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政务年鉴(2012)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12年民政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2012年,民政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围绕民政核心业务工作,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通过建立通畅的政务电子通道、统一的数据分析中心、综合的管理服务平台、先进的技术支撑基础,有效改善民政工作管理与服务的环境,初步设计了社会安全运行基本保障预警体系、民政公共服务平台和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形成了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统一部署、互相衔接、合理配置、共同推进的信息化建设格局,为新时期民政工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履行职责,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职能作用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和保障。

一 电子政务基础设施

自开展电子政务建设以来,民政部门严格遵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的原则,建设和完善了信息化基础支撑环境。依据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民政部信息中心对部机关电子政务基础设施进行了整改,采用双链路提供链路冗余,采用分区分域实现安全纵深防御,采用服务器集群统一支撑各应用系统,改善机房运行环境,升级卫星视频会议系统,保障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的高效、稳定、可靠运行。

(一)信息网络

按照国家电子政务的总体规划,结合民政业务和办公系统建设要求,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民政部初步建成由政务网络、公共服务网络和卫星通信网络组成的民政信息化网络体系。政务网络包括机关办公外网和部省两级民政广域网,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互联互通,基本覆盖各级民政业务部门,满足多数民政业务管理和日常办公的需要。民政公共服务网络是利用互联网资源构建的,服务于基层民政业务人员和工作对象,满足基层业务管理和公共服务需要的网络平台。卫星通信网是为拓展网络覆盖范围,满足视频会议、数据传送、应急通信等需要的天地复合通信网络,已覆盖3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1500多个区县民政部门。另外,部机关还建设了与互联网物理隔离的、非涉密的、用于处理一般内部工作信息的机关办公局域网。

(二)基础支撑

为规范民政信息化基础支撑环境建设和管理,引导各级民政部门统筹考虑信息化基础设施,部信息中心制定了《民政信息化基础支撑环境建设和管理规范》,对基础支撑环境的系统架构、运维体系和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规范。2012年,按照基础支撑环境标准规范要求,信息中心精心筹划、科学设计、组织实施了机房搬迁和各项基础运维外包服务,有效解决部机关机房在使用空间、电力、制冷和办公噪音等多方面的困扰和安全隐患,提升了信息系统支撑能力和基础运维服务水平。

(三)视频会议

随着视频技术的发展和业务工作的需要,按照《民政视频会议系统升级改造建设方案》要求,民政部积极推进民政视频会议系统高清升级改造工作,对民政视频会议系统的核心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对视频应用网络进行了优化调整,对视频终端进行了高清升级,整体提升了民政视频会议系统的音视频效果。在各级民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天地复合、全面覆盖、应用广泛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已基本建成,在部传达政令、召开大型会议、转变会议方式、开展应急会商、组织远程培训等民政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 核心业务应用

在全国民政信息化“一盘棋”思想的指导下,覆盖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组织、社区建设、优抚安置、救灾减灾等核心民政业务的全国性应用系统已达10多个,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全国婚姻登记系统、优抚和军休安置服务管理系统、流浪救助管理系统、救灾捐赠统计信息系统、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儿童福利信息管理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优化了业务流程,提高了办公效率,提升了服务和科学决策水平。

(一)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

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是国家电子政务的重点工程,目标是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和公网,建成覆盖中央到80%的县(市、区)低保业务管理单位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标准统一的低保网络信息系统,开发并部署全国统一的低保业务应用系统,建立健全低保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完成低保中心的建设,做好涵盖2省4市8县和若干街道、居委会的试点示范工程,重点扶持西部贫困地区的低保信息化建设,同时培养2500名左右掌握信息技术的基层低保业务骨干。

目前,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初步覆盖民政部、32个省级(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部门、332个地市级民政部门、80%县级民政部门,城乡低保信息基本实现动态采集、安全传输、精细管理,由城市向农村延伸的统一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建设正在推进。2012年,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建设的主要工作如下。

1.应用软件

反复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确保软件质量,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系统,不断深入系统应用软件试运行工作。软件部署推广工作迅速展开,已经有94.2%的省份完成了系统部署,绝大多数省份基本完成了数据采集工作,共采集了4000多万人的数据,占应采集人数的95%。湖南、青海、江苏、四川等8个省系统全面运行。

2.数据交换和培训

在数据交换试点基础上,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数据交换工作,组织技术培训,全面开展了数据交换工作。系统应用软件地方培训工作加快步伐,编制了系统业务规则配置和系统常见问题手册等培训资料,支持各省开展区县以下基层系统操作人员培训工作。

3.验收工作

基本完成了文件归档和项目资产登记工作,为系统应用软件、系统总集成最后两个单项验收和项目整体初验做好了准备。召开地方验收专题工作会议,检查部署了地方验收工作。

(二)民政公共服务平台

民政公共服务平台是以民政业务应用系统和基础数据库为基础,以政策文件和技术标准为规范,以民政门户网站、公益服务热线、公共信息亭等为载体,直接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信息化服务。

1.民政门户网站

围绕“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理念,牢牢坚持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公共服务、公众参与”三个功能定位,伴随着电子政务的深入推进,民政门户网站群已成为社会公众获得各类民政政务信息、表达诉求和在线办事的主要窗口。网站群站点数量大幅提升,95%的省、70%的地市、30%的区县民政部门建设了自己的网站,站点总数达到782个。“信息公开、互动交流、在线服务”等公共服务能力初见成效,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效果明显。

2.公益服务热线

支持各地开通使用公益服务热线电话(12349),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北京的96156、河北的12349、宁夏的96890、浙江宁波的81890、浙江嘉兴的96345、四川成都的96118等公益服务热线,整合了公共服务、志愿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各类资源,在基层政府、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和服务机构之间搭建互动桥梁,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社区服务管理格局。

(三)社区综合信息平台

社区综合信息平台是政府公共服务和社区自我管理的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各类传输网络、实体服务和数据资源的互联共享。

全国各地扎实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一体化的社区综合信息平台相继建成,实现基础信息采集、公共信息发布、电子商务、社区民主和服务等多种功能,使社区服务管理逐步摆脱传统手工方式的局限,极大地提升了社区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1.整合资源

各地依托社区信息平台集聚服务管理资源,整合公共服务、志愿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各类资源。部分地方还推动信息化技术升级换代,实现了社区呼叫热线、社区网站集群和社区有线电视“三网融合”。

2.服务民政对象

部分城市开通卫星定位助老信息服务系统,让老年人率先享受到社区信息化带来的便捷;为独居和空巢老人安装呼叫器,解除了居家养老的后顾之忧;建设老年人紧急救助服务平台,联合服务中心、急救机构和定点医院建立应急处置机制。

3.创新机制

部分地方将社区信息化建设纳入当地信息化发展的整体规划,采取政企合作、政社合作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提升了社区信息化的发展空间。部分省级民政部门与电信公司结成合作伙伴,共同建设覆盖省域范围的社区信息平台,有效解决了长期掣肘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技术人才问题,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三 信息安全保障

民政信息安全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作。部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工作,成立由分管部长任组长的信息安全领导小组,业务司局共同参与,安全员专人负责;先后制定了近20项安全管理制度,全面落实等级保护、政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等要求;保证安全投入到位,相继于2011年、2012年,进行了两次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确保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不断提高;通过研讨、培训、讲座等手段,提升了安全意识。

(一)信息安全规划

面对日益严峻的信息安全风险,民政部委托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编制了《民政部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整体规划建设方案》,方案依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有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结合民政部信息系统的安全现状,提出了安全策略、技术路线和管理体系,对民政部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整改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信息安全建设

2010~2012年,通过在全网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防病毒系统、桌面终端管理系统、主机加固系统和信息安全审计系统等信息安全设施,初步实现了民政重要信息系统的边界防护和运维监控;在脆弱性扫描、威胁分析和风险评估基础上,结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策略,通过部署网络准入控制、数据库安全审计、上网行为管理、主机扫描和Web应用安全扫描等,实现重要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防护和安全管理。同时,为实现系统用户身份的认证与数据传输的加密,确保系统业务数据不被非法访问,保障数据传输和交换过程中的抗抵赖性和完整性,民政部于2012年开始内外网身份认证系统建设,为民政系统工作人员提供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服务。

(三)信息安全管理

在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以等级保护为抓手,以纵深防御为指导思想,通过差距分析、脆弱性分析、威胁源分析、业务数据流分析,分区分域制定安全策略,落实信息安全相关技术要求,有效提升了民政信息系统以安全防护、安全监测、安全审计、安全运维和安全管理为核心的综合安全保障能力,实现民政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和持续运行。

在日常安全运维工作中,坚持内外网终端授权接入,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审批流程;规范防火墙策略管理,按照最小特权和最小泄露原则合理配置;有序开展安全巡检,及时更新病毒库,扫描主机漏洞和不安全设置;监控并关联分析安全日志,实现体系化的持续监控;分步推进数字证书部署、无缝集成重要业务系统,满足系统用户身份认证的要求;落实终端防护策略,内网禁用移动存储介质,禁止主机非法外联,禁止使用无线功能设备等,从技术层面保护终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四 机构和队伍建设

民政部是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民政部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信息中心。受民政部委托,民政部信息中心承担民政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民政部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组织和实施部门。它的主要职能和任务包括:制定民政系统信息化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制定民政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制度、网络建设及软件开发的标准和规范;负责统一建设、管理、运行、维护部机关局域网,负责民政部与各省市间信息网络总体建设和管理工作,指导省级民政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负责建设民政部网站,宣传民政事业,促进政务公开,提供信息服务,指导省级民政部门及部直属单位的网站建设工作;负责总体协调民政业务软件的研制、推广和应用工作;应用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处理各类民政业务信息,负责信息的采集、分析、编辑、传输、发布、储存,为各级领导及业务司局提供信息服务;负责部机关办公自动化设备的维修及更新改造;承办部、厅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民政部信息中心共有事业编制30人,设置8个中层机构,分别是综合部、规划标准部、软件开发和数据分析部、低保信息分中心、网站和信息管理部、运行维护部、信息安全部和文印部。


(民政部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