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宗后妃
德宗有十一子(己子九、養子二),十一女。其中一子、一女生母姓氏存。德宗后妃兩《唐書》入傳者有昭德王皇后、韋賢妃。
(一)王皇后(昭德)(崇陵)
長子順宗、唐安公主生母。
建中元年,德宗册太子生母王氏為淑妃。貞元二年(786)十一月甲午,立王淑妃為皇后;丁酉,王皇后崩,有司以皇后喪請禁公私聲樂。貞元三年(787)正月,王皇后謚曰“昭德”;詔中書門下兩省及常參官,各宜撰大行皇后挽歌詞三首;又詔内外諸親及百官設祭大行皇后,並不假飾花果。二月甲申,葬昭德皇后於靖陵。貞元二十一年(805)十月己酉,德宗葬於崇陵;十一月,昭德皇后祔崇陵。
昭德皇后廟位於長安承天門街之東第七横街之北(太社之西),本元獻皇后廟,貞元三年正月十八日,太常博士李吉甫奏請安放昭德神主。昭德皇后廟神座褥本為赭黄色,出自禁中;貞元九年(793)九月,神座褥改用紫色。昭德皇后室酌獻用《坤元》樂章九首。永貞元年,昭德皇后神主祔太廟。
昭德皇后忌日,據敦煌文書S.6537v14號載為“十一月一日”,有誤。
《全唐詩》存包佶、武元衡、權德輿、白居易分别所作之《昭德皇后挽歌詞》各一首。
按:
(1)昭德皇后曾為“魯王嬪”。唐制,親王妃妾稱“孺人”而無“嬪”之名號,故“魯王嬪”應只是俗稱,言其非王妃之意。
(2)據《通鑑》載,涇原之變時,德宗與王貴妃、韋淑妃等出逃奉天,所指應為昭德皇后與韋賢妃。又據兩《唐書》德宗本紀、昭德皇后本傳及册后詔文,昭德皇后之妃號一直為“淑妃”而無變動,故《通鑑》所載其“王貴妃”之名號有誤。
(3)昭德皇后卒時德宗尚在,故暫以别地安葬並號為“靖陵”,這與前朝高祖太穆皇后先葬“壽安陵”,睿宗肅明與昭成皇后分葬“惠陵”“靖陵”之處理先亡皇后葬地的做法相類。以上幾位皇后皆為(或曾為)太子或新帝生母,故一俟先帝駕崩,諸皇后(包括追封皇后)皆遷祔帝陵也為唐代通行的慣例,其舊陵則隨之作廢。
(4)建中元年四月癸丑德宗生日,昭德皇后父王景先與駙馬高怡獻金銅像,為德宗拒納。
(5)唐安公主許婚韋宥。涇源兵變時,公主隨德宗出逃,興元元年(784)三月庚寅卒於梁州城固縣;十月二十二日,由京兆尹李齊運監護,遷葬唐公主於長安城東龍首原,德宗繪藥師佛畫追福。貞元十五年(799)七月丙午,分謚唐安、義章公主謚曰“貞穆”“莊穆”。唐安公主廟在静安坊西南隅,義章公主廟在嘉惠坊西南隅,皆於貞元十七年(801)三月祔神主。不過,史料記唐安公主為唐代公主始得謚者有誤,因早已有高祖女平陽公主謚“昭”,高宗女安定公主謚“思”,睿宗女淮陽公主謚“恭懿”、安興公主謚“昭懷”等先例。
又據舊書韓皋本傳,貞元十四年(798)“唐安公主女出適右庶子李愬,内官中使於愬家往來”,説明唐安公主已婚且育有一女,而非史書所載未婚而亡。
(二)韋賢妃
昭德皇后卒後,“沙鹿上仙,長秋虚位,凡六十九禦之政,多聽於妃”,韋賢妃成為德宗後宫事務的實際主理者,如:貞元四年(788),德宗宴請回鶻武義可汗妹骨咄禄毗伽公主,“至宴所,賢妃降階俟,回鶻公主拜,賢妃答拜”。韋賢妃“以采蘩之诚奉於上,故能致霜露之感荐於九廟;次以樛木之德逮於下,故能分雲雨之澤洽於六宫”,即不僅深受德宗倚重,在後宫也有很高威望,“其餘坐論婦道,行贊内理,服用必中度,故組紃有常訓;言動必中節,故環珮有常聲”。德宗駕崩後,韋賢妃上表請奉守崇陵,所謂“誓留園寢,麻衣告朔,蓬首致哀,執匪懈之心,視奠於靈座,修無上之道,薦福於崇陵,殆茲殁身,不衰其志”。元和四年(809)四月某日,韋賢妃卒於陵所,憲宗廢朝三日,詔葬於萬年縣上好里洪平原。
按:
(1)關於韋賢妃的出身,史書記載各有不同:舊書記其不知氏族所出;新書與《唐會要》記其出身戚里舊族,祖韋濯尚中宗女定安公主;韋賢妃墓誌記其母為永穆公主。綜合各種史料,考證韋賢妃出身當為:中宗女定安公主先降王同皎(神龍二年被殺),生子王潛、王繇;改降(韋玄希子)韋濯(景龍四年被殺),生子韋會;三降(崔晃子)崔銑,生育狀况不詳。玄宗女(生母柳婕妤)永穆公主開元十年降王繇,生子王訓;肅宗女(生母韋妃)永穆公主降韋會(天寶九載被殺),生女為德宗韋賢妃。即玄宗與肅宗兩位公主皆得封“永穆”之號,其駙馬分别是定安公主兩次婚姻所生之子,王繇、韋會為同母異父兄弟,所尚為同一封號的姑侄,這在唐代的皇室婚姻圈内實屬罕見現象。結合定安與兩位永穆公主的婚姻狀况及其家族重視重親婚的習慣,韋賢妃還有一姊嫁崔澣,或許也與定安公主三嫁駙馬崔銑家族有關。
(2)韋氏得封“賢妃”之時間,舊書作貞元二年,新書作貞元四年,其墓誌僅作“貞元中”。昭德皇后卒於貞元二年十一月,從常理,皇后大喪其間不會册封嬪妃,故似應以貞元四年更為可能;當然也可能得封於昭德皇后卒前。
(3)《通鑑》載涇原之變時德宗攜韋淑妃出逃,也即將“賢妃”誤記為“淑妃”。
(4)唐高祖、太宗嬪妃皆有陪葬獻陵、昭陵者,之後除了諸帝皇后能合葬或祔葬帝陵外,嬪妃陪葬帝陵者甚少,目前所知僅有睿宗王賢妃、武宗王賢妃、宣宗柳婕妤等幾例。韋賢妃生前在德宗後宫地位極高,又奉守崇陵而卒,卻别地安葬,説明唐代后妃陪葬帝陵並未形成定制,尤其唐中後期得以陪葬的后妃僅是個别現象。
(三)武充容(崇陵德妃)
元和元年六月丙申,憲宗册武充容為德宗崇陵德妃。
按:
武充容與韋賢妃應為同時奉守崇陵的德宗后妃,憲宗晋封武充容名號當以示表彰。這種將“帝陵+后妃名號”的册封傳統源自東漢,是對先朝嬪妃的晋封之號,如東漢章帝册其生母(明帝)賈貴人為(明帝)顯節園貴人;桓帝拜沖帝生母虞美人為(順帝)憲陵貴人等。
(四)王才人
奉恩院王才人,收宫人鳳兒為養女。
(五)王氏
王承昇妹,名珠。王氏因不戀宫室,德宗出為元士會妻,以流落終。
(六)董氏(隴西郡夫人)
隴西郡夫人董氏,“自笄年入居宫台,容華綽約,儀則詳閑,執禮謙和,發言明媚”,而又“纖腰柔弱,舉趾嫣妍……當德皇御宇,而名達宸聽,超自輩流,登于樂籍”,“是以列聖佳其藝能,六宫推其德美,雖修蛾已老,椒房之貴人;而羅袖時翻,授梨園之弟子。名居上品,時歷六朝”。開成二年(837)八月二十二日,董氏卒於内院,年六十六。文宗“念其恩舊,獎以伎能,寵贈追榮”,詔贈“隴西郡夫人”,准葬於萬年縣霸城鄉南窯村先塋。
按:
(1)據《元和姓纂》與敦煌文書BD08679《唐贞观八年五月十日高士廉等条举氏族奏》、S.2052《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譜一卷並序》,董姓有隴西郡望,可知董夫人所封依其郡望。
(2)唐代的宫官、乳母皆有得封“夫人”者,董氏是目前所見第一位得封夫人的宫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