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就是要搞定用户痛点:99%的人都不知道的销售新思维与新技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什么是痛点

移动互联网时代,痛点成了热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眼前,痛点思维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商业实战。

创业者喜欢找痛点,因为痛点的背后往往潜藏着商机。比如,创业公司“滴滴出行”创立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用户打车难的痛点;做共享单车的创业公司摩拜和ofo,帮用户解决了公交不方便、自驾有堵车风险等短途出行场景下最后一公里出行的痛点。

企业产品研发人员喜欢找痛点,以提供有效消除或缓解用户痛点的产品及服务解决方案,从而抢占市场先机。比如,360公司研发的儿童GPS智能定位安全鞋、儿童安全手环等系列产品,可以方便监护人随时确定儿童所处的位置,防止丢失、走失,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监护人担心儿童被拐、走失的痛点,因而大受欢迎。

企业营销人员擅长挖掘用户痛点,结合产品优势,对准用户软肋锋利下刀,直击其痛点,从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比如“途牛网”推出的高端跟团游“牛人专线”,其营销口号“同是跟团游,何不更享受?”就击中了用户在传统跟团游中所受的种种折磨(行程太紧、虚假低价、强制购物、服务低劣)的痛点。

……

究竟何为痛点呢?

痛点,简单来说,即痛苦之点。

从生理学角度看,痛点是指人体柔软脆弱的部位,按压触碰,或者刺激之后就会感觉到痛。

从社会学角度看,痛点是指那些让人感到不安、羞怯、沮丧、紧张、难受、煎熬、愤怒等一切负面情绪的爆发点。

从消费心理学视角看,痛点特指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时产生抱怨的、不满的、苦恼的、愤怒的等一切让人感到痛苦的接触点。

生理学角度的痛点显然不在我们的探讨范畴之内。

痛点的定义,其实可以参照我国现阶段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界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痛点产生的根源就在于,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生产者、服务者提供的不够完善的产品、服务之间的矛盾。

所谓痛点,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更高、更挑剔的需求未被满足而形成的心理落差和不满,这种落差和不满会在用户心智模式中聚焦成一个点,成为负面情绪爆发的原点,让用户感觉到痛。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这是老子在《道德经》中的一段经典描述,也是老子辩证哲学思想的核心所在。他所讲的意思是:世界万物是相辅相成,相互对比、衬托的。

痛点的本质,就是基于对比,这种对比表现在两个层面:

第一,和用户期望值的对比。对某项产品或服务的期望值过高,而实际购买的产品或服务未能达到这种期望值,就会出现落差,这种由对比而导致的落差,会给用户带来痛苦。

例如,某体重150斤的肥胖女子抱着成为瘦美人的期望,耗巨资购买了某品牌的减肥产品,使用的结果却是——体重仅仅减掉了5斤,比原先只是稍稍廋了一点儿,仍未摆脱肥胖的队列。伴随着减肥梦想的破裂,给这个用户带来的必然是心理上的落差,痛苦的体验。

第二,和同类产品、服务的对比。不同品牌、不同价位、不同地域、不同国度之间的产品和服务,必然会存在很大差异,和同类产品、服务进行比对,也会给消费者带来心理上的落差和精神上的痛楚。这就好比一个消费者,只付出红米手机的价格,却妄想得到苹果手机的产品体验。

痛点的本质在于对比,不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

没有比较就没有落差,没有落差就没有痛苦,没有痛苦就没有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