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序
“太仓”,从字面释义,就是皇帝的粮库,此地因春秋时吴王在此设立粮仓而得名。太仓安定、和谐、富裕,自古就有“金太仓”的美誉。
太仓位置得天独厚。太仓浏河镇,历来有“江尾海头第一镇”的说法,还有“小上海”的美誉。自改革开放、浦东开发后,太仓的地理优势越发突出,受上海开发、开放的辐射带动更加明显。太仓距虹桥机场(枢纽)和浦东国际机场的车程分别为半小时和1小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受上海辐射并获益最大的区域之一。从2015年1月起,在太仓更可以直接办理虹桥机场的登机手续,有直达的班车,交通更加便利。同时,太仓有38公里长的优质岸线,太仓港已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是集装箱干线港、江海联运中转枢纽港、“江苏第一外贸大港”,太仓港正顺着沿江集装箱运输内贸转运枢纽—近洋直达集散中心—远洋中转基地的发展轨道阔步迈进。
太仓历史积淀深厚。据太仓的文史学者考证:昆曲起源于太仓的南郊,明清时称之为“南码头曲”;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太仓可以追溯到宋代,这在宋代龚明之的《中吴纪闻》、范成大的《吴郡志》等著作中有确切的记载;江南丝竹起源于太仓,这已得到国家权威部门的认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是太仓刘家港,被写入历史教科书;太仓还是娄东画派的兴盛地,娄东画派的代表人物有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其中前三位都是太仓人。太仓文化名人辈出,有明代文坛领袖王世贞、清代诗坛第一人吴梅村、明末清初复社领袖张溥、江南大儒陆世仪,近现代有交通大学第十一任校长唐文治、被黄炎培誉为“新闻界的释迦牟尼”的俞颂华、“中国居里夫人”吴健雄、百岁丹青大师朱屺瞻、国画大师宋文治等,仅47万户籍人口的太仓还走出了八位“两院”院士。娄东文化与江海文化在太仓这片热土上交融相汇,使得太仓的城市精神既有精致、和谐的一面,也有务实、创新的一面。
太仓社会和谐安定。很多人说太仓有三个特点:干净、安静、治安好。太仓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土地开发强度为34.04%,拥有40多万亩的农田、绿地、河道、湖泊,生态基础十分优良。同时,太仓将民生幸福工程扎实推进,平安法治建设成效卓著,是全国首个富裕型长寿之乡,也是江苏省首个获得“长安杯”的县级市。有位旅居多国的日本老太太在离开太仓时曾说,她去过多个国家的城市,太仓是她敢在晚上不开车而独自散步的唯一的城市。
近年来,太仓始终处于全国百强县市的前十名,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多项殊荣,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太仓将围绕建设“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全力构筑“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田在城中、城在园中”的城市形态,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太仓。
王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