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的再造: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创新案例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案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技术路线:采用Browser/Server (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以数据库系统为基础,使用“ASP +COM +XML”技术开发应用系统。客户端利用浏览器(可使用IE或Netscape Navigate),通过HTTP协议与WEB服务器通信,而WEB服务器使用ADO检索和操作数据库信息,工作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工作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包括13个子系统(见图2)。其中,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科研成果管理系统、学科管理系统、学术活动管理系统、非实体研究中心管理系统、报刊图书管理系统、社团管理系统、学术评议专家系统、科研局编辑出版系统、科研局办公管理系统是基本系统,人员信息系统、主题词表系统和代码系统为公用系统。

图2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结构

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是一个结构紧密的体系。10个基本系统之间将建立有机的联系,互相协调,整体运行,避免信息冲突和重复性劳动。3个公用系统为基本系统的运行提供统一性的支持和服务。

同时,系统采用分级用户管理的模式,系统设计了多种用户类型。如超级用户,即系统管理员级用户,拥有对数据增、删、改,改变数据库结构等全部权限。院级用户,院级用户指院领导及有关部门。院级用户权限为可以浏览课题全部信息,但没有录入、更新、编辑、删除记录的权限。局级用户,局级用户为科研局信息处理部门的权限,可以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操作,不可以修改数据结构。片级用户,科研局各学科片用户,可以对本片数据进行增、删、改操作,不可以浏览其他学科片的数据。所级用户,研究所领导者用户。可以浏览本所重大课题情况,对数据无其他操作权。科研人员用户,根据本课题密码可以浏览本课题信息,可以更新课题进展、经费使用情况汇报、课题鉴定申请、课题成果出版基金申请等信息。

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也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将根据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和科研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不断完善体系结构和功能,适时增加、调整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是建立现代科研管理知识管理体系的大胆尝试,通过科研管理信息网络化运作和管理,促进管理信息的实时交流,形成信息共享的科研管理资源,逐步提供更加开放的科研信息资源。因此,它的运行牵扯到传统管理流程的改变,对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在系统运行后,管理流程的改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和保障机制。目前,管理流程的变化尚未完全落实。有些研究所比较重视此项工作,数据录入比较及时;有些单位则没有及时录入数据。另外,由于数据资源间的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存在较多的信息孤岛,对于科研管理者和科研人员来说,往往需要向不同的途径提交相同或类似的数据,加大了他们的工作量。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建立数据操作规程和数据共享机制来解决。

总之,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是我国专业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进行科研管理数字化的一次大胆尝试,将会为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数字化建设提供较好的经验和示范工程。从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内容来看,不同类型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共性,从信息化建设情况看,我国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科研手段现代化水平仍然很低,IT技术力量薄弱,因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不仅可以为其他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管理数字化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经验,而且可以经过改造为地方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应用。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不同类型中国社会科学院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可以考虑通过建设全国社会科学科研网和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网等方式,进一步加强社会科学研究的数据共享,拓宽学术交流渠道,扩大学术活动影响,促进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