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基金会改革发展简史(1989~2015)(全3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编 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创立与扶贫探索(1989.3~1996.9)

概述

1978年,中国政府开始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其中包括了一系列的农村体制改革和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农村的人均粮食产量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6倍,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到1985年底,贫困人口已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1.25亿,占农村人口的比例下降到14.8%。然而,随着市场化经济改革的逐渐展开,农村改革边际效益逐渐下降,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生活状况改善陷入停滞,中西部与沿海地区农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东部沿海一些地区已开始步入小康,中西部有一些地区却相当贫困。到1987年底,全中国人均年收入在2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还有7000多万,其中3000多万人连温饱问题都未得到稳定解决。这些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约占全国总县数1/4的699个贫困县,这些贫困县又大多集中分布在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大别山区、滇东南地区、横断山区、太行山区、吕梁山区、闽粤山区、沂蒙山区、西藏、定西、陕北等地。这些地区交通闭塞,文化教育落后,卫生保健和社会福利都很差,生产力极不发达,有些地方生态条件恶化,灾害频发,人口增长过快,人畜饮水困难,地方病盛行,温饱得不到保障,社会发展相当困难,亟须在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交通、通信等方面给予支援。基于这种形势,中国政府从1986年起实施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国家成立专门机构——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使扶贫工作步入制度化、专业化。

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后,对动员各方面力量援助开发贫困地区十分重视。决定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外资,特别是利用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落后地区的民间组织,引进资金、技术,开发我国的贫困地区。此后,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国内外有关方面进行了积极的磋商和接触,在广泛征求意见和了解国内外有关情况的基础上,正式向国务委员、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组长陈俊生同志提出建立中国贫困地区发展基金会。

1989年3月13日,一个被称作非政府非营利的社会组织——中国贫困地区发展基金会在中国诞生了。她虽然在成立时有着十分浓重的政府色彩,但在其未来的发展中,逐渐脱去了“官衣”,蜕变成了真正的民间公益组织。

和她几乎同时诞生的性质类似的组织还有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1989年3月8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1988年12月)等。当时,这类组织在中国还非常稚嫩,最“年长”的是于1981年成立的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

1989年3月~1996年9月,是基金会的初创和探索时期。其标志是“没有基金的基金会”成立以及从无到有的创业过程。

在机构活动方面,表现为探索动员社会力量筹集资金的方式和开展扶贫项目的模式。主要通过组织东西互助干部交流、科技扶贫、新闻扶贫、书画扶贫、企业家扶贫、全国十大扶贫状元评选表彰等方式,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