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意义记忆术
记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对识记材料的占有,更重要的是对材料的掌握和运用。如果没有从根本上了解材料的重点,不明白材料的深层含义,仅仅把记忆建立在对材料的搬运之上,那么,记忆将会是一件非常痛苦而又意义不大的事情。记忆的目的就是把识记材料运用到实践当中,想要实现记忆的这一目的,就必须对识记材料的意义进行挖掘。
意义记忆术就是在理解识记材料意义的基础上,根据材料内部各要点之间本身存在的相互联系来进行记忆的方法。意义记忆术是抽象记忆的一种,符合人类左脑的运作模式,对一篇文章的记忆、对一幅绘画作品的记忆或者欣赏一场音乐会,都需要对其内容的深刻含义进行理解,都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人类左脑运作的结果。人们通过感官接触外界事物,看到、听到、触到、嗅到及品尝到的各种事物会输入左脑程序当中,左脑通过抽象思维把感官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最终成为大脑记忆的一部分。
举例来说,在记忆一篇演讲稿时,记忆者需要把自己看到的演讲内容在理解其意义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吸收内化,使之成为自己彻底掌握的一项内容,如此才能在演讲时做到举重若轻、滔滔不绝。
意义记忆术需要大脑的思维活动,对识记材料的意义进行缜密的思考,深刻理解材料的意义。当人们理解了材料的意义之后,记忆也就基本完成了。回想一下,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接过一篇篇幅很长而且十分拗口的古文,在阅读第一遍时,自己甚至都无法顺利读完,并且还有些不认识的生字,更别提对古文意思的理解了。可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对古文中难以理解的字句认真理解,并掌握了古文创作的背景、古文的大致意思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后,在对古文通篇意义理解的基础上再次阅读古文时,不仅阅读起来更加顺畅,而且还很容易就记住了全文。在这个记忆的过程中,对古文的理解部分是思维最活跃的时候,把思维运作的成果转换成语言,就成了记忆。
意义记忆是左脑抽象思维的记忆,与意义记忆模式相对应的是右脑的形象记忆,表现为图像记忆。关于图像记忆,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介绍过,就是说当抽象记忆过于复杂和难以识记时,可以通过联想把其转换为图像、图片等形式进行记忆。在心理学上,相关实验证明,形象记忆比抽象记忆更有助于记忆效果的提升,形象记忆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都是帮助记忆,是使记忆更加快捷、简单的法宝;而图像记忆只能通过人脑抽象思维进行,相对而言会更加劳心费神。如今,随着人们对记忆术的研究,抽象记忆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已经意识到,即便形象思维的记忆效果更好,但并不是所有的识记材料都适合形象记忆。许多需要思维运作进行理解的识记材料更需要采用抽象记忆的方法,比如上面提到的对文章的记忆就是如此,抽象记忆已经撑起了记忆的“半边天”。
与意义记忆记忆模式相反的就是机械记忆。通俗地说,机械记忆就是对识记材料的死记硬背,需要经过机械性的重复记忆,才能够完成记忆任务。机械记忆主要用于对于毫无意义的识记材料的记忆,或者在记忆者对识记材料无法理解的情况下,就只能采取机械记忆的办法了。意义记忆的核心是对识记材料意义理解之后的记忆,机械记忆的核心是对识记材料的意义不能理解或者无法理解时进行的记忆。
实验证明,意义记忆优于机械记忆。原因在于,意义记忆是把识记材料与大脑中原有的经验联系起来进行理解记忆的,把识记材料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并将其消化吸收;而机械记忆却是单个的、独立的记忆,无法与原有记忆形成联系,记忆会更容易流失。意义记忆比机械记忆的效率更高,获益更多。
意义记忆与形象记忆、机械记忆等相比虽然各有利弊,但是在记忆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将几种方法相互结合进行深度记忆,发挥各自的记忆优势,将会收到更好的记忆效果,令记忆更加牢固。
【记忆训练课堂】
运用意义记忆术,试着记忆韩愈的古文作品《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