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整个世界似乎进入了乌尔里希·贝克所描述的“风险社会”。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我国面临的社会风险也日益增加。
纵观2011年,“瘦肉精”、“地沟油”、“塑化剂”、“染色馒头”、“合法牛肉膏”、“问题血燕”、“勾兑门”、“毒豆芽”、各类“黑作坊”……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加剧着人们对食品的担心。
与此同时,在医疗行业内日益紧张的医患矛盾背景下,“医跑跑”、“拆线门”、“八毛门”、“缝肛门”等新名词在引起舆论关注的同时,也折射出人们对医疗卫生行业的不满和质疑。
环境方面也爆发了一系列热点事件和热门话题:“PM2.5”的环境空气测量法、渤海湾石油污染、石家庄缺水,等等。
…………
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环境问题等共同构成公共卫生问题。公共卫生是一门有组织地努力防止疾病、延长人类寿命、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科学艺术;是将组织的努力和各种正确的决策告诸社会、组织、公众和私人、社团和个体的一门学科。
《新媒体与社会》第二辑主打“专题策划:公共卫生篇”。基于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的调查研究结论,本栏目有针对性地梳理了涉及我国公共卫生具体行业的舆情现状与对策,选取了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医疗业和环境三个领域进行研究,其中,《我国食品安全舆情现状与对策》在分析盘点了全国热点舆情事件后,对其中53起影响较大的个案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究、学术讨论,在个案研究、相关数据的分析以及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初步形成报告,并参考多方意见,反复修改后定稿;《我国医疗业舆情现状与对策》的形成与《我国食品安全舆情现状与对策》类似,选取了影响较大的90起医疗业突发舆情事件;而《我国环境舆情现状与对策》选取了近三年影响较大的环境舆情事件共计100起。三份报告是团队智慧的结晶。
一系列社会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暴露出社会“诚信”和社会“道德”在当下的缺失问题,并引起社会性集体反思和学术讨论。本辑以新闻传播学为基础,融合社会学、心理学、健康学、管理学等学科,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础框架下,展开一系列学术讨论,探究媒体信息传播机制,讨论道德风险语境下媒体和社会公众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辑采用个案研究、实证研究和经验研究等多样的研究方式,希冀能抛砖引玉,为学术的繁荣和发展添砖加瓦。
新媒体时代,中国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悄然发生着变化。截止到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5.13亿。其中,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比例高达48.6%。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日益成为公民维权、参与民主政治,各级政府部门网络问政和企业营销的重要平台。
为此,“研究报告”延续《新媒体与社会》的传统优势,重点主打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舆情研究实验室独家发布的《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报告》和《2011年中国企业微博报告》。两份报告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对中国政务微博和企业微博进行了系统、全面、深入的剖析。同时秉承学术交流、海纳百川的思想,本栏目节选了武汉大学以“腾讯微博”为研究对象的《2011年政务微博发展分析报告》。相同的选题,不同的研究团队、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希冀为学术交流提供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平台。
其他几个栏目中,“学术论坛”详细解析和探索当今新媒体与社会前沿理论问题,侧重讨论微博时代带给人们的诸多影响。“观点荟萃”汇聚国内外关于新媒体与社会的前沿论述。“舆情热点”和“他山之石”为“专题策划”和“研究报告”的补充,前者分别罗列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环境舆情热点事件与话题;后者旨在开阔视阈,介绍国外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