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世纪,电子产品的快速普及和更新换代,警示我们必须以前瞻的眼光来审视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期,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和再利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和其他问题,不可否认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对数量的不清楚导致缺乏规划和统筹,无法对不同的资源回收利用进行规范化处理。另外,由于资源回收利用过程中的经济价值没有正确的评估,电子产品中含有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没有先期分析,导致污染得不到正确及时的治理,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回收。鉴于此,本书从废弃电子产品资源化数量的预测、资源化的经济评价方法和有毒有害物质评价分析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试图揭示我国废弃电子产品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一些规律,进一步为政府和相关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和分析依据。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篇(第二~五章):根据废弃电子产品生命周期特点,从时间、地域、产品结构三个维度,采用基于时间序列模型、斯坦福模型、卡内基模型、灰色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多种预测模型,进行废弃电子产品保有量、废弃量、可资源量的预测;利用知识挖掘的方法,挖掘电子产品中资源物的种类、存在方式、含量,研究我国废弃电子产品中资源物的分布特征;基于电子电器产品中资源物种类、分布特征与产品结构的关系模式,探明电子产品资源物时空分布规律,通过可视化界面方便、高效地对数据进行动态采集、编辑和管理。
第二篇(第六~八章):针对废弃电子产品资源化的技术经济评价的影响因素和应用结构方程模型、CIPP评价模式,对废弃电子产品资源化的技术经济评价进行问题识别和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进而形成电子废弃物资源化的技术经济评价的形式化体系和概念设计,最终形成针对电子废弃物资源化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评价模型,通过实例研究完成了对电子废弃物资源化的技术经济评价,以期为我国电子废弃物资源化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技术经济评价研究。
第三篇(第九~十二章):提出了废弃电子产品有毒有害物质评价体系的概念,通过对其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废弃电子产品有毒有害物质评价体系的需求主体、影响因素和评价原则,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废弃电子产品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进行分析,确定指标体系中对废弃电子产品影响最大的指标、因素,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技术指导。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废弃电子产品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分析,根据对不同电子产品或电子产品的不同组成元件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分析,将其进行分级,为政府和生产企业提供预测信息。在此基础上,设计废弃电子产品有毒有害物质分析系统。
本书撰写过程中,研究生杨旸、朱金良和王涛等同学参与调研、资料整理、写作和排版录入等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0873005)、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编号:11ZDA04)、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高层次人才计划、科技创新平台计划、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和北京市知识管理研究基地项目资助。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书错漏之处,恳请广大学者及其他读者朋友给予批评指正。
作者
201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