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援建乡村教育和卫生设施
一 援建乡村教育设施
中国扶贫基金会于1995年开始至2001年,在新疆的且末,陕西的延长、横山、宜川、大荔,河南的洛宁、南召,河北的阜平,山西的夏县,江西的万安,安徽的六安、霍山、石台,四川的仁寿、西昌、广安,重庆的潼南,贵州的施秉、水城、兴仁、镇宁、六枝,广东的乳源,广西的大化、平果、龙州,湖北的建始,浙江的文成等14个省份的国定贫困县实施乡村教育综合援建与改革项目和乡村教育设施援建项目,共援建学校48所。其中,资助建大学1所,建中学3所,建小学44所;项目总投资3373.98万元。其中,中国扶贫基金会投入资金2809.35万元,当地政府配套资金532.63万元,群众自筹资金32万元。建校总面积46516平方米,共建教室525个,改善了11950名学生的学习条件。
为了保证项目工程质量,向捐赠者负责,并向子孙后代负责,项目部制定了《建校项目管理操作细则》,对新建学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项目质量的检查、项目验收成绩的评定都做了明确的标准规定,并要求对项目的基础工程、主体工程、隐蔽工程的实施过程做详细的记录。
对新建学校的具体要求涉及:项目的图纸设计;施工单位的选择;项目建设资金管理;项目管理机构;电话报告事项;工程质量管理;项目建设期间的工程进展报告制度;工程验收程序和评分标准;项目档案管理;项目后期管理;学校冠名管理等项内容。
新建富民小学综合检查验收内容包括:验收的组织领导;工程观感质量评定;县项目办向验收组应提供的资料;建筑面积和教学楼规格的检查;施工质量情况检查;附属设施(操场、围墙、校门、厕所、排水沟等)是否同时建成并保证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安全等。验收后,还要根据项目的设计要求,对工程质量进行成绩评定,分为优质工程、合格工程、劣质工程三个等级,成绩合格以上者方可交付使用。对验收后的工程的管理责任和措施,也做了具体的规定。
(一)乡村教育综合援建与改革项目——光华延长中小学群落
在陕西省延长县交口镇兴建的光华中小学群落项目,由香港光华控股有限公司向中国扶贫基金会定向捐赠,是一个乡村教育综合援建和改革试点项目,按照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规划标准设计,可为900个农家子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住宿条件。光华中小学群落按照规划包括1所中学和20所小学。光华学校于1996年9月选址,10月开工建设,1998年6月完工;总投资1236万元;占地60亩,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设施包括:18间常规教室,6间实验室,1间图书室和10间教研室;有配备30台电脑的计算机教室和有56个座位的语音教室;学生宿舍是80孔配有暖气的石窑洞;生活设施包括灶房、餐厅、浴室和厕所等。1999年投入资金227万余元,进行了与中学配套的15所小学校的建设。
这个定向捐助项目,由捐资企业亲自组织力量实施,在设计思路、援建方式、学校管理模式等方面均有别于希望工程和中国扶贫基金会以往开展的教育设施建设项目。其特点是,不仅仅是单纯援建一所学校,而且是进行乡村教育体制改革;不仅仅是建成一所中学,而且是从根本上援建以一所普九中学为中心的乡村中小学配套群落。其主要步骤为:第一,投入1236万元建设一所功能齐全的乡村中学;第二,对乡村中学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改革校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校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改公办民助为民办公助;第三,援建一所与中学相匹配的乡村中心小学,把全乡5~6年级的学生集中到中心校教学,克服分散教学的弊病,并同时改造乡村小学的教育体制;第四,大规模改造乡村小学1~4年级的布局,将原来分散在各自然村的60个教学点整合为20个小学教学点,大规模减少和消灭复式班,实现小学教育的相对集中,提高教学质量;第五,形成教师培训中心,提高教师素质;第六,系统考虑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现行教育体制的结合,并通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乡村社区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投资和改革扶贫的尝试。
附件4
何道峰谈交口中学和15所小学的建设
原以为就是援建了一所中学和15所小学。去看过之后感到,这不仅是建学校,而且是乡村教育综合性开发。其采取的一些动作,不同于援建学校。
1.改造了乡村学校布局。原来全县有中学14所,多而分散,硬件水平差,软件肯定也差。交口镇有60个教学点,几乎一个自然村一个,多而分散。一个老师教6个年级。灰突突的老师带一群灰突突的孩子,这种教育水平只能是带孩子。因此要重新布局:全县办3所中学,10所中心小学;将60个教学点缩到15 ~20所小学。减少复式班,从管理角度讲就能够到位。交口乡一个中学一个中心小学(5~6年级),带20个小学。这作用远远超出援建一个学校的范围。
2.促进乡村教育的参与和关注。推出的招式:20%配套,15亩果园,村级介入管理。在建立小学的过程中把全村所有人的心都搅动了。参与了才有更高的关注。
3.改革乡村教育管理体制。从一般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转变成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打破现有工资体制,老师竞争上岗,吸引最好的人才。
4.培训和建设乡村教育能力。培训之外建立激励、淘汰机制。
5.提高教育水平,标准规范,合约管理,监测。
6.促进乡村社区发展。
(二)乡村教育设施援建项目——富民小学
由中国扶贫基金会筹资在贫困地区兴建的小学统一命名为“富民小学”。即由捐赠人捐助善款兴建的小学命名方式为:捐赠人冠名+校址地名+富民小学。校址的选择一般由中国扶贫基金会提出建议并尊重捐赠人的意愿最终确定。
自1996年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以来,富民小学均为募集善款兴建。除由埃索石油(中国)公司捐赠65万美元(折合538万元人民币)资金兴建的新疆且末县的民族、汉族两所小学因设在边疆民族地区且为寄宿制学校,建设标准和建设规模必须符合相应要求,因此投资较大外,在贫困乡村兴建富民小学的建设费用依据建设规模一般每所为10万~30万元。建校的主体部分由捐赠人捐赠,不足的部分资金另由地方政府配套,由当地百姓投工投劳参加建设。
在援建的学校中,香港汇富集团公司董事长林家璁先生从1995年起每年捐建两所小学,共捐建了10所,遍及河北、河南、陕西等中西部10个省份。香港骏豪集团主席、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朱树豪先生捐赠130万元资金,在贵州省兴仁县和水城县、四川省仁寿县、陕西省宜川县、广西平果县和大化县各建一所富民小学,共建6所。四川省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先生也捐资30万元兴建了两所富民小学,其中一所建在西昌市洛古坡乡俄池格则村与柑子尔村交界处,另一所建在西昌市四合乡古木特村。日本驻华使馆捐建了河南洛宁、江西万安、贵州施秉共3所小学;珠海市老干部局捐建了广东乳源县民族小学;常熟市政府捐资460万元兴建了陕西省横山县二中图书楼。另有2所学校由基金会直接出资建设,还有1所学校为北京国金公司捐建。
二 乡村卫生扶贫
(一)援建乡村卫生设施和医疗设备
三届理事会期间,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兴建包括河北赞皇和江西吉安在内的县中心医院和乡卫生院13所;向中西部十多个省份赠送医疗卫生设备,价值约460万元。
(二)设立妇幼健康促进委员会
1998年9月,经常务理事王凤兰同志(原国家卫生部妇幼司司长)建议和会领导批准,中国扶贫基金会正式设立妇幼健康促进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从国内外募集资金,支持国内贫困地区的妇幼健康事业。委员会成立当年募集资金75万元,用于在长江沿线遭受洪灾最为严重的几个县的4所妇幼保健院的恢复建设。
2000年10月10日,由妇幼健康促进委员会牵头,与上海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五校联合远程医学数字交换中心(复旦大学医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等五所大学师资及全国著名医学专家为教学依托)合作组建“中国妇幼健康扶贫专网”并开通。“中国妇幼健康扶贫专网”是全国第一个远程教育扶贫专网,是面向妇女儿童这一脆弱人群健康之所需,为了适应中西部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妇女儿童健康教育咨询及服务的紧迫要求而组建的。其目标是:降低贫困地区居高不下的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实现妇女发展规划纲要和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目标;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失时机地把救命的知识技能传授给救命的人;为帮助革命老区和中西部贫困地区人民走向自强、自立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服务。首批入网的有革命老区和长征纪念地湖北省红安县、安徽省金寨县、广西百色地区、贵州遵义市、陕西延安市,以及甘肃、广西、云南、四川等中西部省份的贫困地区,共31个点。
中国妇幼健康扶贫专网,是把传统的妇幼健康教育咨询和服务系统与现代化的卫星网络技术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充分利用了上海市医药、卫生、科技专业信息及人才优势服务于全国,特别是服务于中西部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又充分发挥了高科技卫星网络传播信息量大、受益面广、更新速度快等特点,是国内当时独有的一家以卫星链路为主,以地面线路为辅,实现了DVB标准的远程妇幼健康教育咨询卫星数据通信网络系统。
为了支持专网的建设开通,上海市民政局捐赠了50万元;上海维赛特网络公司免费提供了价值180万元的卫星通信占线服务;强生(中国)公司及一些企业、社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