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和谐稳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新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的代表大会报告都有重大的理论命题。例如,党的十三大报告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的十五大报告是“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党的十六大报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四次党的代表大会提出和论述的重大理论命题,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课题和新任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命题。这对于在新世纪新阶段排除各种干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统一思想认识和明确前进方向,都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曾提出“三个坚持”,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这次党的十七大报告,增加了一个坚持,即“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提出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意味着,一方面经过近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检验和经验总结,我们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和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另一方面这个理论体系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着的,要随着实践的探索不断丰富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从历史发展脉络看,凝聚着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从发展领域的总体布局来看,包括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从不同发展阶段具有很强现实针对性的思想理论来看,主要包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等。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从大社会着眼,将和谐社会建设的执政理念、奋斗目标、基本原则、制度建设、精神支撑、国际战略等各个方面贯穿全文,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同时从小社会着手,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行了全面的工作部署。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推进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在理论、战略和政策上的建设。在理论进展上,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阐明了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辩证关系,指出社会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在宏观战略部署上,党的十七大报告围绕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在经济方面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政治方面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人民民主,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障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在文化方面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社会方面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社会建设的政策措施上,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发展教育、扩大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卫生医疗制度、完善社会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具有现实针对性的工作部署。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这一理论是党的十六大以后逐步形成的,2002年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形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体系和战略部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思想的提出,是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一项全新的事业,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既不像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那样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也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没有可供参照的发展模式。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了,这30年可以被称为中国高速发展的“辉煌30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发展的基本路线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上,从此进入发展的“新时期”。根据这个新时期的阶段性特征,邓小平提出满足温饱、达到小康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这是一个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1世纪中叶的现代化路线图。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仍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经济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周期,社会变革向纵深推进,发展的大局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我们在各方面拥有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但国内外的不稳定、不确定、不和谐因素也有所增多,形势的复杂性、多变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清醒地正视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认真研究和深刻认识我国发展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什么时候我们能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各种人民矛盾,社会就比较和谐,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就能够更加充分地调动起来,经济社会发展就比较顺利;什么时候利益矛盾处理不好,社会严重不和谐,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出现波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这意味着它不仅贯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也不仅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将贯穿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和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当前,我们要以民生问题为重点,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在实践的探索中不断加深对和谐社会建设规律的认识,用实践和发展成果来不断丰富、完善和检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