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经济分析与政策选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我国能源消费的区域结构分析

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能源消费水平的区域性差异也同样显著,并且与经济区域结构有着十分相似的分布。

一 我国各地区的能源消费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如果单纯按能源消费总量来描述一个地区的能源消费水平显然有失偏颇(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一般较高,同时能源利用效率也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可能较少或是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基本相同,但能源利用效率会比较低)。因此,我们选择能源消耗强度作为衡量能源消费区域结构分析的变量指标。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的数据,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如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其能源消耗强度相对较小,均在1吨标准煤/万元以下。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贵州、青海、宁夏等地区,其能源消耗强度相对较大,都在2.3吨标准煤/万元以上。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对高技术人才拥有更大的吸引力,科学技术水平相对也较高,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高技术来提高本地区的能源利用率;相反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科技水平相对落后,从而影响到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导致了较高的能源消耗强度。

二 基于聚类方法的能源消费区域结构分析

为了更加科学准确地分析能源消费区域结构,我们采用聚类方法来区分不同地区之间的能源消费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划分我国的能源区域结构。本部分依旧采用能源消耗强度作为衡量消费强度的指标,在聚类过程中采取类平均法。

由于宁夏的能源消耗强度明显高于其他省份,接近了4吨标准煤/万元,因此在做聚类分析时,为排除这一特殊点对聚类结果的影响,先将它舍去,即运用其他29个省份的观测值来进行聚类分析,之后再将宁夏作为单独一类来处理。通过SA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将我国的30个省份按照能源消耗强度的不同大致分为五类(包括宁夏),分别为特高能耗区、高能耗区、中高能耗区、中低能耗区、低能耗区。划分结果见表1-1。

表1-1 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分类

作为特高能耗区的宁夏的能源消耗强度为3.454吨标准煤/万元,而高能耗区的3个省份的能源消耗强度平均值为2.47吨标准煤/万元;相应的,中高能耗区的能源消耗强度平均值为1.86吨标准煤/万元,而中低能耗区的能源消耗强度平均值为1.24吨标准煤/万元,被划归为低能耗区的10个省份的能源消耗强度平均值仅为0.79吨标准煤/万元。从聚类分析结果可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沿海地区被划归为低能耗区,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4个省份被划归为高能耗区或特高能耗区,这也验证了上面的结论。

沿海地区近些年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逐步转移或淘汰了能源消耗量较大的重工业,形成了以轻加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与此同时,东南沿海地区随着大批高科技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能源利用技术也有较为明显的提高,生产结构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进而使得能耗水平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而经济发展欠发达的地区由于近些年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信贷优惠政策的原因,使得众多重工业高能耗企业驻足中西部,再加上这些地区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许多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上马,必然会出现大规模的能源消耗现象。但也应看到,技术的落后也是这些地区能源消费水平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们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这就导致了人才聚集力的下降,进而导致了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和单位产出能源消耗量上升。

我国能源消费的区域特征与国际能源消费的区域特征具有相似之处,即能源储量较为丰富的地区的能源消耗强度都较高,而能源相对贫乏的地区的能源消耗强度反而较低,能源利用效率较高。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能源悲观主义学派的观点,即能源的丰裕反而会引起当地科学技术的落后。为了有效地降低西部落后地区的能源消耗强度,政府可以给予降低单位产品能耗的企业以政策扶持,如提供贷款贴息、政府补贴奖励等措施,以逐步淘汰使用一次能源产品且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进而有效地减少生产活动中的能源消耗。政府还可以鼓励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走电气化道路,放弃原有的传统煤炭能源,从而有效地减少家庭生活中的能源消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