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测量市场对专利的认知:原理、图表和实际应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现有专利地图的类型、功能和局限

专利文献是集科技、经济和法律信息于一体的一类特殊信息,既包括对发明的技术特征和实施过程的详细描述,也包括申请日期、专利分类号、权利范围、专利发明人等内容。今天,专利文献已经在科研、出口、技术引进等活动中被广泛运用。

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重视专利信息并不为怪。人们对专利信息的主动利用可追溯到200多年前。Christine & Alessandro的历史考证揭示,早在18和19世纪的英国,人们就已经在有意识地利用专利文献来获取或传播信息。当时,英国政府在对专利授权时只是通过伦敦公报进行简短发布,但技术说明书则并不公开发布,只是被堆放在储藏室内,人们要支付2~40几尼来购买说明书的复印件。但这并没有妨碍有进取心的制造商前来付费查阅感兴趣的专利。当时,所有申请复印说明书的请求都必须署名。为了避免专利权人通过署名发现不向专利权人支付许可费而直接将专利技术应用到生产过程的侵权线索,一些制造商刻意使用别人的名字来登记。此外,专利信息还被派上了意想不到的用场,一些工程师刻意通过申请不具有实用性的专利来提高自己在技术劳务市场上的声誉。在19世纪60年代,热力学定律已经证明永动机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但1860 ~1900年仍有217项关于永动机的技术获得了专利,人们申请这些技术上不可实施的专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声誉。在当代,人们对专利文献的利用手段越来越丰富和科学,经分解、转化、标引、统计、整合等手段处理后形成的专利信息的用途也越来越广。吴欣望、朱全涛:《专利经济学——基于创新市场理论的阐释》,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专利地图是当前分析专利信息的主要工具,集中体现了人们利用专利信息的水平和能力。1968年,日本专利局绘制了世界上第一份专利地图,人类开始从大量专利文献中挖掘信息。

根据绘图方法的不同,专利绘图被分为两类(刘平等,2006):一类是定量分析(包括引证分析),主要是通过申请日期、申请人等专利文献中的特征项将专利文献按专利数量、专利引证数量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整体格局和发展动态;另一类是定性分析,主要采用文档聚类法来对专利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中的技术内容或“质”进行分析,这类图看起来更像地质学上的地图。本书标题中所指的专利地图,指的是广泛意义上的地图,不仅包括探讨使用聚类分析构建地形地图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还探讨其他类型的地图,例如,将对专利效能的量化分析引入传统的技术功效矩阵地图中去。

从绘图时侧重的词汇类型来分,目前形成了专利技术地图、专利权利地图和专利管理地图三大类专利地图,分别主要服务于企业的技术研发、侵权预警和了解业内技术动态。

专利技术地图主要服务于技术研发。通常关注专利的技术特性,有助于了解某个行业或企业的专利在各个技术领域的分布。为企业研发提供思路来回避现有的专利和挖掘新的研发领域。

专利权利地图可以帮助人们减少专利申请被拒绝的风险。专利权利地图的绘制思路是先将专利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权利的关键词作为聚类对象,绘制地图。由此明确哪些专利的权利要求相互接近,从而侵权的可能性相对大。在具体的判案过程中,通过分解专利权利要求的构成要件,与对照专利的权利要求进行对比,就可以确定是否侵权。如果产品可能侵权,则可以指导研发者如何通过更替或减少权利要求,进行专利的回避设计。

专利管理地图主要针对专利文献中的结构化条目来构造一些统计指标,再对这些指标进行跟踪和描述,来获取分析者感兴趣的信息。例如,通过对结构化条目“专利权人”“申请年份”“专利分类号”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解,就可以获得分析者所关注的专利权人(如自己的竞争对手)的历年技术领域分布图、历年专利数量消长图、研发领域转移图等。这些分析可以同时在整个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进行,反映出某个行业或企业整体经营的趋势。

上述三类专利地图在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专利地图有助于管理者了解整个行业的专利在不同企业、不同地域和不同技术领域的分布及变动趋势,了解相关竞争者的整体专利技术状态,有助于为研发人员提供研发思路、减少重复研发和侵权风险。

不过,人们仍然需要能从不同角度来满足企业决策需求的新型分析工具。现有的三大类专利地图主要建立在对专利的技术特征、权利特征和结构化条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并不是建立在市场或客户对专利技术的认知上。而对企业管理者和研发者而言,研发成果如何,专利价值是大还是小,都要取决于市场或客户的认同。现有的三类专利地图没有充分重视体现专利的市场属性的变量,从而限制了其在经济和管理决策中的作用。

具体说来,专利技术地图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技术研发人员。技术研发人员虽然可以借助专利技术地图寻找技术空白点,获取新的技术方案思路,但对新思路引导下开发出来的技术的市场前景并不明确。而事前缺乏市场评估,会降低技术研发成果的经济价值;专利权利地图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技术研发人员、维权人员、申请人员和审查人员。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判断专利的权利要求是否具有独特性上,对减少重复性研发活动和寻找侵权者有积极意义;专利管理地图只是借助不同统计指标对专利技术在某行业、地域或领域的分布及其变动趋势进行统计意义上的描述。然而,真正有助于管理决策的信息,必定是能对决策的经济后果进行初步预测的信息。分析者无法借助专利管理地图来对某个企业或其竞争对手的专利技术给其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价,从而无法发挥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咨询功能。可见,目前的专利地图主要是为研发人员和维权人员的决策提供支撑,在企业高层的战略决策中发挥的作用仍然有限,离社会对充分利用专利信息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限制专利地图发挥更大作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现有的专利地图没有充分重视体现市场对专利的认知的信息,从而限制了它们在经济和管理决策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