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决策参考(2016)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从“Peer to Patent”项目看开放政府治理机制

冉成冉成,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研究人员。

摘要


通过数据开放提升合作治理能力,以最终建立“透明、参与、协同和负责”的“开放政府”,已成为当前全球的共识。但问题在于,“开放数据”并不自然促使“开放政府”的形成,后者还需克服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激励和多元主体集体行动的协调两大问题。具体而言,激励问题的核心是劳动分工、收益匹配与投机约束的机制创新;协调问题则重在决策评估和问责制度的规则重塑。

美国联邦政府“Peer to Patent”项目(以下简称P2P项目)在解决这两个问题上有重要的机制创新。P2P项目是试图利用公众智慧来协助完成专利审批工作的试验性项目。因为微观机制方面的创新,P2P项目最终解决了以“开放”促“治理”过程中的激励和协调困境。但当前的开放政府建设还处于早期阶段,治理经验还需要进一步积累、治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以2009年奥巴马颁布《开放政府指令》为标志,美国政府大力推进“开放政府”的治理实践。美国“开放政府”建设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以政务博客、政务社交为代表的“互动式参与”,其主要借助Web2.0技术来实现政府与公众的信息交流。第二个方面是以政务数据公开为主要特征的“开放数据”。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公开,“开放数据”更强调“原始数据”(Raw Data)的公开,并寄希望于公众将它们以“更有效率、更具创新”的方式加以利用。

如果说“政务微博”和“开放数据”都还在围绕政府透明度做文章的话,“开放政府”建设的第三个方面是“合作治理”,旨在吸引公众力量的平等参与以解决治理困境,典型代表便是由纽约大学法学院发起的“Peer to Patent”项目。

传统专利审核工作的困境在于审核效率和正确率的平衡,专利审核员的知识局限使其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正确裁决。P2P项目的价值在于,通过机制创新成功吸引了众多专业人士积极参与,为专利审批提供了快捷而又丰富的决策参考。P2P项目的成功直接挑战了科层政府的有效性,以往认为不得不由政府完成的工作,现在依靠公众参与和社会自治也可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