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信息表现学的建立与科学知识一体化趋势
科学知识是人类文明史中最引以为豪的财富,它揭示了比人类自身古老得多的整个宇宙的奥秘,以及人类自身的秘密;它创造出了一个足够丰富的知识世界,同时也创造了人类自身的非凡智慧。人类探索与发现自然知识的历史,本身就是通过知识认识自己的历史。
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内,人类累积了巨量知识。知识爆炸与学科分化的结果使每一个学科都被切割成许多专门的部分,每一个研究工作者也只能顾及自己手边的专业,白首穷究,再无旁骛的余力。于是知识的总量虽然大了,但知识却破碎了。从而就使得一些学者在面对支离芜杂的知识园地时,往往找不准自己工作的定位,甚至看不清本门专业的意义。
现代科学技术是一个庞大的知识系统,由难以确切计数的大小不同的学科组成。从科学知识的终极来源看,一切学科都以客观世界为研究对象,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以及在反映基础上进行的观念建构和整合,提出概念和原理,制定研究方法,阐明客观规律,形成理论体系。所以,钱学森不赞同按照研究对象来区分不同学科。但客观世界有无穷多个侧面,人脑只能分别从不同侧面或视角去观察和反映客观世界,进而建构知识体系。俗话说,猎人进山看到的是猎物,药农进山看到的是药材。从不同视角去看同一对象世界,看到的是不同的现象、事实、事件,经过大脑加工处理,抽象概括出不同的概念、原理、规律和方法,形成不同的知识系统,即不同的学科门类,它们共同组成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当今的科学发展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而且在高度综合为主的大趋势之下,有效的研究不是单一学科的,也不是跨学科的或者多学科的,而是超越学科的。这是与科学的整体化,亦即与科学知识一体化相适应的。系统思考是整体全面的,试图从整体的表现与特性中来理解部分,而不是从部分的表现与特性中来理解整体的表现与特性。各种学科被科学用来代表我们所经历现实的不同部分。实际上,学科分类要假设现实是按照大学中的学科划分那样来搭建其结构和组织的。这实在是错上加错。首先,各个学科并不组成现实的各个部分,而只是对现实的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的反映与表现。现实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可以从这些不同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来看待。整体只能在同时从各个方面来看待时才能够被理解。第二,把我们大家各自不同的观点割裂开来会诱导我们从难题的同一个角度去解决难题。重申爱因斯坦的说法:如果我们是从发现难题的同一个角度来思考怎么处理难题的话,那我们是不能够尽可能有效地来处理难题的。当我们知道系统是怎么工作的,系统的部分是怎么互相联系和互动而产生出整体的表现与特性时,我们几乎总是能够找到一个或多个角度,从中发现解决难题的更好的方法,这比从发现难题的同一个角度所找到的方法要好得多。例如,我们不会试图用脑部手术来治疗头疼,但是会放一粒药到胃里。我们会这么做是因为我们知道身体这个生物系统是怎么工作的。当科学把现实分割成不同的学科并分别进行研究时,暴露了它对于将现实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系统来理解的欠缺。系统思考不仅消除了科学的各个学科与专业不同观点之间的界限,也消除了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界限。可见,系统科学的整体性观点对于促进科学知识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自然界的规律和知识,本来就是一个整体,而不是支离破碎的。这也是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体现。但是由于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渐进性与历史局限性的存在,使得人类在认识自然规律、总结知识的时候,将认识到的自然规律的不同侧面进行总结,形成了不同的学科。随着人类对大自然认识的逐步深入,学科的分化也就越加细化。甚至还导致我国的中学教育在高中阶段就划分为文科班、理科班,以利于提高学校的高考升学率,其结果却给我国的人才培养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另一方面,在自然界的规律和知识本来就是一个整体这个客观因素的支配下,在学科分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的交叉学科,并呈现出科学综合,即科学知识一体化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随着科学的发展逐渐成为主流。实际上这是很正常的,这表明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接近于客观真理。信息表现学的建立正是自然界的规律与知识本来就是一个整体这个客观真理的反映,也是科学知识一体化趋势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