明:压力指数的计算方法是:首先对各个选项赋值,没有遇到=0,遇到但没有压力=1,遇到而压力很小=2,遇到且压力较大=3,遇到且压力很大=4;然后计算每个方面的平均赋值,并以该平均得分除以最高压力赋值(即4)再乘以100,便得到百分制的压力指数。
如果按照“生活压力指数”高低依次排序,则我国人民目前面临的第一生活压力是“家庭收入低,生活困难”,第二是“医疗支出大,难以承受”,第三是“住房条件差,建/买不起房”,第四是“子女教育费用高,难以承受”,第五是“人情支出大,难以承受”,第六是“家人下岗失业或无稳定收入”。同时我们根据压力指数计算方法计算了总的生活压力指数。如果计算覆盖表2-16所列举的11个方面,则总平均压力指数为13.0;如果仅仅覆盖六大生活压力,则其平均生活压力指数为33.6。
应当指出,首先,“家庭收入低,生活困难”并不意味着被调查者家庭收入水平处于贫困境地,而更多地与其他压力的存在相关。一方面,如果收入水平足够高,足以应付其他方面的压力,那么人们的相关压力感就会减轻;另一方面,如果其他方面的相关压力不大,那么即使收入相对低一点,人们的相关压力感也不会很大。其次,在这六大压力中,许多都可以在前面关于消费结构的分析中找到客观现实的依据,因而并不是被调查者的无病呻吟。第三,这六大压力无不与人们能否安居乐业相关,压力指数越高,人们安居乐业就越难,至少他们的心情难以舒畅,生活态度难以保持乐观。第四,这六大压力中绝大多数不仅仅是个人的生活问题,也是关系整个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国家政策意涵。如医疗支出问题、教育费用问题、就业失业问题、收入问题、住房问题,都是与国家政策和相关制度安排密切相关的问题,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是否协调相关的问题。正是在以上几个层面的意义上,这些看似个人性、生活性的压力问题,深深地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社会的和谐。在前面已经看到,这六大生活压力多数也进入现阶段我国社会面临的十大社会问题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