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文化部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文化部电子政务建设从建设机关办公网开始起步,经过多年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果。2012年,文化部电子政务建设稳步推进,继续深化和完善了2网1库1站和6大重点工程建设,分别是文化部电子政务内、外网;文化信息数字资源库;文化部政府网站群;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全国网络文化市场技术监管平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文化产业服务6大工程。
“十二五”期间,文化部将继续以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透明度为电子政务建设目标,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先进信息技术,使电子政务建设真正融入文化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全过程,促进文化改革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 电子政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一)基本情况
文化部自开展电子政务建设以来,始终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覆盖机关15个业务司局的电子政务内、外网;通过文化部信息专网实现了文化部与各直属单位、省文化厅(局)之间的互联互通,有效地支持文化系统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
文化部机关办公楼于1996年年底建成,1997年投入使用,其核心机房位于第2层,按用途划分成外网、内网、专网3个功能区域。2012年,文化部信息中心对机房的基础设施进行小规模改造,采用链路负载优化网络结构,提供冗余链路,拓宽网络带宽,提高使用效率;采用虚拟化技术对服务器进行改造,减少服务器数量,改善机房运行环境;此外,加强安全设施的建设,提高数据使用、传输、存储和服务能力。
(二)网络情况
1.搭建机关办公内网平台,提供高效、安全的网络办公环境
文化部机关办公内网主要用于承载机关综合办公系统和其他应用系统,是处理机关内部事物和各部门协同办公的网络平台。机关各部门依托办公内网平台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关办公网从着手建设以来,随着业务应用的不断深化,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的加强,已经成为机关高效运转、履行政府职能、文化创新管理、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支撑手段。
目前,平台内联网终端已近500台,核心交换和网络设备均使用国产化产品。平台上主要运行文化部机关综合办公系统,包括公文运转、信息发布、电子档案管理、会议管理、领导活动安排、出访管理、电子邮件、个人办公等子系统,实现公文逻辑流转、媒体信息传递发布等功能。
2.推进文化部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提高政务公开水平
文化部门户网站由部办公厅主管,文化部信息中心负责规划、建设和管理。网站由文化部主站和各司局子站共同组成网站群,是文化部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部门户网站于2003年注册了域名http://www.mcprc.gov.cn。2004年、2005年、2009年、2011年分别进行了4次改版,新版网站已于2011年12月1日全面上线运行。
目前,网站落实部领导“特色办网”的指示,按功能科学划分区域,充分考虑用户体验,注重提升宣传效果和服务能力,通过“文化部政府信息公开系统”、“文化要闻”、“全国文化信息联播”等栏目打造权威的文化部政务信息发布平台;“视频报道”、“热点专题”、“展演/讲座信息服务平台”等栏目紧扣文化部业务工作,凸显浓郁的文化特色;“办事大厅场景导航式服务”充分考虑用户体验,为公众提供人性化的在线办事服务;“公众留言”、“网上直播”、“在线访谈”等栏目为开展政民互动开拓了有效渠道。
3.建设文化部业务信息专网,提高业务协同能力
文化部业务信息专网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完成文化部与直属单位及地方各省文化厅的联网,充分融合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人事信息系统等各司局、各直属单位和各省厅的业务系统,建立以信息资源为核心的电子政务体系结构,实现文化部系统办公、业务交流的网络化。在保证各司局、各直属单位及各省厅办公业务系统顺利高效运转的基础上,同时为文化部各级领导提供及时有效的辅助决策支持信息。
依据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框架体系,文化部业务信息专网规划采用“三横两纵一统一”的建设架构。三横:业务信息专网基础网络建设,应用支撑平台建设,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两纵: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组织及规章制度保障体系建设。一统一:以应用系统为管理对象的统一管理系统建设。
根据业务信息专网建设规划和各业务司局的业务需求,目前一期工程建设已完工。业务信息专网基础网络建设实现部机关和直属单位的网络安全互联,财务司预算报送、财务数据和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联网部署工作已完成。
二 广泛利用新技术,推进电子政务工程建设
文化部电子政务建设以来,广泛采用新技术,共享机制逐步建立,提高了办公效率和服务水平,电子政务建设稳步推进。通过各类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工程,已经初步建立了包括各类业务信息和文化基础信息的数字资源库,并通过各类应用系统和网站提供服务。
(一)文化共享工程
“文化共享工程”以卫星网、互联网、电子政务外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等多种方式,将来自数字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院团及广电、教育、科技、农业等部门的优秀数字资源精心整合,向广大基层,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传播,在消除我国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数字鸿沟,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2年完成15600小时音视频、2041种电子图书和1715课时多媒体课件、790小时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建设任务。
(二)数字博物馆工程
通过信息技术对文物信息进行全方位和多形式采集、标准化存储和加工,并通过网络连接,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用户辅助决策、科学研究、展览展示、文化交流、教育培训等服务。数据博物馆的典型应用如“数字故宫”、“国家数字博物馆”等。
(三)数字图书馆工程
“数字图书馆工程”由国家图书馆牵头建设,旨在通过网络、通信和信息技术,使全国分散的数字图书馆系统连接为一个超大型数字图书馆,推动我国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2012年,国家图书馆与15家省级图书馆实现虚拟网联通,数字资源达700TB。
(四)全国网络文化市场技术监管平台工程
全国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是财政部专项拨款的大型信息化集成项目,通过先进的监管手段,实现了对文化市场的高科技信息化监管,提高了文化市场监管的力度和效率。平台具有对网吧服务内容、经营行为、终端和对省级平台进行监督及数据分析等功能。中央监管平台目前已实现与28个省级监管平台的连通及数据交换。
2012年,文化部在原有基础上扩展实施了全国文化市场监管和服务的统一平台建设,计划通过建设统一的支撑全国文化市场监管和服务的IT基础设施,实现市场准入、动态监督、综合执法、公共服务业务的集中和统一,实现业务流程和数据的标准化及所有市场监管数据的集中、流转和共享。
(五)文化产业服务工程
文化部通过建设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国产动漫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和对外文化产业贸易平台,从政策、资源、技术、标准等方面对文化产业进行服务和支持。
(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承建,旨在运用信息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一期工程已经收录文字50余万字,图片6000余张,音视频资料300多小时,其中项目库收录了1219项国家级名录和1488名代表性传承人的相关信息,专题库收录了传统戏剧、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的相关信息,制定出标准和规范7项。
三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一)全面开展等级保护工作
根据文化部机关网络基础设施、安防条件、网络环境、机房建设现状,文化部机关的等级保护工作经过2011年和2012年两年时间的建设整改,完成了《政府网站和政务外网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总体规划方案设计》,优化了网络结构,划分了安全域,建立了安全防护边界,采用了安全技术防护措施,设置了硬件防火墙、防病毒网关、综合安全审计系统、入侵检测、网页防篡改系统等,并完成网站数据备份系统的部署。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完成了文化部机关网络的安全整改工作,通过了信息安全等级测评。
(二)加强办公内网的安全防护
为了进一步提高文化部机关办公内网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依据业务应用系统为网络平台划分了安全域,实现了分域、分级管理;网络安全方面,部署了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和网络审计等设备,并采用身份认证技术实现访问控制;数据安全方面,采用终端安全审计系统对终端行为进行审计,采用数据保护系统,实现对应用系统的持续性数据保护。
文化部机关办公内网按最小授权原则和职责分离原则,配备了系统管理员、安全保密管理员和安全审计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建立了定期安全通报、检查、协调机制,及时掌握系统安全状态和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三)提高门户网站防攻击能力
为加强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安全防护,目前在硬件方面,配备了防火墙、漏洞扫描、入侵检测和安全审计等网络安全设备。软件方面,定期对服务器进行策略配置,关闭不需要的端口;利用网页防篡改系统,保证网站内容不被篡改;安装了防病毒、防黑客软件对网站进行监控;每天进行一次数据备份,存储到其他介质,一旦出现不可恢复正常运转的紧急情况,则按照《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应急预案》,将备份数据进行导入恢复,保证网站不受影响。
四 完善机构设置,培养信息化人才梯队
为加强文化电子政务建设,经中编办批准,于2011年3月成立了文化部信息中心。中心下设6个处室,分别是综合办公室、信息化处、网络媒体处、数据处、技术保障处和专网与通信监管处,并内设了技术委员会和编审委员会。
中心主要负责机关电子政务内网、外网和业务信息专网,以及网吧监管平台、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的运行维护等工作。中心成立后,又受文化部委托,承担文化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承担文化产品内容审查工作。中心以建设文化电子政务、网络媒体和数据交换平台为主要目标,按照国家及文化部信息化发展的统一规划,为文化系统信息化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核定中心财政补助事业编制28名。中心成立后,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为适应信息化事业发展,中心先后培养、招收、引进了一批年轻化、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形成了稳定的业务骨干队伍。中心现有在编人员23人,平均年龄38岁。其中,硕士7人,大学本科学历12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14人。
随着各项工作的开展,文化部信息中心逐步形成了信息化研究规划、行业指导、网络运行、数据管理、应用服务、基础技术支撑等业务模块,搭建了中心信息化业务发展的基本布局。
(文化部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