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的再造: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创新案例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财政局:《个人待遇300问——行政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工资,津贴,补贴等制度摘编》, 2001。

[2]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董武:《冷战后世界战略格局与中国的发展》,华文出版社,2005。

[4] 董之鹰:《完善科研资源配置机制的几点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3月30日。

[5] 韩璞庚:《公共理性视域中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9月17日。

[6] 华琳、李栩辉:《课题制管理绩效探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第3期。

[7] 黄长:《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政策与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2009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管理培训班上的专题报告(北戴河)。

[8] 科研局主办的科研管理工作会议文件(北戴河), 2009。

[9] 黄浩涛、王延中主编《课题制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0] 胡税根:《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11]“科研项目课题制管理科学化问题研究”课题组黄浩涛、陈星:《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平台数据和结构特征分析》,《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7年第1期(总第33期)。

[12] 李铁映主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No1. (2000年卷), No2. (2001年卷), No3. (2002年卷), No4. (2003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2009。

[13] 李晓琳、姜英梅:《我国党政人才发展历程》,《博士后交流》2009年第2期。

[14] 刘宝利:《中国积极开展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人民网,2004年11月19日。

[15] 刘琴、徐拥军、陈幸华:《论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求索》2002年第5期。

[16] 林坚:《人文社会科学地位、功能及其评价》,《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7年第1期总(第33期)。

[17] 毛昭晖:《公务员行为规范教程》,研究出版社,2004。

[18] 乔治·泰奇著《研究与开发政策的经济学》,苏峻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19] 潘晨光:《全球化下中国人才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出国留学工作研究》2008年第4期。

[20] 潘晨光、杨新育、长江:《60周年人才路系列之二——我国出国留学事业的回顾与展望》,《博士后交流》2009年第2期。

[21] 钱伟:《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演进浅析》,《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7年第1期(总第33期)。

[22]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五”研究状况与“十一五”发展趋势》(上卷、下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3]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科研处编《2008外事出访报告汇编(内部文件)》, 2008年10月。

[24] 唐小明:《完善我国政府科研经费管理体制的公共政策选择》,《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9月8日。

[25] 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6] 王苏粤:《人才强院制度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30年人事人才工作发展历程与回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7] 王伟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新局面》,中国社会科学院2008年度工作会议文件,2008年3月25日。

[28] 王伟光:《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度工作会议文件,2009年3月17日,审议稿。

[29] 王伟光:《深入实践科研强院、人才强院、管理强院战略,进一步开创我院改革发展新局面》,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度工作会议文件,2010年3月23日。

[30] 王延中:《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例》,《社科党建》2008年第3期。

[31] 王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选拔政策回顾与分析——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例》,《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7年第1期。

[32] 杨海蛟:《平等——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诉求》,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33] 杨团、葛道顺:《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4] 杨建芳编译《对基础研究实行支持性公共政策的真正原因》,《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9月8日。来源:k. Pavitt,“Public Policies to Support Basic Research: What Can the Rest of the World Learn from US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What They Should Not Learn)”,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10(2001)。

[35] 罗德尼等编著《项目管理手册》,李世奇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6]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7] 张望军、彭剑锋:《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实证分析》,《科学管理》2001年第22期。

[38] 张小明:《公共部门危机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9] 郑国安、吴波尔、赵路主编《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的管理实践》,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

[40] 赵睿:《国际化背景下中国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思考》,《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7年第1期。

[41] 中共中央文件:《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 2004。

[42] 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编《中国社会科学院20年》(画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3]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纪念建院30周年》(画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4]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编《新中国社会科学五十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45] 中国社会科学院综合计划处:《中国社会科学院基本情况统计年报》(1985~2005)(内部资料)。

[46]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管理规章条例》(1986~2002)。

[47]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管理规章条例》(2003~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