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者说:十年政协提案小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序

两届,我做了十年政协委员。这十年,我带着敬畏,带着感恩,更带着责任一路走来。这本小集,汇编了我十年来参政议政的几十篇提案,也是我在政治上成长的见证。

2003年初,受民主建国会和清华大学推荐,我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已过不惑之年的我,在众多政协委员中尚属“小字辈”,媒体报道指我为“年轻委员”,常常见到我和大钧委员一起晨练的一位资深委员说我们是“一老一少”。十年下来,我已不再年轻,却在政治上更加成熟了。我的提案从最初的专业研究报告,到后来越来越具有广泛性、针对性、实用性和社会关注度。我从提案中把脉民情,把脉社会,从提案中表达诉求,表达建言,发表一个政协委员的政策主张。十年,我逐渐学会了成为一个建言者。

我学会了把专业的术语变成政策的措辞,学会了把调研报告和研究成果总结为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建议,学会了在“两会”开幕前通过召开沙龙就提案征求意见、讨论对话、汇集观点,学会了使用博客和微博发布提案以在更大范围内探寻民意、谋求支持、扩大影响,我也学会了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互动、交流协商、追问结果。

当然,毕竟我只是业余,许多问题也超出了我的专业领域,因而难免有肤浅之作、偏颇之处。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尽管做不到每一个提案都亲自调研,但力求言必有据,据必有实。除了我自己调研外,还尽可能利用我的专业优势,动员身边的同事、朋友和学生开展调研,尽量利用调研获得的一手资料分析整理,把握问题,提出建议。对所写的每一个提案都严格把关,经过认真的研究讨论和修改审定。每年年初,我都会想方设法挤出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来研究和撰写提案。初稿完成后,我都尽量邀请相关专家就提案提出意见和修改建议,在提交提案前总是反复修改,努力做到一丝不苟。

提案选题的确定是我每年提案工作中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民建中央每年10月份要求提交下一年度提案选题,我几乎从来没能按时提交过。我的选题,除了结合专业外,最重要的是紧扣当时国家政策和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在我的提案中,如2004年关于立法保护公益财产和消除乙肝歧视的提案,2005年关于规划环评的提案,2006年关于加强境外在华非政府组织登记监管的提案,2007年关于改革双重管理体制的提案,2008年关于行业协会立法的提案,2009年关于完善应急管理体制的提案,2010年关于放开二胎的提案,2011年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提案,2012年关于应对全球基金退出和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提案等选题,无不紧扣当时最新的政策动态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而能够一方面较好地发挥我的专业特长,另一方面及时回应政策的需要和社会的热点。为了对每一个提案的选题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介绍,我在整理每一个提案时加了一段“提案缘起”,说明我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如何做出这一提案选题的。希望这段文字对于读者理解提案选题会有所帮助。

十年来,在我的提案中,的确有些提案取得了很好的政策效果和社会影响,比如关于消除乙肝歧视的提案,关于改革双重管理体制的提案,关于放开二胎的提案,关于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提案等。但并非每个提案都能有很好的政策效果和社会影响。有的提案即使社会影响很大,政策上的作用也不大。我的原则是:只要有利于公共政策的改进完善,有利于民生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务求尽职尽责,鞠躬尽瘁。

十年来,在我的提案之路上,得到许多前辈的提携、指点、教导和无私的支持。我自加入民建以来,每年春节都要去拜访民建的老领导冯梯云先生,向先生汇报我的提案和想法。聆听冯老的指点与教诲,总令我茅塞顿开,受益良多。每年两会期间,我和大钧委员都要约会叶廷芳、高宗泽两位老委员一聚,共话友情,共商提案。我的许多提案都得到不少委员的联名签署和支持。在此,谨向各位前辈同志,表达我由衷的感谢和祝福。

十年政协,我和大钧委员同在一组,观点相近,意气相投,也一起构想、调研、起草和联名提交了不少提案,还不间断地每日晨练,成了名副其实的同行十年的政协挚友。关于这位易学大师,一位香港朋友曾致信他,这样评价道:

“大钧兄有古人之韵,今人之趣,学者之风,术士之气”。

我想这个评价,也是我十年来对大钧委员发自内心的赞慕和景仰。

最后,谨以《诗经·小雅·小旻》中的一段名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表达我在十年政协委员任上提案工作的心态。这,也是我作为一名致力于参政议政的公共管理学者的人生态度。

20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