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中的海洋管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百多年前的狄更斯曾经说过:“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套用狄老这句充满智慧的话,这是一个距离海洋最近的时代,也是一个距离海洋最远的时代。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今天的我们这样渴望亲近海洋。海洋给予我们越来越多的馈赠。丰富的海洋能源与资源,良好的海洋环境,都是我们渴望从海洋中获得的财富。以前,海洋是阻隔世界各国的“天堑”,现在已经成为连接整个世界的“交通枢纽”。到目前为止,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海岸线以内60公里处,有专家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3/4。但是,在我们如此亲近海洋的过程中却发现,我们距离海洋越来越远。我们对海洋的认知如此之少,“海洋时代”来临,我们却发现我们对海洋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的认知空白需要我们去填补。换言之,我们对海洋的认知要远远落后于我们走向海洋的步伐,也落后于我们渴望走向海洋的热忱。现实对海洋管理有着巨大的渴求。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洋管理的很多研究也是空白或处于起步阶段。

这种状况激发了大家对海洋管理研究的热忱。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海洋管理进行探究。概括而言,其研究可以分为两条途径:一是从工商管理的视角来研究海洋管理,代表了管理学基本原理在海洋管理方面的运用;二是从公共管理的视角来研究海洋管理,代表了政治学、行政学等基本原理在海洋管理方面的运用。这两条研究途径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诠释海洋管理。显然,多途径的研究有利于海洋管理的深化。但遗憾的是,目前学界对于海洋管理的研究,在基本理论方面还没有实现突破。海洋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还处于争鸣之中。海洋综合管理、区域海洋管理(抑或海洋区域管理)、海洋行政管理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界还没有取得一致。海洋管理的研究框架及内容,也没有非常清晰的界定。但是我们想,这种现状正好为海洋管理研究展现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它还没有奠定夯实的基础,也就意味着我们肩负着更多的使命;它没有厚重的历史,那就让我们拥抱它的未来。

我们所在的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突出“海洋”与“环境”两大研究特色,在海洋管理、海洋政治、海洋社会、海洋法、环境法等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在研究海洋管理的过程中,很多同事以及学生都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启迪。本书的很多内容都是我们在与同事、与研究生的相互探讨过程中形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本书的完成,是集体智慧和创作的结果。此外,本书的部分内容也是笔者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其中一些已公开发表。当然,由于笔者学识及能力方面的限制,其中很多内容还不完善。将此书付梓,更多是希望引起学界的关注和更大的研究兴趣,以此推动海洋管理研究的深化。

本书由王琪、王刚负责框架体系设计及统稿、定稿等工作。书中的第一章、第七章、第八章主要由王琪负责撰写,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由王刚负责撰写,第三章由吕建华负责撰写,第六章由王印红负责撰写。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以及国家海洋局专业硕士班的研究生同学以其对海洋管理研究的热忱,积极参与了本书的资料收集和部分章节的撰写工作,这些同学是:刘建山、季晨雪、高扬、吴失、刘弈晨、孙慧慧、尹跃、罗玲云、高娜、刘鹏飞、赵俊亭、张璇、宗鹏飞、王晨良子、崔璐、许文燕、贾宪飞、叶攀、方楚云。此外,王爱华、赵志燕两位同学参与了本书的最终统稿工作。上述同学对海洋管理研究的热爱和智慧,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海洋管理研究未来的希望,在此,向上述同学表示感谢。

本书能够出版,得益于中国海洋大学“985”工程海洋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国家海洋局海洋咨询中心的经费资助。正是由于它们对于海洋人文社科研究的高度关注和鼎力支持,我们这些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者才有了发表学术观点和出版学术著作的平台和机会。感谢给予我们的扶持和帮助。

最后要感谢的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会政法分社王绯社长、曹长香编辑及其他评审老师,他们对本书一丝不苟地审阅、校正,使我们避免了许多不该有的问题,正是他们耐心细致的工作,本书才得以顺利出版。

由于我们水平和能力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不妥之处,恳请读者不吝赐教,予以批评指正,以帮助我们不断完善海洋管理研究。

作者

2012年10月写于海大五子顶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