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传媒互动与文化交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前美国在华传媒与中美文化交流

一 美国在华创办的其他传媒

近代美国人在华创办的有影响力的传媒中,除了上文介绍的《中国丛报》和《密勒氏评论报》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传媒,由于篇幅原因,下面仅对其中有代表性的《万国公报》《大陆报》《大美晚报》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万国公报》(1868—1907)

《万国公报》是1868年9月5日在上海由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等创办。《万国公报》原名“教会新报”(Church News),早期为周刊,以林华书院的名义出版,由上海美华书馆负责印刷。起初为宗教性质刊物,林乐知在《中国教会新报》第一期上发表的《中国教会新报启》一文中写道:“俾中国十八省教会中人,同气连枝,共相亲爱,每礼拜发给新闻一次,使共见共识,虽隔万里之远,如在咫尺之间,亦可传到外国有中国人之处。”此时教会新报着重刊登阐释教义的文章,以及沟通教徒教友情况的“各地教友来信”等。1874年9月5日,《教会新报》出至301期时改名为《万国公报》,仍为周刊,更名《万国公报》后,虽然名为教会刊物,实际上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由侧重传教演变为侧重刊登政治时事内容,在成为广学会机关刊物后这种倾向更加明显。其内容上关注教会内容不多,热衷于“西学”,每期扉页上附印一行字“本刊是为了推广泰西各国有关的地理、历史、文明……及一般进步知识的期刊”。1883年出至750期时因经济原因停刊,报刊内容开始演变为非宗教性质。1889年2月《万国公报》复刊,成为广学会(Christian Literature Society)的机关报,同时改为月刊,仍由林乐知主编,李提摩太和丁韪良等外籍传教士也参与过编撰工作,售量约为4000份。1899年2月《万国公报》最早把马克思及其《资本论》介绍到中国来。1907年5月30日林乐知在上海病逝后,《万国公报》也在7月终刊。华文报刊《万国公报》,《华文报刊文献数据库》, 2012年10月16日。《万国公报》是一份对中国近代发展影响巨大且深远的刊物。

(二)《大陆报》参考自“百度百科”中对《大陆报》的介绍。(1911—1949)

《大陆报》(China Press)于清宣统三年六月二十六日(1911年8月20日)试刊,九天后正式出版,日报。美商密勒、费莱煦、劳合等人和中国联合组织的中国国家报业公司筹备出版。中美双方各拥有一半股份,中方投资者有原驻美国大臣伍廷芳、沪宁铁路总办钟文跃等。费莱煦任经理,密勒任主笔,劳合任广告部主任。该报言论代表在沪美侨的利益,消息报道繁简得当,迅速及时,文笔活泼轻松,为上海最早的美国式编排的报纸,颇受读者欢迎,发行数一度超过《字林西报》。该报虽系中美双方合办,但创办初期中方股东因国内政局不稳,无暇顾及办报,大部分股权转让给在上海经营房地产和保险业的美国公司,该报经营大权也逐渐转为美商拥有,后因当时经营者管理不善,报纸内容贫乏,发行量大跌,主笔一再易人也难见起色。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政局在北伐战争后已显平稳,因此董事会决定在1930年10月将该报全部股份转让给中国报界人士张竹平。董显光任主笔,张竹平任总经理,成立董事会,中美双方各由4人组成,美籍律师何尔公任董事长,在美国特拉华州注册。翌年董显光辞职,孔祥熙控制了该报大部分股份,聘杜月笙任董事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报停刊。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陆报》复刊。1947年9月孔祥熙雇美国律师阿乐满出面,将该报转向美国驻沪领事馆注册,1948年12月又委任阿乐满为该报的发行人兼总编辑。1949年上海解放,该报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报纸停刊。

(三)《大美晚报》参考“百度百科”中对《大美晚报》的介绍。(1929—1949)

《大美晚报》(Shanghai Evening Post and Mercury)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侨民在上海发行的一份著名英文报纸,美国报纸公司发行。1929年4月16日在上海创刊,前身为《大晚报》(Evening News),以旅沪美侨为主要读者对象,着重报道美国和其他国家侨民在中国的商业、教育、文化等活动。每日下午出版,14页左右。1930年8月13日,合并英文《文汇报》后,英文报名改称Shanghai Evening Post and Mercury。1936年在外文报纸中发行量仅次于《字林西报》,超过《上海泰晤士报》。1931年美国记者高尔德任总编辑,美商友邦保险公司董事长斯塔尔任发行人。1933年1月16日,《大美晚报》增出中文版。1937年12月1日,又增出中文《大美晚报晨刊》,经常发表宣传抗日文章。1939年8月30日下午,《大美晚报》中文版副刊“夜光”编辑朱惺公(1900~1939)因宣传抗日,连载《汉奸史话》,被特务杀害。1940年7月19日下午,《大美晚报》总编辑张似旭被特务开枪打死。几天以后,总经理李俊英在四川路上也被枪杀。8月19日,《大美晚报》国际新闻编辑程振璋也在法租界遭特务暗杀,21日身亡。1940年,斯塔尔离开中国。《大美晚报》面对威胁,仍坚持出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高尔德返回美国。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控制上海公共租界,接管《大美晚报》,作为占领军在上海的英文报纸。抗日战争后期,日方将其更名为“上海报”,改为每日上午出版。报馆设于爱多亚路21号(天主堂街口,今延安东路、四川南路口),位于法租界境内,面对公共租界。1943年高尔德到重庆恢复《大美晚报》,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高尔德返上海恢复《大美晚报》发行。1949年5月,解放军攻占上海后,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警告其不可“报道不实”, 6月下旬,《大美晚报》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