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战略部署
美军认为:“部署是一定区域内指挥要素的分布(Distribution of the elements of a command within an area)。通常包括每个司令部及其下属部队的确切配置。”[32]战略部署是为了达成战略目标和实现战略步骤而对各种力量所作的编组、配置与任务区分。正确的战略部署能够构成有利的战略态势,是保证战略行动顺利实施并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正所谓战贵用谋,谋贵用势。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与全球战略部署相关的重要概念还有联合作战司令部、战区司令部、军种司令部、军事基地等。美国现有9大联合作战司令部和陆海空三大军种司令部,两者属平级单位,均直接归国防部领导。其中,联合作战司令部又分为6大战区司令部和3大功能司令部。战区司令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战区战略和作战计划;组织指挥联合作战行动和联合演训;协调战区政治、外交和军事安全事务。军种司令部主要负责平时的行政管理、军事训练、拟定作战和动员计划、制定装备发展计划和各种条令条例,战时负责向各联合司令部提供作战部队。
军种司令部主要负责各军种的建设和管理,而战区司令部则负责战区内部队的部署与运用。战区司令部受参谋长联席会议领导,参谋长联席会主要成员包括军种司令部的参谋长,由此形成军种司令部与战区司令部互补互制的协调机制。美军基地体系可分为军事基地和军事设施两大类。军事基地一般是多项设施的综合体,如设施和功能齐全的海军军港、空军机场和大型陆军兵营等;军事设施则是美军基地体系的基本单位,通常履行单一职责,如通信中心、雷达站或仓库等。
可以说,战区司令部是美国军事部署的人事依托,美军基地则是美军军事部署的物质依托,两者是相互结合的。分析美国全球军事部署,应该以战区司令部为纲,以军事基地为目,这样才能抓住美国军事部署的特点。
第二节 基地分布
美军基地体系分为军事基地和军事设施两大类。军事基地一般是多项设施的综合体,如设施和功能齐全的海军军港、空军机场和大型陆军兵营等;军事设施则是美军基地体系的基本单位,通常履行单一职责,如通信中心、雷达站或仓库等。美军基地建设和布局以本土基地为核心,以海外基地为前沿,点线结合,多层次配置;既注重控制战略要点和扼守海上咽喉要道,也注重发挥前沿基地、战略运输沿线和停泊基地的作用。
美军庞大的军事基地体系,始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于冷战时期。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关闭了几乎所有苏联时期的海外基地,但美国海外军事基地却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而且基地体系更加完善,功能也更加齐全。目前,美军事基地遍及美本土50个州和全球38个国家,已成为美维护全球战略利益、推行全球战略的重要支撑。按照美国国防部公布的2010财年基地情况,美军现在本土和海外共有各类型基地设施4999个(含美本土国有后备役基地设施)。其中,大型基地134个,中型基地118个,小型基地及一般设施共4747个。美国本土和领地的基地设施共4337个,其中陆军1691个,海军984个(含陆战队112个),空军1530个,华盛顿地区132个;在海外38个国家的基地设施共662个(其中大型基地20个、中型基地12个、小型基地及一般设施630个),其中陆军276个,海军141个(含陆战队25个),空军245个。
一 亚太基地群
美军在亚太地区(含关岛等领地、夏威夷州及阿拉斯加州)共有基地设施500余处,分布区域东起阿拉斯加至夏威夷一线,西至印度洋海域。从整体布局看,这些基地设施相对集中在日本、韩国、关岛、夏威夷和阿拉斯加五个地区。其中,日本地区占115处,韩国86处,关岛41处,夏威夷113处,阿拉斯加162处。
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基地大体上呈五个区域群的格局配置。一是以驻日、韩基地为中心的东北亚基地群;二是以关岛为中心包括马里亚纳、加罗林和马绍尔群岛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基地在内的西南太平洋基地群;三是以新加坡基地为中心包括在东南亚地区可使用基地在内的东南亚基地群;四是以夏威夷为中心包括少数本土基地在内的夏威夷基地群;五是包括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在内的阿拉斯加基地群。
东北亚基地群。东北亚基地群由设在日本(含冲绳岛)和韩国的基地和设施组成。它控制着宗谷、津轻、对马三个海峡,是“岛屿锁链”的首要环节。既可支援朝鲜半岛上的陆地作战,又能支援西北太平洋的海上作战。横须贺、厚木、佐世保、岩国、冲绳岛上的普天间和巴特勒、横田、嘉手纳等,是美驻日本的大型军事基地和设施所在地;乌山、龙山、群山等是美军驻韩国的主要军事基地和设施所在地。
西南太平洋基地群。西南太平洋基地群由关岛上的基地和设施组成,是太平洋美军第二线基地的北翼。主要基地和设施包括安德森空军基地、阿加尼亚海军航空站等。
东南亚基地群。澳大利亚、新西兰基地主要由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通信和情报部队使用,用于监视和侦察俄罗斯和中国的核试验及空军活动。
夏威夷群岛基地群。夏威夷群岛基地群由夏威夷群岛和中途岛上的军事基地和设施组成,是连接美国本土和西太平洋各基地群的纽带,是美军太平洋战区的指挥中枢和战区战略预备队的配置地域,是太平洋中航线和南航线的海空运输总枢纽。主要的军事基地和设施有珍珠港、史密斯兵营等。
阿拉斯加基地群。阿拉斯加基地群由美在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上的基地和设施组成。由于地理位置特殊,隔白令海峡与俄罗斯相望,因此,阿拉斯加基地群成了美军对俄进行战略侦察、预警和本土防空的前哨基地,也是美国NMD和TMD部署的重要前沿。美军基地和设施主要部署在埃尔门多夫、埃尔森等地区。
二 欧洲基地群
欧洲是美军在海外拥有军事基地和设施最多的一个地区。美军在欧洲有414处军事基地,主要含德国218处、英国43处、意大利68处、葡萄牙21处、比利时18处、土耳其17处。近年来,美军继续稳步削减在德、英、意等国的军事基地和设施数量,先后关闭了130多处军事基地。此外,美还加大了在东欧国家部署军事基地的速度,开始在捷克、波兰等国建立新的反导基地,同时还与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联合组建了东欧特遣部队,并筹划在罗、保两国建立新的“前沿作战基地”。
一是中欧基地群。中欧基地群由设在德国、比利时和荷兰的基地与设施组成。它们扼守着欧洲的心脏地带,维护其对东欧各国“和平演变”的成果,是应对那些地区冲突的重要前沿基地。该基地群主要分布在德国,斯图加特、海德尔贝格、威尔茨堡和拉姆施泰因等都是美军大型基地。另外,美在荷兰有苏斯特保空军基地,在比利时有希埃夫雷斯空军基地。
二是南欧基地群。南欧基地群由设在意大利和希腊的基地和设施组成,可控制黑海出海口和东地中海地区,是驻欧美军的南翼。意大利的加埃塔、那不勒斯和维琴察及希腊的苏达湾都是美军在该地区的主要基地。
三是西欧基地群。西欧基地群由设在英国、冰岛、西班牙、葡萄牙和亚速尔群岛上的基地和设施组成。这个基地群可以扼守大西洋通往北海和地中海的一些重要航道和海峡,既可以支援中欧、地中海和中东地区,又可作为增援欧洲、近东和非洲的中转基地。英国的米尔登霍尔、伦敦,西班牙的罗塔,冰岛的凯夫拉维克等都是美军在这一地区的重要基地。
三 中东、印度洋和东北非基地群
中东、印度洋与东北非基地群由设在土耳其、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巴林、阿曼、埃及和肯尼亚的基地和设施组成。美军在中东有16处军事基地,其中巴林8处、也门4处、阿联酋2处、卡塔尔1处、科威特1处。除此之外,目前驻伊、驻阿美军还在伊拉克、阿富汗境内有数十处军事基地及设施。美军在非洲有6处军事基地,其中埃及2处、肯尼亚2处、英属圣赫勒拿1处、吉布提1处。在土耳其的因吉尔利克、安卡拉和伊兹米尔,阿富汗的巴格拉姆、坎大哈、霍斯特,巴基斯坦的达尔班丁、贾科巴巴德、帕斯尼和白沙瓦,塔吉克斯坦的杜尚别,乌兹别克斯坦的奇尔奇克,吉尔吉斯斯坦的玛纳斯,沙特阿拉伯的宰赫兰,以及迪戈加西亚岛等,都设有美国的军事基地和设施。它们地跨欧、亚、非三洲,控制着黑海、东地中海、红海和波斯湾的通道,既可支援东地中海和印度洋的海上作战,又可控制中东石油资源,楔入俄罗斯的腹地和中部、西部边疆,支援中东和非洲的陆上战场。此外,巴林的麦纳麦是美中央司令部海军司令部和第5舰队总部所在地。
四 美国本土基地群
美国本土基地群是海外各战区作战的依托,也是配置战略核突击部队和战略预备队的进攻出发地。一是格陵兰、加拿大基地群。美在这一地区的基地和设施多为空军的支援基地和远程雷达站,与阿拉斯加的预警雷达站一起,构成了北美预警系统,是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在格陵兰岛上的图勒空军基地是洲际弹道导弹预警站;加拿大阿真吉是美国的海军基地;百慕大海军航空站是美国支援欧洲的空运中继站,也是大西洋舰队反潜作战的前哨基地。二是巴拿马、加勒比海基地群。美在拉丁美洲的基地和设施主要集中在巴拿马、古巴和波多黎各等地。它们扼守着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要冲——巴拿马运河,控制着整个加勒比海地区,是美本土安全防御的南部屏障。
第三节 战区划分
美国将全球划分为六大战区,并分别组建了相关的战区司令部,配属了适当的兵力和装备。这些战区既相互独立,分担不同的防务任务,又通过相关职能司令部进行跨区协作,共同完成全球范围的防务任务。
一 太平洋战区
太平洋战区司令部成立于1947年1月,是美军成立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联合司令部。司令部驻夏威夷瓦胡岛史密斯兵营。1983年10月11日,太平洋司令部改称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其指挥官对外称“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总司令”。2002年10月起,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总司令改称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辖区东至美洲西海岸、西至非洲东海岸(巴基斯坦以南至迪戈加西亚、迪戈加西亚以西至肯尼亚南部海岸海域除外)、北至北极、南至南极的广大海域和部分陆地,辖区范围约1.69亿平方公里,包括36个国家和地区,辖区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太平洋司令部司令一直是海军与空军争夺的焦点。由于太平洋司令部管辖的海上力量强,辖区海洋面积大,最近连续几任司令均是海军上将。
太平洋战区的主要职责:对太平洋地区美军实施作战指挥;执行与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和澳大利亚之间的安全协定;维持与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之间的双边关系;负责管理其辖区范围内的所有安全援助计划;协助欧洲战区处理美军与俄在远东的安全合作事务;承担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反应及与该地区各国进行安全合作的任务等。
太平洋地区(不含美本土西海岸,但包括夏威夷和阿拉斯加)总兵力13.6万人。西太平洋地区(通常指关岛及其以西地区,不含夏威夷和阿拉斯加)总兵力7.4万人。其中,驻日美军3.5万人,驻韩美军2.5万人,驻关岛美军为3000人,驻夏威夷为4万人,阿拉斯加总兵力2.1万人。除常驻的52艘舰艇外,美海军通常从本土向该地区派舰艇轮换执勤,使亚太地区海上舰艇长期保持在80艘左右,其中西太平洋地区60艘左右。
二 欧洲战区
1952年8月1日正式成立,司令部驻德国斯图加特。欧洲战区责任区北起挪威的北角,经波罗的海、地中海、欧洲大部分地区、中东部分地区,直至南非的好望角。其海上部分为欧洲和非洲西北部毗连的大西洋水域,西经30度以东,北纬23度30分以南的大西洋,以及东经42度以西,北纬5度以南的印度洋。该责任区面积3367万平方公里。辖区覆盖91个国家,包括俄罗斯西部边界以西的欧洲国家,高加索和西亚地区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耳其,中东地区的以色列、黎巴内、叙利亚,以及除埃及和非洲之角6国以外的非洲国家。欧洲战区的“关注区”有7个国家:非洲的西撒哈拉,欧洲的俄罗斯,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欧洲战区的任务是维护美国在辖区内的利益;对驻欧洲战区所有美国部队实施作战指挥;在常规作战和核作战中支援北约集团;在支援美国的目标方面,进行危机处理和应急作战,如向盟国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和撤退驻在该地区的美国非战斗人员,协调军事情报活动,以及监督和实施安全援助计划;战时,其战斗和战斗支援部队调拨给北约盟军作战司令部,而部队的行政控制仍归美欧洲战区。欧洲战区还保留保管该辖区内核武器的责任;负责通过欧洲美空军司令部对战区空运实施作战控制,并在必要时对战术战斗机和侦察机部队实施作战控制。
欧洲战区由联合参谋部、军种司令部、下属联合司令部组成。联合参谋部设参谋长1名,副参谋长1名,助理参谋长8名。军种司令部有驻欧陆军司令部/第7集团军,司令为上将,驻德国梅德堡,下辖第5军和南欧特遣部队;驻欧海军司令部,司令为上将,驻英国伦敦,下辖第6舰队;驻欧陆战队部队司令部,司令为中将,驻德国柏林格,由大西洋陆战队部队司令兼任,有1个舰队反恐怖支援小组;驻欧空军司令部,司令为上将,驻德国拉姆施泰因,下辖第3和第16航空队。欧洲战区下属的联合司令部1个,即驻欧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为准将,驻德国斯图加特。美军欧洲战区还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盟军司令部所辖的二级司令部。
美军在欧洲共驻军约8.6万人。其中,陆军4.4万人,海军1.1万人,空军3.1万人。驻德国美军为5.5万人,驻英国兵力9400人,驻意大利9600人。常驻舰艇1艘,辖区内通常保持各类执勤舰艇20艘。
三 北方战区
“9·11”事件后,美国防部为加强对国土安全的领导指挥,于2002年4月17日公布了2002年《联合司令部计划》,宣布成立北方战区司令部,接管联合部队司令部的美本土陆、海、空领域的防御任务。2002年10月1日,北方战区正式成立。司令部位于科罗拉多州的彼得森空军基地。北方战区辖美国本土、阿拉斯加、加拿大、墨西哥、加勒比海部分地区和美大西洋、太平洋沿岸约1000公里以内海域。北方战区负责统一指挥辖区内的国土安全行动,领导在美本土执行作战任务的部队,并统一管理美军同政府执法部门的合作及各种民事支援行动,如救灾、禁毒等。北方战区司令同时兼任北美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司令。目前,北方战区司令部编有几百名官兵和美国政府的部分联络官员,在发生恐怖袭击或外敌入侵的情况下,全美所有武装力量都将在其控制之下。
美军驻美国东海岸1.97万人,百慕大800人、古巴2255人(其中关塔那摩2190人)、冰岛1758人、亚速尔群岛(葡)970人、英国1220人、大西洋舰队10.8万人(另有文职人员1.7万人,司令部驻福罗里达州诺福克)。
四 南方战区
南方战区司令部成立于1963年,前身是:“加勒比防御司令部”和“加勒比司令部”,驻佛罗里达州迈阿密,辖区包括中美洲和南美洲(墨西哥除外),中、南美洲周边海域,加勒比海及其12个岛国以及欧洲领地,墨西哥湾,大西洋一部,太平洋一部。面积3760万平方公里。墨西哥不在南方战区的辖区范围内,但属于其“关注范围”。其任务是对南美洲、中美洲的美国部队实施作战指挥;保卫美国在巴拿马运河区的利益,执行参谋长联席会议制订的其他应急计划;保卫美国南部通道,支援美洲国家间的联合训练演习、搜救与救援任务以及救灾和撤退任务;援助南美洲国家军队对付暴乱、恐怖主义活动和毒品交易。
目前美军在中南美洲兵力约4300人,主要部署在古巴关塔那摩和中南美洲部分国家。
五 中央战区
中央战区于1983年1月1日在“快速部署联合特遣部队”的基础上组建而成,司令部设在佛罗里达州麦克迪尔空军基地。中央战区是目前美国六大战区中,辖区战略地位最重要、面积最小的司令部。辖区覆盖阿富汗、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约旦、哈萨克斯坦、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阿曼、巴基斯坦、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乌兹别克斯坦、也门共18个国家,以及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印度洋东北部海域。
“9·11”事件后,美将属欧洲战区辖区的里海和外高加索地区的反恐行动也交由中央战区负责。其任务是保持美在中亚、南亚和中东的军事存在;制订作战计划,完善指挥通信,管理维护预置装备,为危机发生时美大部队进驻提供保障;执行反恐作战任务,打击“基地”组织等伊斯兰极端组织;保持对两伊的遏制,确保美及西方国家的能源供应畅通无阻,包括保护该地区进口和出口航运,苏伊士运河和曼德海峡以及霍尔木兹海峡等国际水路;对辖区内国家的安全援助计划实施控制;其部队在战时还可配属给北大西洋公约组织。“9·11”事件后,美军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均由中央战区指挥。
中央战区约17.766万人,其中驻阿富汗11.1万人、巴林约3000人、吉布提约1000人、伊拉克5万人、科威特2.525万人、阿曼270人、巴基斯坦约400人、卡塔尔约6540人、沙特阿拉伯约300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300人,另有第5舰队的约14艘舰艇。
六 非洲战区
非洲战区于2007年10月1日成立。2008年12月颁布的《联合司令部计划》确定了非洲战区的法定地位,并明确了非洲战区的辖区与任务。辖区包括除埃及外的整个非洲大陆及附近岛屿和印度洋、大西洋部分海域。其任务是与非洲国家及地区组织建立协作伙伴关系;协助其他政府机构在非洲地区实施安全政策;进行军事交流、训练演习等战区安全合作活动;提升战区伙伴国家的反恐能力;加强人道主义援助、灾难救援及反应能力;支援美国驻非洲的组织;实施军事作战行动。司令部暂驻德国斯图加特。
虽然美国对非洲战区寄予厚望,但非洲战区的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一是军地合作不畅。由于军事机构与地方部门因计划程序和权限不同,造成军地部门间的矛盾。二是非洲战区自身能力不足。非洲战区尚不具备跨部门协调能力,军事参谋人员缺编,将地方人员融入指挥和参谋体制尚存在困难,因此未具备综合作战能力。三是预算资金难以确定。美至今仍未就战区正式驻地与非洲国家达成协议,故非洲战区的预算资金难以确定和落实。四是非洲国家尚存疑虑。非洲国家普遍担心非洲战区的进驻会成为美干涉非洲国家内政的工具,因此对非洲战区进驻大多持消极态度。
目前,美国仅在吉布提驻有大约800名美军。美国政府正谋求在北非的阿拉伯国家和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国家驻军。为在非洲地区部署军队,美军准备采取如下措施:加强与摩洛哥和突尼斯等盟国的军事联系;获得长期使用马里和阿尔及利亚等国的军事基地的权利;与塞内加尔和乌干达签署空中加油协议;让驻扎在欧洲的部队能够更加频繁地到非洲的军营和机场轮换。
第四节 主要特点
美国是唯一在全球进行战略部署的国家,这服务于其全球称霸的战略目标。将有限的军事力量进行最优化部署需要遵循一系列战略部署原则。冷战以来,美国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工作,摸索出了一套全球战略部署的原则,并将它们运用于实践之中。
一 全球覆盖
美国进行全球战略部署肇始于二战之后,发展于冷战时期。冷战结束后,美国借俄罗斯实力收缩之机,将军事部署推向全球,妄图实现“全球覆盖、全球到达”的战略目标。美国在全球建立了6个战区司令部,控制着世界上的主要地区。美国也拥有全球性的军事基地。据美国国防部2011年发布的美军基地结构年度报告显示,美国的海外基地总数达770处,遍及六大洲(除南极洲外)、四大洋,辐射全球数十个国家。[33]
一是海军的全球覆盖战略。2007年,美国海军公布了名为“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的海上战略,着重强调利用“全球分布的、按任务编成的”,具有“致命性、全球到达、速度、持久性、清除通道障碍的能力以及作战灵活性”的海上部队。美海军于2010年5月公布了《2010年海上力量作战构想》,推出新的海军战略。新战略注重同时推进“前沿集中部署”与“全球分散行动”,明确提出海上力量应具备“海上控制、力量投送”等6种核心能力。
二是空军的全球覆盖战略。1990年6月,时任美空军部长的赖斯发表《全球范围——全球力量》白皮书,首次提出“全球到达、全球力量”的空军发展战略。2000年5月,美空军正式确立“全球警戒、全球力量、全球到达”的空军军种战略。“全球警戒”是指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及时发现威胁美国安全的危机因素并施以威慑;“全球力量”是指在全球各地发生的任何冲突中美空军都占有绝对优势并赢得胜利;“全球到达”是指通过力量投送使美空军有能力抵达全球各地并遏制危机的发展。2008年,美国空军还成立了全球打击司令部,增强覆盖全球的核威慑能力。
三是不断发展的支持远征能力。为支援海外军事力量,美军非常强调全球快速反应能力和兵力投送能力。正如美军所言,“平衡全球战略风险需要一支能对全球紧急状况做出反应、行动快速、适应性强的联合部队……尽管我们不能精确指出下一场危机将在哪里爆发,但是人道主义救援和灾难援助等紧急行动强化了对维持全球力量的需求”。目前,美军共有陆军4个师、空军20个中队、海军3个航母编队及1个陆战远征部队,构成美军的应急反应力量。这些部队可在危机突发时对海外进行快速兵力投送,遂行应急作战。当前,美陆军具备在4天内将1个轻型旅、12天内将1个师、30天内将2个师投送到海外战区的能力;空军具备在7天内将2个航空联队、30天内将6个航空联队投送到海外战区。海军可在1~2天内将1个航母编队、7天内将第2个航母编队、30天内将第3和第4个航母编队投送到海外战区。
四是美军全球性物资预置。为了减轻战略运输的压力,提高反应速度,增强战略灵活性,美军已在全球建立了陆上预储和海上预置装备物资网络。目前,美军海上预置船共13艘,满载吨位61.55万吨,编为3个中队,分别部署在关岛、迪戈加西亚和大西洋海域,每个中队载有1个陆战队远征旅所需的装备和物资。这些预置船接到命令后,1~7天内便可到位。此外,美军还在陆上预储了6个陆军旅的装备(欧洲3个、韩国1个、西亚2个)和1个陆战旅的装备(在挪威)。美军正计划在西亚地区再预储1个陆军旅的重型装备。
二 前沿存在
美军认为,“世界各地不断出现局部性冲突和危机,而这些冲突和危机往往成为大国之间发生更为严重冲突的起因。冷战期间,美国能否成功地避免同苏联发生战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美国能否控制和稳定住第三世界出现的危机”。而控制这些危机升级,就需要前沿部署,“潜在危机和危机后果已使前沿部署的性质和部署地区进一步明确。现在美国在印度洋、波斯湾和加勒比海地区,都保持着一种前沿部署的态势;而在地中海和西太平洋地区,长期以来美国已经保持着这种态势”。
进入21世纪,美国海军出台了《前沿存在——由海向陆》《21世纪海上力量》等一系列军种战略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美海上战略,强调“预防战争”与“赢得战争”同等重要,注重同时推进“前沿集中部署”与“全球分散行动”。同时明确提出,海上力量应具备“前沿存在、威慑、海上控制、力量投送、海上安全、人道主义救援和抢险救灾”等6种核心能力。美国防部在2010年度《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指出:美军要进一步“增强美国前沿部署态势和基地基础设施的弹性……提高其反应能力”,要不断“优化前沿部署态势,提高基地设施的自恢复能力”。
美军前沿存在的战略部署能够达到多重战略目标。一是双重遏制。美国通过在其盟国进行战略部署,一方面能够慑止地区的潜在冲突,另一方面则能够为盟国提供安全保证,从而实现遏制对手和盟国的双重目标。二是增强灵活反应能力。正如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尔马伦所言,“我们还将通过保持稳定的前沿存在来继续平衡全球战略风险,这种前沿存在能够慑止和击败侵略,并对紧急状况做出反应”。[34]
三 要点控制
资源是有限的,美军要实现对全球的控制,需要精挑细选一些关键要点,达成灵巧防务的目标。
一是战略要地控制。战略要地是指那些能够影响全球安全形势的重要国家和地域。这些国家和地域之所以成为战略要地,主要是由于其地理位置、所拥有的能源资源等。美国控制了这些战略要地,有利于营造有利的全球安全形势,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这些战略要地主要包括著名地缘战略家斯皮克曼所称的“边缘地带”国家以及富藏石油资源的中东地区等。另外,有利于美国制衡潜在对手的国家也成为美国的战略要地国家。譬如,能够用于制衡俄罗斯的欧洲国家,能够制衡阿拉伯国家的以色列,能够制衡中国的日本和印度等,都成为美国关注的重点。
二是战略通道控制。海上战略通道是国家用于贸易运输且对其生存发展具有高度制约及影响的海峡、峡湾、航道和运河。美国一直重视通过控制战略通道,保持安全上的全球主导性。在美国海军作战部公布海上战略(1986年1月)后一个月,美国海军部宣布,为了保卫美国利益,美国海军战时必须控制16个战略咽喉要道,它们是阿拉斯加湾、朝鲜海峡、望加锡海峡、巽他海峡、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斯卡格拉克海峡、卡特加特海峡、格陵兰—冰岛—联合王国海峡、非洲以南和北美的航道、霍尔木兹海峡、巴拿马运河和佛罗里达海峡。这16个海峡分布于全球主要海域,控制了这16个海峡,不仅控制了全球海上通道和全球制海权,而且形成了对全球陆地的无缝隙控制。
四 多维平衡
美军在军事发展和战略部署时非常注重平衡概念,实现多个领域的同时控制。
一是多维能力平衡。2008年8月,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盖茨在美国国防大学演讲中首次提出“平衡”理念。此后,他每讲话或发文必谈“平衡”,认为“美国新时期防务战略的主题就是实现三维能力方面的平衡”,即“在打赢当前冲突与准备应对其他应急作战之间保持平衡;在加强反暴乱和对外军事援助能力机制与保持对其他国家军事力量的战略技术优势之间保持平衡;以及在保留美国军队制胜的文化特色与消除那些阻碍它们完成任务的不良因素之间保持平衡”。[35]
二是多维空间平衡。在国际空间中部署主导性的战略力量是美国称霸全球的基础。美国先是依照《海权论》思想寻求制海权,然后依照《制空权》思想寻求制空权,接着发展航天力量寻求制太空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谋求制信息权。随着美国对网络空间的依赖越来越大,美国开始发展网络技术,寻求制网络权。美军还于2009年组建了网络司令部,指挥网络作战,保障网络安全。2010年9月23日,网络司令部司令亚历山大上将在给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所做的报告中更加具体地指出了网络司令部的作战任务,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保护国防部全球信息栅格的安全;二是准备执行全频谱网络作战;三是确保美国在网络空间的自由行动。美军在这些公共空间领域部署力量,正是要以平衡的方式,同时主导多个公共空间。
三是多维威胁平衡。美国负责政策的国防部副部长在华盛顿国际与战略研究中心2009年夏季举办的关于2010年四年防务评估的发言中,认为美国当前面临5大安全威胁:粗暴的极端主义势力的兴起;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力量均势的基本转变;失败国家和正在走向失败的国家;全球共同领域的紧张增加。这五大挑战又因5个主要的趋势变得更加严峻和复杂:全球经济下滑;气候变化;人口流动;不断扩大的资源短缺和潜在不稳定技术的蔓延。
五 灵活多变
冷战时期,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基地布局集中,地点固定,针对性强,但缺乏必要的灵活性。2006年开始,美军对军事部署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以增强全球部署的灵活性、多变性。海外美军采取三种部署形式: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永久性驻扎;对某些特殊地区的前沿部队进行轮换部署来保证该地区的安全;为应对突发事件进行临时的部署。基本措施是调整基地配置,扩充基地(包括备选基地)数量,增大预置装备规模。
在韩国,美国将“三八线”附近的美军基地南撤120千米,使其处于朝鲜军队的直接炮火打击范围之外,同时实施“增强部队计划”,部署第一支过渡旅战斗队,并预置1个重型装备旅的装备。在日本,美国预选了下地岛机场作为备选基地,并计划使用日本空中自卫队的新田原、筑城等基地。在东南亚,美国在泰国、新加坡军事基地的基础上,取得了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文莱等国海空基地的使用权,并准备在包括上述国家甚至越南在内的整个东南亚地区新建军事基地,以获取更多的基地设施临时使用权。在关岛基地,美军正在进一步完善有关海空基地设施,加紧在安德森空军基地和阿普拉海军基地等部署AGM-86C型空射巡航导弹、战略轰炸机、新一代战斗机、攻击性核潜艇及航母打击大队。所有这些措施,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美军部署的灵活性,增强美军对危机、冲突的反应能力与处理能力。
美军2010年出台的“空海一体战”报告提出,要实施美军前沿基地的分散化部署,以降低地方进攻性武器的攻击效率。同时通过部署预警系统及采取各种主动性和被动性基地防御措施,包括将高价值装备(如隐身飞机)移入加固的机库,将空基和海基弹道导弹防御设施置于预先指定阵地,采用战术、技术与程序确保飞机的快速起飞作战和快速修复,把战机分散于后方基地或小型机场,实时反应性分布式后勤保障以支援分散的空中作战行动,等等。这些灵活多变的部署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美军的生存力和战斗力。
六 重心东移
2011年2月8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颁布了新的《国家军事战略》报告,就美国全球利益区域进行了新的排序,突出强调亚太地区是美国战略重点和利益关注点越来越集中的地区。美军全球部署也逐渐将重心移向亚太地区。
一是减少欧洲和中东驻军,增派亚太地区。美国2012年发布的新军事战略明确要求美国减少在海外的军事存在,要让欧洲国家承担更多的防务责任。在伊拉克,2010年8月底,美军从伊拉克撤出全部作战部队,但仍保留包括6个“顾问与支援旅”在内的4.6万人部队。在阿富汗,2010年,美向阿大幅增兵至10万人,并发动大规模清剿行动。美2011年7月开始逐步从阿撤军,计划在2014年前全部撤出。美国在收敛海外军事部署的同时,将战略重心移向亚太地区,不断增加在该地区的军力。2010年和2011年,美继续不定期在冲绳和关岛各轮换部署12~15架F-22型机,执行前沿部署任务。并向关岛派驻3架“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在亚太地区执行航空侦察任务。美还向夏威夷部署“夏威夷”号核动力攻击潜艇,并开始在夏威夷希卡姆空军基地部署F-22型战机。2011年美国还宣布要在澳大利亚达尔文港派驻250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
二是加强亚太地区基地建设力度,巩固地区军事优势地位。根据美国防部《2011年度基地结构报告》,美在西太平洋地区共设置了259个大、中、小型军事基地和设施,覆盖了西太平洋地区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美军还不断加强亚太地区基地建设力度:在关岛地区增建阿普拉海军基地深水码头;增建导弹防御阵地;扩建安德森基地机场;对现有设施进行翻新加固。在夏威夷地区启用“太平洋战争中心”;打造“珍珠港——希卡姆”大型离岸基地,深化海空军合作。在阿拉斯加地区建设“艾尔门多夫—理查森堡”联合基地,加速作战资源整合。在迪戈加西亚岛改建深水码头以增强巡航导弹核潜艇的驻泊、维修和保养能力。
三是通过海上巡逻、远程投送、人道主义援助等灵活多样的机动部署方式,保持亚太部署水平。为有效弥补固定部署的不足,保持和强化太平洋战区前沿军事存在水平,美军正逐渐改变其过分依靠基地网进行固定部署的观念,注重提高机动部署和远程兵力投送在保持前沿军事存在中的战略地位。现任太平洋战区司令威拉德认为,海军兵力具有广泛的机动性,可利用海洋的连通性,进行灵活机动部署,弥补固定部署调整的不足,强化前沿存在水平。获得东南亚国家军事基地的准入或使用权后,美舰船可随时在上述基地进行补给和临时停靠,通过这些灵活方式保持前沿军事存在。此外,美国海军还计划在海上预置浮动基地,将作战装备预先部署在海上,形成海上基地,作为对陆上基地的重要补充。[36]同时,继续对中国实施高强度侦察活动,加大战略围堵力度。在航空侦察方面,美出动各型侦察预警机重点对我周边进行抵近侦察。在海上侦察方面,美海洋监测船赴南海等周边海域实施反潜探测及监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