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中国-东盟自贸区深入发展的机遇携手开拓东盟市场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发展的主流趋势,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主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自贸区的建设作为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体不断加快发展,区域合作的浪潮方兴未艾,推动合作各方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我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扩大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目前正与世界五大洲的31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中国-东盟、中国-巴基斯坦、中国-新西兰、中国-新加坡、中国-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等14个自贸区(其中9个已签署协议,5个正在谈判),另有中国-印度、中国-韩国、中日韩、中国-瑞士等正在研究建立自贸区。其中,中国-东盟自贸区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商谈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自贸区,同时是东盟诸国作为整体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目前该区域被确立为世界多区域合作中发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区域之一。2010年1月1日,这个涵盖1400万平方公里面积、19亿消费人口、6万亿美元经济总量、4.5亿美元贸易额的自贸区正式建成,这为生产者带来市场,为投资者带来机遇,为消费者带来更加物美价廉、丰富多样的商品和服务,为区域内19亿人口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且已经成为拉动11个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动力,是我国推进对外开放战略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重要里程碑。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深入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拉动了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快速增长,2010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达2927.8亿美元,同比增长37.5%,东盟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三大贸易伙伴。在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朝着新的更高层次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共同发掘新机遇,共同分享新机遇,携手开拓东盟市场,共同开创新辉煌。
一 中国-东盟自贸区深入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2002年以来,中国与东盟先后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投资协议》等一系列合作协议,这些协议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投资贸易提供了制度性保障,进一步减少了双向贸易和相互投资中的不合理限制和管制,进而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营造更加稳定、开放的环境和条件,也为双方企业创造了更多的投资和贸易机会,实现互利共赢。同时,随着《东盟宪章》正式生效、东盟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一体化程度也将进一步加深,贸易与投资将获得新的发展。
(一)“零关税”
2010年1月1日起,中国与东盟双方约有7000种产品享受零关税待遇,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中国与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6个东盟成员国间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从9.8%降至0.1%,上述6个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为0.6%。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4个东盟新成员将在2015年对90%的中国产品实现零关税的目标。关税壁垒的逐步取消大幅降低了贸易成本,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双方的贸易与投资增长。
(二) 贸易投资便利化
双方实施原产地规则,逐步取消非关税壁垒,采取有效的贸易便利化措施,简化海关程序和制定相互认证安排,实施一系列保障措施等。服务贸易方面,双方逐步减少准入限制,彼此实质性地开放市场,进一步扩大教育、金融、电信、法律、高科技等服务贸易领域。在投资领域方面,投资政策和环境得到法律制度的保障,双方相互投资更加自由、便利、透明和公平,区域内资源配置将得到进一步优化,企业可以获得更优惠的投资待遇。贸易自由化和市场开放大大降低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互相进入对方市场的门槛,为中国企业与东盟企业开展贸易和投资创造了十分宽松的环境。
(三) 贸易互补
中国和东盟在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上的互补性极大地丰富了双方的国内市场,有利于中国优势产品的出口,也有利于中国从东盟增加原材料等的进口。例如,东盟国家钢材的生产成本较高,产能不足,为中国钢材的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中国从东盟进口的原油、成品油、塑料原料、天然橡胶、铁矿砂和煤炭等能源型商品,可有效缓解中国生产性原材料的不足和能源缺口的困境。
(四) 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
中国与东盟在金融、旅游、投资、农业、人力资源开发、中小企业、产业合作、知识产权、环境保护、林业及产品、能源及次区域开发等领域的合作得到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也逐渐向政治、文化、教育等多领域延伸,泛北部湾、大湄公河次区域将成为中国与东盟主要的次区域合作区,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跨境经济合作区和保税港区也将成为双方合作的新亮点。
(五) 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随着自贸区的发展,连接中国与东盟的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中国已设立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和150亿美元的信贷资金,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中国和东盟的经济贸易建设。
(六) 推动人民币区域化
东盟是人民币区域化的先行区,乘自贸区的东风,在贸易便利化与经济一体化的推进过程中,推动人民币区域化顺理成章。人民币结算在规避汇率风险、降低出口成本上有优势。2009年7月我国启动首个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试点范围已经扩大到包括广西在内的全国20个省份,并将扩至全国范围。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1〕第1号明确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的银行和企业可开展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而菲律宾中央银行在几年前就率先把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之一。这些都为人民币区域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七) 优惠政策延伸
通过东盟国家进一步与其他国家签署自贸区协议以及其他优惠贸易安排及规则,中国与东盟的优惠政策可以顺势延伸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从而获得更大的回旋空间。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任何一国设厂,其产品可销往无关税的其他区内国家。东盟已经与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签订自贸区协定,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生产的产品还可享受东盟与这些国家的自贸区优惠关税待遇,从而将产品销往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八) 提供稳定发展环境
随着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增强,政治和周边安全环境也随之稳定,从而使双方都有一个稳定的环境来加快经济发展,发展成果也将最大限度地使广大企业和老百姓受益,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将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双方的合作将朝着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 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并深入发展标志着广西开放合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 广西在中国与东盟合作中具有的优势
广西在参与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中具有区位、政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这些优势在促进广西与东盟合作的同时,也推动着中国与东盟的全面合作。
1.区位优势
广西是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是我国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一是拥有海洋港口优势。广西拥有1959公里长的海岸线,目前港口吞吐能力达1.8亿吨,其中沿海吞吐能力达1.2亿吨,万吨级以上泊位达49个。二是拥有海陆空港齐备的口岸优势。广西拥有一、二类口岸25个(国家一类口岸17个),其中边境口岸12个(国家一类口岸5个),另有25个边民互市贸易点。三是拥有通往东盟的海陆空国际大通道优势。南宁至新加坡的公路通道已基本贯通,广西已建成南宁至友谊关的高速公路,南宁至河内的国际旅客列车正式开通。南宁至新加坡的铁路线,除越南胡志明市至柬埔寨金边路段及金边至柬泰边境亚兰的部分路段外,其余已开通铁路运输。广西已开通9条通往东盟国家的国际航线,出省出海出边的大通道初步形成且日益发挥作用,为推进中国与东盟的全面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政策优势
一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二是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先后封关营运,一同构成了北部湾经济区完善的保税物流体系。三是广西同时享受我国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政策优惠。
3.平台优势
一是国内外多区域合作的交汇优势。广西积极参与泛珠三角经济区合作,并努力成为泛珠与东盟合作的桥梁;广西既是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两个省区之一,又是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的一极,还是中越两国共建“两廊一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与东盟开展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核心区。二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东盟合作机制落户广西。从2004年开始,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性落户南宁,如今已成功举办九届,成为中国-东盟全面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自2006年以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已成功举办七届,成为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新标志;2010年新增每年一届的中国-东盟自贸区论坛为中国-东盟区域合作增添了新平台。三是越南、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等5个东盟国家相继在南宁设立了领事机构。
(二) 广西进入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10年来,广西发挥在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中的独特区位优势,始终积极参与和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努力完善通往东盟的海陆空国际大通道,举全区之力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务实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等,全力搭建促进交流合作的桥梁与平台。在参与自贸区建设的过程中,广西与东盟各国的贸易投资快速增长,友好往来日益频繁,传统友谊不断加深,双方在农业、教育、交通、旅游、文化、科技、卫生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卓有成效。2011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23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5%;广西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总额95.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6%,占广西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41%。东盟连续11年保持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十二五”期间,广西将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深化与东盟的开放合作为重点,务实推进次区域合作,把广西建成我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新高地。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中扮演着国内首个与东盟全面合作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的角色,是中国对接东盟的海陆国际通道、交流合作桥梁、开放合作载体以及多区域合作的汇合点。北部湾不仅仅是广西的北部湾,也是同兄弟省份共同构建、相互依托、相互补充、共同受益的平台和机制。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把广西建设成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近年来广西创新合作思路,致力于与国内其他省区市开展“1+1”合作,先后与湖南、上海、重庆、河南、四川、福建、广东等省市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与云南、海南签署了合作会谈纪要及合作计划,还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等签署了合作协议。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间、政企间交流合作日益频繁。“1+1”和“1+X”合作正日益使广西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投资的热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三 抓住新机遇,广泛开展“1+1”和“1+X”合作,携手开拓东盟市场
广西愿真诚携手各方,紧紧抓住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并深入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广西在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中的独特区位优势,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中国-东盟自贸区论坛等重要平台,共享钦州保税港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优惠政策,广泛深入开展“1+1”和“1+X”合作,共建共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携手各兄弟省市共同开拓东盟市场。
一是共同推进国际大通道建设,广西愿为各兄弟省份当好“开路先锋”,争取国家的更大支持,不断完善对接东盟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东盟在更广泛领域开展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奠定基础。加快推进南宁至新加坡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构建陆路通往东盟的交通网络;加强沿海省区与东盟国家的港口合作,形成陆港联运;加密通往东盟的航班航线,拓展航空运输业务。尽快形成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国际大通道,努力做到物流到哪里,交通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同时带动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百姓。
二是共同推进商贸物流业发展,广西愿当好各兄弟省份的“服务员”。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产业,用好用足自贸区政策,促进贸易和交通运输便利化,加快大通关建设,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和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不断扩大双边贸易规模。共同推进投资便利化,积极支持更多的泛珠企业“走出去”,大力吸引东盟企业投资,着力发展面向东盟的商务总部经济。广西将进一步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为合作各方与东盟开展商贸物流合作节约服务成本。
三是共同推进产业合作,广西愿当好各兄弟省份的“二传手”。大力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开展与东盟国家在农业、渔业、水电、矿产等领域的开发合作。加强能源、矿产资源合作开发,共建进口资源加工区、出口加工区和重点产业园区,发展临港产业群。服务于国家战略性资源储备和能源安全战略的需要,适时采取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输出参与东盟资源开发的合作模式,如在农业技术合作开发领域,在粮食和经济作物等优势品种推广种植方面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帮助东盟国家的农业增收和发展减贫事业,服务国家周边外交战略,让中国的“声音”在东盟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扩大。
四是共同推进次区域合作。加快实施大湄公河、中越“两廊一圈”、泛北部湾等次区域合作行动计划,合作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尽快建设形成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
五是共同扩大与东盟的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进一步增强中国与东盟的文化融合度,让中国-东盟友好的观念深入人心。依托我国在东盟国家设立的孔子学院和汉语教学培训机构,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孔孟文化在东盟国家的影响力,大力培植和宣传中国的文化、政治和价值观,减少因文化差异带来的观念冲突、政治冲突,不断为提高国家“软实力”服务。
(课题组成员:成伟光 颜艳 钟桂连 陈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