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想象力,挣脱思维的枷锁
乔·曼斯威托创业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了发生在亿万富翁群体身上的一组动力:一个面临变革的市场;一个不为人知、有待开发的市场需求;一个能用同理心感受到顾客需求,并通过想象力将这种同理心转变为极具社会潜力的绝佳商业构想的高价值创造者。同理心和想象力这种二元能力,就是高价值创造者缔造爆品创意的准则。
事后看,很容易看出爆品创意是独特并富有创造性的。价值亿万的企业成功后常常被如此评论,但是,这其实掩盖了真相:高价值创造者早年创业时曾遭遇过近乎残酷的抵制。对高价值创造者想要开发的市场知道得十分清楚的人认为,他们的想法绝不可能成功。例如,Spanx的创始人萨拉·布莱克利,她花了很大力气才找到一家愿意为她生产样品的袜厂,因为很多工厂老板认为她是痴人说梦,连这个市场的老牌公司蛋袜(L’eggs)和恒适(Hanes)的收益都在下滑,她推出的塑身衣在这个疲软的市场注定失败。
这些例子说明,好想法很难被发现,爆品创意更难被发现。但是,为了看到他人看不到的潜力,高价值创造者会有意精心培养同理心和想象力,提出缔造爆品的创意。
那么,高价值创造者怎么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潜力?他们如何将同理心和想象力融合起来?他们的爆品创意来自哪里?
THE SELF-MADE BILLIONAIRE EFFECT
高价值创造者的思维习惯
我们的研究显示,高价值创造者通过一种名为“发散思维”的创造模式来生成创意性想法。发散思维指的是为了找到问题答案,让不同的想法和联想自由交流。每个参与企业战略层面的人都必须有点儿发散思维。输出质量的差异,准确地说是想象力的差异,取决于输入质量、输入种类,以及高价值创造者是更重视想象某个想法可能会带来什么,还是更重视根据既有现实判断某个想法可能会带来什么。富有想象力的人能够二者兼顾,他们能够提出新想法,同时评估怎么改进、强化这个想法。
这一点跟企业界的绝大多数经营方式明显不同。大多数人先天习惯把想象力和评估能力分离开来,而后天的文化影响、教育训练、畏惧犯错等方式,又让我们的想象力被进一步抑制,只关注那些感觉稳妥并可实现的想法。因此,当需要提出新想法时,我们不会允许自己真正开诚布公地问“如果……将会怎样”这类问题,在开始前,我们就已经给思维套上了枷锁。比如,我们会告诉自己:新想法必须为已有的客户服务,或者实施想法时得使用已经掌握的技术,又或者想法要在一年内赚到一定数量的钱。如此一来,我们只能提出那些自己觉得决策者会接受的想法,或是符合现有市场、战略目标的想法,或是那些有基础设施和技能实现的想法。很明显,这些想法慢慢才能见效。在摸索出如何实现指数级的发展之前,渐进式的改善是很不错,但是对很多企业而言,渐进式的发展目前有其局限,不大可能产生重大突破。
真正的高价值创造者不会这么做。他们不会因为某个想法看似离谱、不可能或很难实现就选择放弃。高价值创造者一生都在磨炼技能,培养好奇心和同理心,充满想象力地构思一些想法。因此,他们在思考时能够避开画地为牢,拥有创造巨大价值的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