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持股的作用机理及经济后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研究方法

本书使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交叉持股制度进行历史的、逻辑的、实证的分析研究,而后得出相应的结论。具体的过程是,首先运用文献法广泛搜集有关交叉持股制度研究的文献资料并对之进行加工整理、综合概括,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继而运用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逻辑方法对交叉持股进行逻辑分析,阐明交叉持股制度的基本概念、基本类型、本质特征、发展历史、经济效应;此后,进一步运用多种经济学理论对交叉持股制度发生作用的内在机理进行多视角分析研究;最后运用案例分析、经验研究等实证研究方法对规范研究的结论进行验证和说明。在对交叉持股制度有了明确的认识之后,进而提出政策制定和企业制度安排的建议。具体而言本书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比较分析方法

主要比较了日本和中国的交叉持股制度的不同的制度变迁环境、不同的产生根源和历史路径、不同的持股特征和不同的经济后果。其次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交叉持股关系及其产生经济效应的异同。

(二)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分析日本和我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特征,运用归纳综合的方法,探寻蕴藏于其表象之下的本质规律。同时运用演绎分析的方法,用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网络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经济意识形态学、工商服务模式创新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阐释交叉持股制度对企业价值、资本市场和国际竞争与合作等方面的影响。

(三)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互印证方法

用经济意识形态学理论、产权理论、生产函数理论、契约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制度创新理论等经济学基础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对交叉持股的形成与发展的动因、产生作用的机理及其经济后果进行了规范的理论分析。同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经验数据实证分析我国交叉持股制度的特征和实际产生的经济效应,从而为政策建议提供支持。实证研究数据的统计检验采用Eviews 6.0和SPSS 17.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研究数据来源于专业数据库和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其中,交叉持股数据来源于万得(WIND)数据库,财务数据来源于色诺芬(CCER)数据库和证券之星网站的公开信息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