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2012年中央国家机关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2012年国家部委电子政务发展述评
前言
观察2012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有几个以下事件具有标志性。
1. 3月26日,“2012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中文版)发布会于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召开。
2. 4月29~30日,2012中国智慧城市大会在京召开。
3. 6月16~17日,第六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4. 11月1日,杜平、于施洋出版《中国电子政务十年(2002~2012年)》。
5. 11月29日,中国智慧城市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6. 12月6~7日,国家行政学院、国家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第七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在京召开。
7.洪毅、杜平主编出版《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2):十年回顾与展望》(2013年2月跨年出版)。
8.截至2012年10月,全国统一网络平台初步形成,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完美收官。从纵向看,政务外网已经覆盖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市)级覆盖率达到93.7%,县级覆盖率达到71.7%,已有21个省(区、市)和新疆兵团基本实现县级完整覆盖。从横向看,中央政务外网已连接了80个中央政务部门和相关单位,全国省以下政务部门已接入33000余家,接入终端超过57万台。政务外网已经成为我国覆盖面最广、连接政务部门最多、承载业务应用类型最丰富的政务公用网络平台。
2012年,对中国部委电子政务而言,是借助联合国标准,实现“一体化”初始之年。
到2012年,中国的电子政务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怎样看待有20年历史的2012年的中国电子政务。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公共行政和发展管理部门主持发布的《2012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面向公众的电子政务》(中文版)于2012年3月26日在北京正式发布。按照该机构的评价标准,在被列入的193个国家中,中国排名第78位,位于中间略前。这与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形成巨大反差。中国是一个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国家,因此谈论、评价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离不开这一特点。事实上,中国的体制造就了国家部委的电子政务水平远高于国家平均水平,以国家部委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衡量,中国电子政务水平绝不在一些“前列”国家之后。2012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根据电子政务发展的四个阶段(初始阶段、强化阶段、业务办理阶段和一体化阶段)来看,各国正处于不同的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大多数国家目前尚处于初始阶段和强化阶段,而能达到业务办理阶段或一体化阶段的国家仍是少数。但2012年我国国家部委电子政务普遍进入业务办理阶段,随着大部制改革的深入正在整体向一体化阶段演进。我国国家部委电子政务建设整体处于联合国评价标准的中上水平。
2012年国家部委电子政务的一个新动向是取代了过去电子政务更多表现为信息化独立发展体而日益融入国家发展的主流,在当今的智慧城市发展中出现了诸多过去电子政务主题的身影,成为隐性电子政务,政府行政的智慧来自电子政务支持,依赖电子政务支持,中国正处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国家部委的施政无不与此有关。这些换装了的电子政务更多地与城市发展、城市管理、民生服务融合,具有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前景,电子政务超越了信息化部门为政务实现信息化而发展的阶段,真正进入了政务业务需要信息化支持才能完成任务的新阶段。大量部委极具业务指向的系统背后都有十分强大的信息化设施和服务支持。2012年,各部委都制定出自己的“十二五”电子政务或信息化发展规划,并均得到了落实推进。
2012年,它所起到的作用表现在如下两个主要方面,也可称为2012年特征。
一是2012国家部委电子政务助力下沉服务公众,化解社会矛盾。
二是2012国家部委电子政务推动着创造市场公平、简政放权。
20年电子政务构造了大部分部委业务系统信息化,2012年则改变纵强横弱,积极开展了信息资源整合,为中央部委加强宏观控制、简政放权创造了条件。
评述
一 2012国家部委电子政务助力下沉服务公众,化解社会矛盾
中央部委的电子政务建设使信息均衡化,化解当前社会矛盾凸显带来的社会危机。好的政策来自公众需求,互联网为充分体察民意开辟了从善如流的广阔渠道,不少中央机关都在电子政务中重视互动建设,也创新了不少汇集提取公众意见需求的数据融合好方法,促进了下情上达或上情下达。
(一)环境保护电子政务
近期频繁出现的大面积严重空气污染使环境保护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面对日益尖锐的公众要求,2012年环保部努力发展电子政务。环境保护部领导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电子政务的建设,在“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大项目的带动下,电子政务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业务信息化、网站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环境保护部电子政务综合平台,实现了统一用户管理、应用集成、数据共享和信息服务,已成为环境保护部机关行政办公和业务管理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平台,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环境保护部电子政务综合平台建设荣获2012年度国家电子政务最佳实践奖。环境保护部电子政务互联互通业务应用平台为环境保护部和省级环保厅(局)构建了统一的信息门户,通过统一的身份认证和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了信息资源目录管理和基础信息传输交换能力,满足了业务信息传输与共享的实际需求,切实推进了各级环境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工作。环境保护政府网站成为环境信息公开、网上办事、便民服务的重要渠道。环境保护部政府网站英文版在部委政府网站国际化程度评估中,外事服务单项指标得分名列第一,综合得分名列第三,荣获“领先奖”。环保部努力改善环境管理,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建设,目前环境信息化发展战略及目标已经确立,明确了“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协调一致;需求主导,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协同共享;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信息强环保”战略,确立了“数字环保”总体目标。环境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保障条件日益具备,初步建立了环境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组建了高素质的环境信息化队伍。环境信息化基础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内网、外网建设初具规模,信息传输能力得到提升。环境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日渐完善,组织制定了《环境信息化标准指南》,编制出台了《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等环境信息标准规范。环保核心业务信息化逐步推进,业务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环境管理手段迈向现代化,逐步建立了国家、省、市三级环保业务应用系统的联动。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逐步提高,建立了国家和省两级减排综合数据库、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以及各级机构与部门的环境信息管理与应用协同工作平台。
(二)审计电子政务
飞速发展的经济,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为审计部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审计署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启动的“金审”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建设,为“十二五”期间审计信息化的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确定了“金审”工程的发展目标。即建设对财政、银行、税务、社保等重要行业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实施有效审计监督的国家审计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审计监督“三个转变”的工作模式,维护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洁高效政府建设,更好地履行审计法定监督职责。依据发展目标有步骤地实施了国家审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奠定了审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基础。“金审”一期工程为改变“失去审计资格”的局面,研制并推广应用“现场审计系统”和“审计管理系统”,试点“联网审计系统”。“金审”二期工程为实施审计工作的“三个转变”,进行“联网审计系统”的工程化建设和推广应用,并相应地建设和应用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国家审计交换中心、国家审计安全中心,以及数据标准、运维系统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始终坚持重在应用、重在实效的审计信息化发展方针。通过“金审”工程两期建设和应用,有效地提升了全国各级审计机关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监督能力,促进了审计工作从重点查处大案要案到促进规范管理的转变,从提高审计效率到重点提升审计效能的转变,从重点关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到重点关注国家经济安全审计评价的转变,从传统审计方式到现代审计方式的转变。
(三)食品药监电子政务
面对食品安全质量问题,食品药品监督局面向“十二五”提出三个服务:服务机关,加强政务信息和信息化项目的管理;服务系统,加强信息规划,联合各省、各直属单位力量,做好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与技术攻关;服务社会,为行业发展和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提供信息服务。
质检局推行安全食品生产服务,利用信息技术完善食品、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推广RFID、二维码、条形码等技术应用,按照总局统一建设、各地质检部门分级部署的方式,在供港澳牛奶、猪肉、蔬菜等食品率先建设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全面记录生产过程动植物疫病及投入品使用、食品来料、加工、生产和出厂等关键信息,结合食品供应链各环节信息记录,实现食品、进出口农产品安全监管“一键溯源”。为食品供应链中的企业或个人建立食品追溯体系的文件档案,提供包括食品追溯相关记录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建立国家级、区域性和进出口食品质量安全数据库和服务平台,为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信息查询,为质检部门进行食品问题预警和事后快速处理提供支持。推广商品条码标识在食品安全追溯中的应用,制定食品安全追溯编码标准、食品安全追溯信息标准、食品召回编码规范标准,保障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全国范围内运行。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公开透明,食品安全监管从粗放模糊型向集约精确型转变。
(四)各类其他民生电子政务
为解决城乡的贫困问题,民政部启动低保服务项目。低保信息系统项目是列入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重点工程,是民政信息化的龙头和基础工程。经过不断努力,低保项目顺利立项并启动建设。该项目的实施将为社会救助业务提供强大的信息化支撑,同时也将为民政信息化搭建起比较完备的基础平台。
一年一度的回家大潮产生一票难求的困局,交通部积极服务公众。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全面启动。交通运输部网站提供了全国路况快讯、公路气象预报、航道通告、海事气象等信息服务。在全国23个省(区、市)组织实施了交通信息化示范工程和推广工程,推动了各省级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公路同城、异地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和港口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在部分城市得到应用,方便了公众购票。依托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试点工程建设,重点整合和共享了交通运输行业公益性、基础性、增值性科技信息资源,并面向社会和行业提供了交通科技信息服务。
工业化使数亿人口流动在几十个大城市间,人口计生委改善生育服务。推出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业务应用系统。继续建好用好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少生快富等系统。从实际需要出发,在“金人工程”的总体框架下,建立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数字化服务站、流动人口两地协同服务管理、依法行政、宣传教育、药具发放、群众信访等系统。进一步完善各级门户网站(网页、专栏)。深化机关办公管理系统应用。
不断出现的大面积旱情凸显了水资源承载能力与高速发展的矛盾,水利部积极建设比较完备的水利业务应用体系,提高水利信息系统应用服务水平。通过实施“十二五”水利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全国地市及以上各级水利部门通过计算机及信息网络进行处理的日常工作将超过总数的70%,其中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农村水利和移民等水利主要业务,不但在部、流域、省和地市各级范围内实现计算机处理,而且部与流域、省之间实现相同业务的互联互通。
拉动内需全国旅游活动不断升温,旅游局积极改善服务,旅游电子政务稳步推进,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以目的地资讯网站、旅游服务热线、旅游咨询中心、多媒体信息查询终端等为代表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展开,服务型政府形象不断深化。旅游在线服务市场快速崛起。网络预订渠道快速发展,网络预订市场急剧增长,旅游电子商务市场初具规模。在线旅游市场产业链不断演变,新业态不断催生。
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深化改善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夯实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一卡通”技术保障环境。推动数据由市级集中,向部、省两级集中转变,形成部、省、市三级数据中心统筹管理的数据分布模式。增强部、省两级数据中心对实时业务的服务支撑能力。适应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需要,探索全国基础养老金数据的全国集中管理。全面完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专网贯通工作,增强各经办服务网点对部、省两级数据中心的直接访问能力。扩大城域网覆盖面,实现对各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和服务机构的覆盖,并下延到街道、社区、乡镇等各类基层服务网点。全面发行社会保障卡。建设持卡人员基础信息库。实现社会保障卡在各项社会保险、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等业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并逐步实现跨地区用卡。推动社会保障卡信息服务落到城乡社区。
改革开放发展使富裕起来了的中国人潮水般涌向世界各地,到处都有中国人,到处都可以听到中国话,简洁的“你好”已经取代其他问候语。外交部积极开展全球服务,完善外交部政府网站群。外交部网站建设已形成了以外交部政府门户网站为中心,217个驻外机构网站及10个部内机构网站为支点的公众信息发布体系,经权威机构统计,外交部网站群总访问量已达到22亿次,日均访问量达到300万次。外交部政府门户网站通过24种语言,向海外公众介绍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成为展示新时期中国外交窗口和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桥梁。网站自建成之日起,多次荣获“中国互联网最具影响力政府网站”、“中国政府网站领先奖”、“中国特色政府网站用户体验奖”等奖项。2011年开通中国领事服务网,以加强信息公开及公共服务为建设目标,整合国内及我驻外机构相关领事资源,为我国出境公民和机构提供“一站式”海外安全信息和领事服务。同时结合推出“全球领保安全”提醒短信发送服务,范围覆盖近200个国家。
二 2012国家部委电子政务推动着创造市场公平、简政放权
20年电子政务使大部分部委业务系统实现信息化,2012年着力改变纵强横弱局面,积极开展了信息资源整合。
公安信息通信网络全面建成,已成为国内政府行业最大的专网;全国公安机关建立了刑侦综合、在逃人员、现场指纹、被盗抢汽车、禁毒、反恐等各类信息系统100多种、7000多个,存储的各类基础数据总量达数百亿条;开发建设了综合信息查询、搜索引擎、请求服务、警用地理信息平台等综合应用系统,初步实现了公安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实现了基础信息采集、网上办案、执法监督、绩效考核一体化应用;部、省、市、县四级视频指挥调度和会议电视系统基本建成,部分地区已延伸至基层所队;公安信息网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运行管理体系已基本建成,公安三级信息中心应用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建立了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管理系统、病毒监测和入侵监测预警系统和“一机两用”监控系统等,全国公安机关每100名民警平均拥有联网计算机比例近100%。公安应急通信装备建设不断加强,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已装备百余辆“动中通”、“静中通”卫星通信车,卫星频率资源得到较大扩容;正稳步开展各级公安机关图像资源整合平台建设,有效地整合各类公安自建和社会监控图像,为公安处置突发事件、进行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活动等安全保卫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保障。
2012年,我国GDP今年跃上50万亿元,政府财政大规模提升,财政部积极改善财政管理,财政信息化一体化建设指导思想得到贯彻落实。2007年11月财政部党组提出了财政信息化一体化建设指导思想,建立一体化建设管理机制,实现财政信息化建设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重大突破。各级财政部门积极采取措施,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一体化建设指导思想得到较好落实。一是在管理上,各级财政部门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强化组织领导,确立信息化建设“一把手”工程的重要地位,对财政信息化工作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协调,既理顺了工作关系,又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在业务上,财政部制定了“财政业务基础数据规范”,各省市以推广实施应用支撑平台、整合系统为契机,结合自身特点,重新梳理了业务,规范了流程,理顺了各业务之间的操作与数据衔接关系,初步实现了财政内部各业务之间、财政与外部单位之间的贯通,为上下级财政之间的贯通和财政收支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在技术上,建设并推广实施应用支撑平台,制定了“基于应用支撑平台的技术开发规范”、“基于应用支撑平台的数据交换规范”等技术标准,构建了业务应用系统整合机制。应用支撑平台在财政部本级得到初步应用,在省级财政部门和半数以上地市级财政部门推广实施工作基本完成,有效促进了信息系统由单项开发、独立运行逐步向统一整合、互联互通的转变。
我国不少地方仍然依赖土地财政,国土资源部积极管理土地资源。一是建立了数字化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与监测技术体系,积累了大量国土资源数据。土地、基础地质、矿产资源、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和监测实现了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全数字化,土地利用和矿产开发监测实现每年一次全国覆盖。建成一批覆盖全国的不同比例的土地、区域地质、矿产资源、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等数据库。基本建成国家、省、市三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体系。二是国土资源主要审批业务实现网上运行,初步形成综合执法监管技术体系。基本实现了部、省、市、县四级主要审批业务的网上运行与远程在线电子申报,形成网络化审批管理流程,审批时限缩短50%以上,部分地方实现了“当场办结”。初步建立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和在线土地督察系统,增强了综合执法监管能力。三是建立国土资源门户网站体系。基本形成国土资源门户网站体系,并成为政务公开的主渠道,国土资源部和所有省级以及98%的市级、65%的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实现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全国所有土地、矿业权市场信息实现网上发布。土地登记与地质资料信息社会化服务取得明显进展。四是初步形成国土资源信息网络体系。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建立了内外网物理隔离的局域网,省以下国土资源广域网连接覆盖到所有市级和84%的县级。完成80余项信息化标准研制,初步建立信息化标准体系。全系统信息化从业人员达到3.4万人。
改革开放使我国的市场经济前所未有地活跃,国家工商管理局积极创造市场公平环境。“十二五”期间,工商信息化发展紧紧围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高监管执法效能、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推进自身改革发展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立足工商、面向社会,整合资源、协同共享,注重创新、实用高效,强化管理、保障安全”的发展原则,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国家电子政务发展要求,以工商信息化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提高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为重点,以促进工商行政管理集成创新为动力,不断深化信息技术与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的融合,加大业务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加快以“纵向贯通、横向互联、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为目标的信息化一体化步伐,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应用成效,为推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更加自觉服务经济发展、更加高效加强市场监管、更加有效强化消费维权、更加努力推进依法行政、更加严格锻炼干部队伍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广电总局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十二五”时期,广播影视信息化发展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推动战略转型作为广播影视信息化发展的主题,推动广播影视信息化发展进入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新阶段,依靠科技进步,坚持改革创新,围绕广播影视全局工作和中心任务,着力提高广播影视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广播影视的公共服务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内容制播能力、传输覆盖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为国家信息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经济的活跃为安全生产带来空前挑战。“十二五”时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标准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开发和信息资源利用,推进安全生产政务信息公开,促进企业与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政府安全监管监察和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和保障。
国家统计局“十二五”时期,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推进信息技术和统计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推动统计改革与发展,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对统计工作现代化的核心支撑作用,促进统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好地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与宏观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信息服务。
国家林业局“十二五”时期,遵循“加快信息化 带动林业现代化”的总体思路,以全面实现林业信息化为目标,以电子政务建设为重点,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核心业务信息化为中心,以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为突破口,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制式、统一平台、统一管理,尽快形成布局科学、高效便捷、先进实用、稳定安全的全国林业信息化格局。
在政府各个领域信息化手段愈显重要,政府法制工作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运用信息化手段,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机制、开拓工作领域,加强行政权力运行的法制化、规范化,使行政权力“授权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机构编制部门电子政务建设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具体负责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职能机构,中央编制办立足于电子政务应用,不断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模式,持续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银监会“十二五”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是:以信息科技能力建设为核心,满足提高行政效率、规范监管行为的需要,将银监会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到与“十二五”银行监管业务要求相适应的能力水平。“十二五”是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信息化已成为保险业竞争的战略重点,信息化的全面渗透和深入应用将不断推动保险生产和服务迈向新高度。
“十二五”时期,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将紧紧围绕电力监管“六项重大监管”、“三项改革任务”和“四项监管服务”,加快建设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网络互联、资源共享、自主可控的电力监管信息系统,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应用成效,为电力监管服务、为电力企业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促进电力监管事业和电力能源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国家民委系统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业务应用系统初见成效,信息资源建设有序开展,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十二五”期间全国民委系统信息化发展重视顶层设计,坚持统筹兼顾、整体协同,推动全国民委系统信息化建设总体迈上新台阶。
“十二五”期间,文化部继续以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透明度为电子政务建设目标,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先进信息技术,使电子政务建设真正融入文化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全过程,促进文化改革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结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和全球的经济萧条对比,2012年中国的发展依然强劲,中国政府各部委借助电子政务发展强国经济。展望2013年,政府深化大部制改革,必将使中国开启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更加有效的新电子政务,在云技术、移动互联、智慧城市潮流支持下,国家部委电子政务正整体面向一体化整合,建设远比“金字”工程更加节俭有效的一系列新型“银字”工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聂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