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的天空:深圳学术沙龙选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文化软实力与深圳城市发展

为了深入学习十七大报告,推进深圳文化大繁荣大发展,2007年12月26日,由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南方论丛》编辑部承办的深圳学术沙龙“文化软实力与深圳城市发展”,在深圳市社会科学院会议室召开。

沙龙邀请了深圳长期对文化问题有所研究的专家学者、政府要员及文化研究机构领导参加了会议,还邀请了《深圳特区报》 《深圳商报》的资深记者旁听了会议,以及时发布相关消息及成果。出席会议的重要官员有:深圳市市委宣传部黄发玉副巡视员、深圳市文化局副局长尹昌龙博士、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新亮、深圳市文化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倪鹤琴博士等。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有: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前院长彭立勋教授、《南方论丛》编辑部主编乌兰察夫研究员、深圳大学吴俊忠教授、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所所长王为理研究员、深圳市特区文化中心理论室主任毛少莹副研究员、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张军、《南方论丛》编辑部主任刘红娟博士。

沙龙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①文化软实力的内涵,提出的意义;②文化软实力与城市综合实力提高的关系;③深圳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考;④深圳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对策。

承办方《南方论丛》主编乌兰察夫研究员主持了本次沙龙,沙龙议题是他参加设计并提出的。文化软实力与城市发展是时下最为值得研究的问题之一,在城市发展的转型时期,的确要搞清楚:一个城市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源泉是什么,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和综合能力来源是什么,文化软实力在城市发展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这些都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

针对文化软实力的内涵、意义,大家发表了观点。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约瑟夫·奈教授最早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他认为软实力就是“一个国家通过内在吸引力在国际上获得其渴望的利益”,主要包括国家的政治价值观、军事政策与文化吸引力三层内容。他还认为,“中国软实力的崛起”主要体现在弘扬传统文化、展现建设成就、改善国际形象三个方面。

尹昌龙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出背景及其必要性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新的观点——做大做强文化象征资源。他认为,软实力是政治学的概念而不是文化学的概念,是针对伊拉克战争提出的,在美国的军队不能解决问题时,提出用软实力解决问题。这是政治借用文化理论,表明仅仅靠警察和军队不能解决目前世界的纷争,而要靠软性力量,包括观念和仪式。在获得政权时,可以用硬性的强制方式去解决问题,而在巩固政权时,则需要软性的东西去支撑。软性的东西包括人文、文化,是一种温和方式,而不是震慑方式。美国的麦当劳比飞机更能达到目的。他引用了加拿大学者的著作《软实力》的内容,称软实力是“所谓依靠媚和而不是震慑……象征性的文化资源”,把软实力看作是一个文化平台。据此,他提出,要关注软实力的象征意义。他认为,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最终目的是提高象征能力。具体到深圳来说,就是要提升文化的象征能力,做大文化的象征资源。表达中国城市的符号、品牌越来越多,深圳文化要做大做强,首先是整合、提升价值和道德的原创能力,因为价值和道德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深圳曾被《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评为最具文化竞争力的城市,软实力最强。这不在于文化机构、文艺团体的多少,而在于其价值观的召唤力。深圳这些年保持强大的优势,蛇口的“效益就是生命”口号,一直到今天,仍有极大的价值创新能力。我们要发掘这些优势背后存在的价值与道德创新能力。其次,符号与话语创造能力,这是软实力大小的标志。我们要多创造中国流行话语。最后,品牌与精品的创造,是软实力的一种表现。美国的电影和电视节目影响广泛,就连封闭的国家如伊拉克的军事领导者都以欣赏美国好莱坞大片为其身份高的象征。软实力表现在很多方面,如服装的品牌、作品的覆盖力等。深圳在这些方面总体不足。深圳报业不能以覆盖本地为荣,电视节目也要更广泛地覆盖全国。软实力在根本上要提升、扩散,就要做大做强象征性。

彭立勋教授是文化软实力学术沙龙的发起者之一。他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深圳文化软实力要注意的问题。他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新问题,又是文化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信息内涵非常丰富,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彭立勋教授认为,深圳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科技的发展水平还不匹配,应该先充分了解深圳文化软实力处于什么水平、文化软实力由何要素构成。

深圳大学吴俊忠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深圳文化,尤其对改革开放30年来深圳文化的发展脉络有清晰深入的认识。他认为,国家软实力有三大功能:第一,抵御国家文化霸权;第二,扩大文化影响力、吸引力;第三,增强文化的认同。

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黄发玉的讲话,给专家们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他认为,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涉及民族的复兴战略,因为近代以来中国文化是弱项,只有文化强大了,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强大。此外,文化软实力还涉及国家主权和安全,国家丧失文化软实力,那就接近国家灭亡。黄发玉认为,文化软实力与文化、文化建设不能画等号,琴棋书画、街谈巷议也是文化,但形不成软实力,文化软实力必须有特定含义;城市文化软实力与国家文化软实力不能画等号。他提出,要把国家软实力与城市软实力加以区分。

深圳市文化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倪鹤琴博士对深圳的文化有较多的发言权。她认为,深圳的文化政策是深圳在国内外居于领先地位的保障,但同时,深圳还应该进一步抓落实,让有关文化发展的纲要与政策——文化立市纲要、文化体制改革政策、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政策、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等,更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只有切实抓好落实,深圳的文化建设才能够不断推进,文化软实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深圳特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新亮提出,深圳的文化多元,缘由是深圳的移民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深圳移民,带来了全国各地的文化,这一方面增强了文化的包容度,但另一方面也使主流文化不容易形成。深圳缺少文化人才,尤其是学术方面的人才,这与深圳学术机构少、人员少有着直接的关系。

深圳特区文化研究中心理论室主任毛少莹详细介绍了文化研究的国际发展状况。她阐述了软实力的提出背景以及与文化的关联。这为深入研究文化软实力、弄清文化软实力在国家与城市层面的区别,都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所所长王为理认为,文化软实力是指国家或城市在国际上具有的文化优势,提倡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能还不能突出中国文化的优势,怎样结合中国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文化理念,才是文化软实力今后所应关注的问题。

乌兰察夫认为,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这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经济发展是文化繁荣的基础,社会进步是文化兴盛的条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也必然伴随文化的兴盛和繁荣。历史上,每一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往往也是文化繁荣兴盛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前列,这在客观上要求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深圳应从新的高度、以新的视角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动深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城市总体实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