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小说史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傅兰雅征文征到了什么

正当小说创作开始向贴近现实转向之时,光绪二十一年(1895),英国传教士傅兰雅举办了一次征集“时新小说”的活动。这应是近代小说史上值得注意的一个事件,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治近代小说者似无人提及此事,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次小说征集活动突然又得到极高的评价。美国学者韩南充分肯定傅兰雅的征文活动,后来又提出“傅兰雅的竞赛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晚清小说的总体方向”[美]韩南:《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版。。韩南的观点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赞同,也颇有些人撰文呼应,或称其为“近代小说理论的起点”,或赞其“吹响了由传统旧小说向近代新小说转变的号角”。可是那些充分肯定的评判问世之时,对于傅兰雅怎样组织这次小说征集活动,是些什么样的人在应征写稿,他们的应征稿思想倾向与艺术水准如何,又有怎样的形式与内容,当时的研究者们其实都还一无所知,因为傅兰雅在征集小说活动结束后不久便离开中国,那批稿件也被他带到美国,后来便杳无音信。美国学者韩南论及“可能162篇手稿全部已佚”时曾言:“如果它们还存在,单单以这个数字来看,它们会给当时的小说界开辟怎样的一个新天地!”[美]韩南:《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版。人们在未知那些应征小说的情况时就给予极高的评价,其主要依据是傅兰雅征集小说时的那则启事,他征集的是“时新小说”。此概念与光绪二十八年梁启超倡导“小说界革命”时提倡的“新小说”仅差一字,由此而认定“新小说”是由那些“时新小说”发展而来。

2006年11月,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东亚图书馆在搬迁时,意外发现了傅兰雅带至美国的那些尘封已百余年的应征稿件。虽然只是发现了150篇,尚有12篇下落不明,但傅兰雅征文活动的基本面目据此已可知晓,故而引起了研究界的关注。五年后,这批稿件由周欣平主编,取名为《清末时新小说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编者书前的序言仍延续韩南的见解,称傅兰雅的征文活动“激发了晚清小说变革的端绪,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晚清谴责小说发展的先声”,“促成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萌芽”。周欣平:《‹清末时新小说集›序》,载《清末时新小说集》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随着这套书的出版,有关论文也相继发表,这次征文活动被充分肯定则一仍其旧。有人认为傅兰雅此举“拉开了晚清新小说创作的序幕”,或者定位为“启发了晚清小说乃至谴责小说的发展方向。”有的学者认为,傅兰雅的征文活动“唤起了中国作者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激发了参与者的现代民族国家想象”,而“这批参赛作者应当算作中国现代小说的第一批作者”。

可是,纵观光绪二十一年(1895)以后的小说创作,并没有发现傅兰雅征集的“时新小说”在其间有何影响。这也容易理解,因为当时那些“时新小说”并未发表,且稿件在征文活动后不久即被傅兰雅带至美国,后来创作小说者都无缘读到那些作品,它们又怎么可能“启发了晚清小说乃至谴责小说的发展方向”呢?也不知“这批时新小说在当时没有出版,然而对时人的影响和后续事件的刺激作用却不容低估”之语由何而来。问题已被提升到如此高度,那就应该具体分析论证那些“时新小说”与“新小说”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只给出一个简单的评价。如果傅兰雅征集“时新小说”的活动在近代小说史上并无什么影响,那么对它只要有一定关注即可。为此,有必要根据那150篇应征作品以及各相关资料,对傅兰雅征集“时新小说”活动的性质、过程、影响以及在近代小说史上的地位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