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策划:教育舆情
2012年上半年学前教育舆情报告
摘要 近年来,公众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逐年增高,相关网络舆情也逐步升温。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在对比分析2011年、2012年上半年学前教育网络舆情的基础上,总结2012年上半年学前教育舆情总体特点、舆情应对问题,发现涉事主体和有关部门事前疏于防范和管理,事后反应不及时,事后干预态度不诚恳等问题,据此提出学前教育舆情应对的几点建议,如加强预防和管理力度、多渠道设置议程、增加学前教育的投入和关注、出台相关法律等,以期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学前教育,教育舆情,特点,问题,建议
Public Opinion Events Report on Preprimary Education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2
Li Huijun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ttention to preprimary education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opics about it increased. The report sumed up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ublic opinion and the problem need to deal with, such as lacking of guard and management, lacking of timely reaction. Then, it gave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basi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first half year of 2011 and 2012 preprimary education network public opinion,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setting agenda by multi-channel, increasing inputs and concerns and introducing relevant laws.
Key Words Preprimary education, Education public opinion, Character istic, Problem, Suggestion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问题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未来。“万丈高楼平地起”,学前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奠基性事业,具有极高的个人和社会发展价值。在“科教兴国”的战略背景下,我国日益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在近年来的网络舆情中也颇受关注。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舆情热度、影响力、代表性等指标,通过对2012年上半年影响较大的30起学前教育舆情案例进行量化统计,并与2011年上半年影响较大的12起学前教育舆情案例进行比较,总结2012年上半年学前教育舆情总体特点、舆情应对问题,并提出学前教育舆情应对的几点建议,以期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 2011年、2012年上半年学前教育舆情总体特点分析
2012年上半年学前教育舆情事件延续了2011年上半年地域分布广泛、负面舆情事件占主导等特点。下面将从2012年上半年学前教育热点舆情事件的时间分布、舆情性质、事件类型、地域分布、首曝媒体、舆情应对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并将其与2011年上半年学前教育舆情事件进行比较,总结其舆情特点。
1.舆情的时间分布:总体上2012年上半年事件数量大于上年同期,3月为热点高峰期
从整体上看,2012年上半年影响较大的学前教育舆情事件总数明显高于2011年同期,按逐渐上升的趋势,预计2012年下半年学前教育舆情较2011年同期将继续攀升,舆论关注度更高。
从舆情事件的时间分布来看,2012年1月、2月舆情平稳,均没有影响较大的学前教育舆情事件发生,3月则爆发大量学前教育舆情热点事件,共8起,占比26.7%,成为2012上半年学前教育舆情的热点高峰。4月、5月则有所回落,6月继续升温出现9起事件,占比30%。
图1 2011年、2012年上半年影响较大的学前教育舆情时间分布
注:本报告所有数据均保留一位小数,通过Excel计算百分比时采取了四舍五入的方法,因此,所有列项的百分比总和可能并不是恰好等于100%。后文同。
2012年上半年的学前教育舆情事件中,以校车事故为主的校园安全事件多发,一系列校车事故 (如广东阳春校车事故、河南濮阳超载校车起火燃烧事故等) 和校园公共卫生问题 (如佛山3岁男童幼儿园午睡离奇死、湖南株洲6岁女童幼儿园染性病等) 引发公众对于校园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和集体热议。
2.舆情性质:负面舆情为主,正面和中性舆情较少
图2 2011年、2012年上半年影响较大的学前教育舆情性质分布
2012年上半年学前教育舆情事件多为负面舆情,共有负面舆情热点事件25起,占比83.3%,较2011年同期9起 (75%) 有所上升。以校车事故和校园公共卫生为主的校园安全事件多发,如湖南汝城县蓝天幼儿园发生火灾、广东阳春校车事故、河南濮阳一辆超载校车起火致4名幼儿死亡等,一系列负面舆情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学前教育信任度的讨论和质疑,值得相关教育机构和涉事幼儿园深刻反思,总结问题之所在。而教育部门虽然积极针对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推出整治方针 (如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出台幼儿园收费办法禁止收取赞助费),起到正面引导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负面舆情造成的压力,但2012年上半年的正面学前舆情事件仅占3.3%,较2011年同期 (占比16.7%) 大幅度减少。中性教育舆情事件则较2011年上半年的8.3% 有了较大的提升,共有4起,占比13.3%。
3.事件类型:校园安全类事件成为学前教育舆情重灾区,校车事故、校园公共卫生类事件频发为主因
图3 2011年、2012年上半年影响较大的学前教育舆情类型分布
纵观2011年、2012年上半年的整体情况,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事件类型的整体比重和重点基本趋于一致,校园安全仍然是上半年学前教育舆情重灾区;二是方针政策、校园日常管理类事件比重有所下降;三是2012年教师言行、教育部门管理类舆情事件正逐步凸显,前者大幅度增加。具体表现在:
图4 2011年、2012年上半年影响较大的学前教育校园安全类舆情类型分布
首先,2012年上半年影响较大的学前教育舆情事件中,校园安全类事件最为突出,共16起,占整体的53.3%,其中多为负面舆情。在校园安全类舆情中,尤以校车安全类和校园公共卫生类最为突出。校车事故虽然频发,占比37.5%,但相较于2011年的89.5%,下降了52个百分点。校园公共卫生类事件的学前教育舆情事件,与校车安全类事件并列成为2012年上半年最高发的校园安全舆情事件,占比37.5%,比2011年同期增加了27.5个百分点,如湖南株洲6岁女童幼儿园染性病等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校园设施及道路安全类舆情事件陡增,占比18.8%,成为校园安全问题的第三“杀手”。校园暴力类舆情事件出现萌芽,占比6.3%。
其次,校园日常管理类事件在2012年上半年发生4起,占总学前教育舆情事件的13.3%,虽然绝对数量比2011年同期大,但是所占比重较2011年同期的25%却大幅度下降且该类型事件多为负面舆情。其中,资费薪酬类事件位居第一,比重和2011年持平,占学前教育校园日常管理类舆情事件的50%。这类事件中,乱收费问题尤为突出 (如武汉幼儿园让家长交1000元学位费、幼儿园毕业礼要五星级),引发了人们关于学前教育乱收费现象的探讨和反思。招生就业类舆情事件略有上升,占该类事件的25%,与其并列的还有2012年上半年新出现的校园商业化类舆情事件。
与校园日常管理类舆情事件占比同样 (13.3%) 的教师言行类舆情事件,较2011年同期陡增 (见图3)。一系列教师言行类舆情事件 (如幼儿园教师酒后上课猥亵5女童、上海杨浦区某双语幼儿园女教师在女童下体放芸豆等) 给幼师的形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多次引发了相关部门和涉事幼儿园的舆情危机,使得学前教育成为本年度舆论广泛关注和讨论的领域之一。
图5 2011年、2012年上半年影响较大的学前教育校园日常管理类舆情类型分布
另外,方针政策类舆情在2012年上半年略有下降,仅有3起热点舆情事件,占整体学前教育类舆情事件的10%。教育部门管理类事件数量相对较低,占比3.3%。
4.地域分布:分布地域更为广泛,广东成为学前教育舆情最高发地区,湖南、北京、上海热点多发
与2011年同期相比,2012年上半年影响较大的学前教育舆情事件地域分布更加广泛,涉及全国12个省、2个直辖市和1个特别行政区,还有部分事件波及全国,比2011年同期 (10个省市区) 增加了5个地区。
在案例样本中,有2起波及全国,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占比6.7%,较2011年同期 (占比8.3%) 有所下降。这2起事件分别为“中央部门晒预算,教育部1856亿元居首”及“三部委:禁止幼儿园收取赞助费”。它们均为国家部委发起并主导的,因而其影响能覆盖全国,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广东再度成为学前教育舆情事件最高发地区,2012年上半年共计发生9起,占比30%;其次是湖南,较2011年同期 (占比8.3%) 有所上涨,占比10%。除上述地区外,北京、上海、贵州均占比6.7%。安徽、河北、香港、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江西、黑龙江、四川也有少量影响较大的学前教育舆情事件。从整体来看,北京、上海、广东、贵州以及部分中西部省份成为2012年上半年学前教育舆情较受关注的地区。
图6 2011年、2012年上半年影响较大的学前教育舆情地域分布
5.首曝媒体:传统媒体首曝比例高于新媒体,报纸首曝占比高,首曝媒体类型趋于多元化
图7 2011年、2012年上半年影响较大的学前教育舆情首曝媒体类型分布
在2012年上半年30起影响较大的学前教育舆情事件中,由传统媒体(主要包括报纸、电视、广播、通讯社) 首次曝光的教育舆情事件较2011年同期继续攀升,超过新媒体 (主要包括网络新闻、微博、论坛、相关部门官方网站),前者总体占比66.7%,后者仅为33.3%。
图8 2011年、2012年上半年影响较大的学前教育舆情首曝媒体具体类型分布
虽然传统媒体整体首曝比例较低,但由报纸首曝的影响较大的学前教育舆情事件有17起,占比56.7%,成为学前教育舆情事件中占比最大的首曝媒体类型,较2011年同期增加了15个百分点。其次是网络新闻首曝的教育舆情类型,影响较大的共计4起,占比13.3%,较2011年的41.7%下降了28.4个百分点。由微博和官方论坛首曝的影响较大的学前教育舆情事件分别以3起 (占比10.0%) 和2起 (占比6.7%) 紧随其后。随着微博的广泛推广与应用,微博作为首曝媒体的比例正大幅度上升。
与2011年上半年仅有的三种首曝媒体相比,2012年上半年首曝媒体类型开始趋于多元化,电视、广播、通讯社、微博、官方网站等媒体开始成为学前教育舆情事件的首曝媒体。
6.干预时效:学前教育舆情事件传播时效性整体有所降低,多在曝光前就采取干预措施
从事件发生距曝光的时间差来看,2012年上半年影响较大的学前教育舆情事件中,仅有3.3%的事件是事前曝光的,事发一天内曝光的事件仅占30%,较2011年上半年的58.3%大幅下降;5起事件在事发一天后到一周内曝光,占比16.6%;半个月内曝光的事件占比6.7%。仍有少量事件在发生一个月后乃至半年以后才被曝光。事件曝光、传播的时效性整体较2011年上半年有所降低。
图9 2011年、2012年上半年影响较大的学前教育舆情事件发生至曝光时间的时间差
图10 2011年、2012年上半年影响较大的学前教育舆情事件曝光至主体首次干预的时间差
纵观2011年、2012年上半年学前教育舆情事件曝光至主体首次干预时间差走势图,可以发现多数事件在曝光前就得到了干预。2012年上半年30起热点舆情事件中,有15起事件在曝光前就得到了干预,占比50%,即半数的学前教育舆情事件在曝光前就有涉事主体介入;2起事件在1天内得到回应,占比6.6%。不过还有13起事件没有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占比43.3%,相比2011年同期上升了18.3%。以不回应或者不屑于回应来应对网络舆情的“口诛笔伐”,使用“鸵鸟政策”往往会导致网民负面情绪的淤积,不利于及时解决矛盾。
二 2012年上半年学前教育舆情应对中的问题
2012年上半年,学前教育领域负面舆情频发。随着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的普及以及民众维权意识的增强,很多学前教育舆情事件在极短时间内便会引起公众广泛关注。面对层出不穷的学前教育危机舆情,幼儿园以及相关教育部门的应对水平不断提升,处理方式也日臻成熟,但在部分舆情事件的处理和应对上还是暴露出不足。
1.事前疏于防范和管理,教育投入不足,乱收费等问题频频引爆危机舆情事件
2012年上半年的学前教育舆情事件中,由于幼儿园和有关教育部门事前考虑不周,疏于预防和管理,致使事件发酵成突发危机进入大众视野,相关教育机构往往在事发后处于被动地位。
首先,从一系列校车事故中可以窥见有关部门在校车管理方面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监管有漏洞等突出问题,如2012年6月11日,河南省濮阳市继2011年后,再度发生校车事故,一辆超载幼儿园校车发生燃烧事件,致使4名幼儿死亡,后经查明事故原因为相关部门事前在校车管理上监管不力。2012年上半年校车事故虽然较2011年上半年大幅度下降,但它的总体基数还是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校车事故不断,一直是学前教育长期存在的问题。类似案例还有广东阳春校车事故、贵州幼儿园黑校车事件等。
其次,2012年上半年非常突出的乱收费现象也反映出教育投入不足、相关部门监管不力等问题,如一些发达城市幼儿园的择校费高达数万、十几万元,一些幼儿园巧立名目开办活动借机敛财等,譬如武汉幼儿园让家长交1000元学位费、广东禅城一所公办幼儿园计划把毕业典礼场地放在五星级酒店等。再如山西太原部分幼儿园搞收费皮纹测试,用1200元“预知未来”, 2012年1月30日被媒体曝光后,迅速引发舆论争议,遭到了网友的炮轰,多数网友认为此举违背科学规律,“敛财行骗”。学前教育界的乱收费现象有目共睹,甚至在相关部门的整治风暴中愈演愈烈,成为引发负面舆情的重要源头。
2.事后反应不及时,态度被动,部分危机事件干涉时机滞后,错失舆论引导时机
总体而言,2012年上半年学前教育舆情主体的干预时效性较2011年上半年的平均水平有所下降,主体反应不及时,危机应对意识略显薄弱。主要表现在:
首先,从事件发生至主体首次干预时间差来看,2012年上半年影响较大的30起学前教育舆情热点事件中,40%的事件1天以内得到干预,较2011年同期下降一成。而干预时间在7—15天、1—3个月或者未干预的事件比例,均较2011年同期有所上扬。
图11 2011年、2012年上半年影响较大的学前教育舆情事件发生至主体首次干预的时间差
其次,从事件曝光至主体首次干预时间差来看,如前文分析,2012年上半年影响较大的30起学前教育舆情热点事件中,50%的事件主体在曝光前采取了干预措施,较2011年上半年降低了8.3%。其中,主要包括校园安全类事件和教师言行类事件,如一系列的校车事故、校园公共卫生事件。舆情主体介入时间在1天之内的占比6.6%,未采取干预措施的占比43.3%,较2011年同期大幅度增加。
自微博成为主流媒体始,互联网进入“秒时代”,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时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危机公关和议题管理的最优时间一般是事件发生后的4个小时内做出回应和启动危机公关的预案。由于很多干涉主体往往不具备危机管理和议题引导的专业知识,在应对时略显稚嫩。很多舆情主体缺乏相关专业知识,错过最佳回应时机,在网民的情绪淤积至深时才介入干预,以致舆情迅速蔓延,陷自身于更严重的危机中。如佛山3岁男童幼儿园午睡离奇死事件,幼儿园一直采取沉默态度,未能及时查证、公布事件真相,直到被曝光后才被动接受媒体采访,称孩子病情与园方无关,给幼儿园的形象造成了损害。
3.事后干预态度不诚恳,严重影响学前教育的形象
尽管近年来各种危机舆情事件频发,涉事主体对于危机事件的处理也日臻成熟,但在2012年上半年的学前教育舆情事件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涉事主体在事发后选择了“护短”,或是语焉不详,或是推诿搪塞,试图将矛盾模糊处理。譬如“入园难、入园贵”,乱收费问题一直是家长的心头隐患,幼儿园和幼教机构巧立名目,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或者课程收取费用,例如武汉某幼儿园设立“学位费”事件,一经曝光便迅速引发争议,虽然事件曝光当天幼儿园表示不收学位费了,但其辩解欲“通过预交费来确定新学期的学位数量”显然不够诚恳,不足以使疑惑的家长和公众信服。类似“学位费”的变相强制收费在多地出现。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机构,循章守法、依规办事是最起码的职业操守,如此明显地违规操作还能堂而皇之地进行,既是对社会规则的破坏,也体现出相关教育部门管理的缺位,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形象。
三 应对学前教育舆情的几点建议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人的一生中幼儿时期是学习的最基础的阶段。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对巩固义务教育的成果、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舆情应对意识、掌握科学的学前教育舆情处理方法意义重大。具体来说,学前教育舆情应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治理重点,加强预防和管理力度
新媒体环境下,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社会信息实现井喷式传播,信息流速度极大地提高,由此,学前教育舆情事件的扩散速度更快,波及范围更广,对学前教育体系及从业人员造成的舆论压力是传统媒体时代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建议相关教育部门或机构从下述两个方面着手以提高舆情应对能力:一是加强预防和管理力度,增强危机意识。在新媒体时代,对学前教育部门及相关机构的危机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舆情主体更应居安思危,要随时做好充分应对危机的准备,尤其是相关教育部门需加强管理,及时排查幼儿园可能出现的隐患和问题,最大限度保证学前儿童的安全和利益。二是及时、明确地发布信息,勇于承担责任。例如,当学前教育舆情特别是负面舆情事件发生后,即使暂时还没有查明真相,无法完全还原全部的事实真相,也要及时发布已知事实,真正将信息透明的原则落到实处。同时,面对负面舆情,相关主体也应勇于承担责任,用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2.多渠道设置议程,重视新媒体的应用,抢占舆论高地
在新媒体环境下,重视新媒体的应用,采用更加多元的舆情应对和处理方式尤为重要。当下,当学前教育舆情事件发生后,大多数涉事主体往往还局限于采用传统的信息发布模式,对新媒体的利用程度相对较低,这样既不便于在事发后第一时间发布消息,也不方便和公民互动,得到网民的意见和建议。危机事件发生后,应多渠道合理进行议程设置,除了应用新闻发布会、接受媒体采访等传统信息发布方式之外,还可以应用其他多种媒体渠道尤其是新媒体进行联动,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强强联合。设置议程利用媒体引导舆论,有利于舆情的迅速消退,改善涉事主体负面形象。当学前教育舆情特别是负面舆情事件曝光后,应积极主动及时设置有效议程,引导意见的流向,及时用权威、真实、可靠的信息占领舆论高地,为负面舆情下的公众指点迷津,帮助公众把对所发生事件的感性情绪转化为理性的认识。
3.增加学前教育的投入和关注,出台相关法律,保障幼儿权利
不少学前教育舆情事件,尤其是校车事故,从根本上看,是教育投入不足和国家立法缺失导致的。因此,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需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入手,加强立法,增加教育投入。
首先,相关政府部门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从机制上保障幼儿权利。以校车安全为例,校车管理现行的是“共同管理共同负责”,但“共同管理共同负责”就意味着无人管理、无人负责,缺乏责任主体。校车究竟隶属哪个部门管,在公安、教育和交通部门之间,并无明确的职权分工。由于没有法律依据,找不到责任主体,因此相关部门无法确知自己的职责范围,导致了监管的漏洞。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法律,对责任主体、事故定性等内容进行明确界定,保障幼儿的权利。
其次,政府需要重新审视学前教育的投入和关注。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学前教育发展有了制度保障,幼儿园数量激增,但并没带来价值上的重新定位和管理上的加强。同时,相关制度缺失导致民办幼儿园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办学经费、教师配备与设备添置等方面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常常陷入困境。因此,在“夹缝”中生存的民办幼儿园就只能在某些方面“偷工减料”,增加了安全事故隐患。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调研组曾撰文指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制约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求是》杂志2008年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均教育经费不到世界人均经费的一半,不到经济合作组织国家人均教育经费的1/10。2012年上半年校车事故大多发生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经费不足,资源有限,很难保障充足的校车经费。故此,建议政府适当增加教育经费投入,确保各地教育经费的充足和平衡。
4.重视教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发展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是关键。从1893年开办湖北幼稚园算起,我国学前教育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很快,绝大多数教师很敬业,但整体水平亟待提高。据有关调查,目前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中专、高中、初中毕业文凭的教师占大多数。低学历的幼儿教师固然可以降低幼儿园的人力成本,但低学历教师居多不能适应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学历层次,势在必行。
此外,在新媒体时代,教师的任何负面言行一旦被曝光,都有可能被媒体或者网络不断放大,掀起巨大的舆论风波,并最终引发学前教育舆情危机。2012年上半年有不少与教师言行有关的舆情事件都一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譬如幼儿园教师酒后上课猥亵5女童案、上海杨浦区某双语幼儿园女教师在女童下体放芸豆、深圳幼儿园一女孩因午睡聊天被老师剪伤手脚等。因此,幼儿园和有关教育部门需重视教师的素质,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注重对教师职业道德、个人修养等方面的培养。
5.总结经验教训,适时引入第三方,事后及时、有效修复形象
舆情事件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涉事主体干预工作的结束,要从源头上抑制、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必须找到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清醒、系统地认识舆情本身,并从中汲取教训。2012年上半年影响较大的学前教育舆情事件中,不乏一些对政府、幼儿园的声誉及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的事件,甚至严重损害了政府或幼儿园的公信力。但在舆情后期,不少涉事主体并未试图采取措施恢复其形象和声誉,而是听之任之。建议相关舆情主体在舆情事件告一段落后,继续跟进事件处理结果,如相关问责、赔偿等,并及时向公众通报处理结果。此外,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就已发生的舆情事件进行反思,提高危机预防和管理意识。最后,可以适时引入第三方群体,如有一定威望的社会机构或组织,或是教育界人士、学术名人、科学家等社会精英。借助第三方对事件进行总结、说明,以获取公众信任,挽回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文系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教育舆情”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负责人:谢耘耕。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