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古典韵味的安全课
明天要上安全课,可是我还没有写好教案。总觉得以前写的缺乏古典韵味、难以上档次。平铺直叙、泛泛而谈不是我的风格。不知不觉中,我来到一个灯光昏暗的大屋子里,屋子正中有一块石壁。一位高大、帅气、扎着头巾的男人正在灯下抄写。“你来了?”那男人说着递过来一捆竹简,“这是我们学校的简介!”说完就消失不见了。
我打开竹简看了起来。原来,古代西蜀有一个治学圣地,那就是“文翁石室”。这里曾经走出过一位文坛巨匠——司马相如,原名司马长卿。他家里有钱,所以能够读高等学府,毕业后可以到首都找工作。虽然都是些跑腿、跟班之类的,但毕竟跃上了上升的平台。再加上会写东西,终于在汉武帝时期象金子一样放射出了光芒。
突然石壁上出现了闪亮的画面,还配有文字。我象看电视一样地观看起来。
开头是介绍性的引子。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司马相如上书谏猎》都和天子狩猎有关。前两篇辞藻华丽,写尽了天下太平的繁荣景象,委婉地请天子保持清醒的头脑。而第三篇《谏猎》则一改浮夸的文风,用相对浅显的语句来请求圣上小心谨慎、注重龙体安危。可谓中国古代第一安全论文。
说到安全,首先要提到安全三要素:人,物,环境。而《司马相如上书谏猎》以短小的篇幅,从这三要素入手,一一介绍了汉武帝外出打猎的危险性。
画面上猛兽、异族侵略者、挡道木石不断闪现。画外音开始把古文赏析和安全理念相结合。
这篇文章一开始就以列举的方式,分析了汉武帝刘彻外出打猎所面临的局面,即安全环境:兽中有“同类而殊能者”,加上“枯木朽枝尽为难矣”,圣上一旦遇到,“岂不殆哉”?这种危险性甚至超过了“胡越”、“羌夷”,也就是匈奴军队的威胁。到那时,就算是乌获、逢蒙这样的殊能者(茂材异等),也鞭长莫及了。
紧接着出现了马惊、车分的危险场面,物的安全状态也令人担忧:正如文中所说,“时有衔橛之变”。司马相如直接指出,在汉武帝打猎的过程中,还随时可能出现马嘴中的衔铁断裂、车轴钩心脱落的情况,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现成例子不胜枚举,这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可能性。重视“衔橛之变”,就象我们现在要防止安全带断裂、普速列车防脱一样重要,我一边观看一边感慨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人的安全意识不容乐观:“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害也不难矣。”正享受打猎乐趣的圣上,对存在的隐患毫不会在意,“内无存变之意”,更使出猎的环境险象环生。
最后说怎么才能做好防范、保证安全。“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明智之人能够从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找到安全隐患的所在,从而远离危险、消除隐患。结论当然就是:奉劝圣上最好不要去打猎。
真是生动的教材。猛然间我醒了过来,原来是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回想刚才的所见所闻,不知道汉武帝在读后会是什么样的心情,至少我对梦里那一堂古典韵味的安全课十分满意。会不会是司马相如托梦与我?要知道只有上档次的人才有这个机会。
《司马相如上书谏猎》的结尾:“‘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留意幸察”,一直在耳边回响。司马相如此文言语朴实、态度诚恳,并非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是拍马之作。我趁机现学现用,再加点现实案例,希望能弄一份高质量的教学幻灯片。我刚才在梦里当学生,明天就上课堂当老师。就当课堂是“文翁石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