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信息社会
第1章 超越信息革命
信息革命的影响才刚刚开始显露出端倪,而推动这种影响的并不是“信息”本身,不是“人工智能”,也不是电脑和数据处理,而是10~15年以前人们未能预见到或谈论过的“电子商务”。互联网的崛起,使得互联网成为全球产品和服务的主要流通渠道,甚至还成为管理与其他专业人才的流通渠道。也许互联网最终会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流通渠道。这种变化将对经济、市场及产业结构,产品、服务及物流和随之而来的对消费市场的细分、消费者行为及价值,以及就业和劳动力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不仅如此,这种变化对社会与政治所产生的影响会更大,更重要的是,它将完全改变我们对自己以及对整个世界的看法。
与此同时,未知的新兴行业将方兴未艾,生物科技产业以及养殖渔业就是现成最好的例子。今后50年,养殖渔业可能会使人类放弃海上捕捞,成为“海洋畜牧”者。就像大约1万年前,相似的创新,使我们的祖先放弃陆上捕猎,变成了农民和牧民。
其他新科技也将会突现,催生重要的新兴产业。虽然我们根本无法预测到具体会有哪些新兴产业,但我们可以确定,这些新兴产业将会很快出现。我们还可以确定的是,这些新兴产业,很少会从电脑和信息科技中衍生出来,它们会像生物科技和养殖渔业那样,源于自己特有而未知的科技。
当然,这些仅仅是预测,而我们的假设是:信息革命的发展,会经历像500年前,也就是自1455年古登堡印刷术革命以来的几次技术革命一样的历程,特别会像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那样。事实上,信息革命最初50年的发展历程正是如此。
铁路
信息革命现在的情况,就像19世纪20年代初的工业革命时期。当时,距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首次用于棉纺织生产大约已过了40年(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是在1776年发明的)。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火种,更重要的是,它是工业革命的象征,其地位正如电脑在信息革命中的地位。今天,几乎人人都认为,经济发展史上没有比信息革命来得更迅猛、影响更巨大的革命了。但大家似乎都忘了,工业革命发展的迅猛程度和影响程度丝毫不亚于信息革命。工业革命在很短的时间里,把绝大多数的制造程序机械化,并开始生产18世纪和19世纪初叶最重要的工业日用品——棉纺织品。摩尔定律认为:信息革命的基本要素——芯片的价格每隔18个月,会下跌50%。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机械化产品也是如此,18世纪开始后的50年中,棉纺织品价格下跌了90%,而与此同时,光是英国,棉纺织品的产量就至少增加了150倍。除了棉纺织品外,第一次工业革命几乎把其他所有主要产品,如纸张、玻璃、皮革和砖块的生产完全机械化了。除了消费产品以外,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样提升了钢铁及铁制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和产量,并降低了成本和价格。到拿破仑战争结束时,整个欧洲枪炮的生产也改用蒸汽驱动,速度比以前快了10~20倍,成本下降了2/3以上,与此同时,惠特尼将美国毛瑟枪的生产机械化,并创办了第一家批量生产毛瑟枪的工厂。
这四五十年也是工厂和“工人阶级”骤增的时期,但在19世纪20年代中期,工厂和工人的数量,即使在英国,也是少之又少的,根本没有什么统计意义。然而他们已经开始主宰人心(很快也开始主宰政治)。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早在其1791年的《制造业报告》中,就预言美国会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而那时美国还没有工厂。10年后的1803年,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认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企业家”,改变了整个经济。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对工厂和工人阶级的影响,正如历史学家保罗·约翰逊在1997年出版的《美国人的历史》一书中指出的,正是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棉纺织工业的迅猛发展导致了奴隶制度在美国的再度复兴。这种曾被美国开国先贤断言早已灭绝的奴隶制度,居然随着榨棉机的改良卷土重来,而且声势高涨,形成了对低成本劳力的庞大需求,使得蓄奴成为美国那几十年内获利最高的行业。
工业革命对家庭也有重大冲击。长期以来,家庭一直是作为生产单位存在的。在过去的田间或工匠作坊里,丈夫、妻子和子女都是一起工作的。而工厂,这个历史上首次出现的东西,却把工人和工作搬出了家庭,移进了工作场所。人们开始把家人丢在家里,不管他们是成年劳工的配偶,还是早期童工的父母都是如此。
的确,家庭危机并非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它从工业革命就开始了。事实上,这是反对工业革命和工厂制度的人的老套忧虑(在所有描绘工作和家庭之间不断出现裂痕的书籍中,最优秀的著作当数狄更斯在1854年出版的小说《艰难时世》(Hard Times))。
虽然有这么多影响,工业革命最初的50年,也只是把原有东西的生产全部机械化,让产量大大增加,成本大大降低,创造出消费者和消费产品,但产品本身是工业革命前就有的,和过去相比,新工厂制造的产品只有一个区别,即产品比较均衡统一,除了不如早年优秀工匠的作品之外,新产品的缺陷比任何人工产品的缺陷都要少。
最初这50年里,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蒸汽轮船。1807年罗伯特·富尔顿制造出第一艘蒸汽轮船之后的三四十年间,轮船都没有产生什么重大的影响。几乎到19世纪结束,海洋运输多半还是靠帆船,而不是轮船。
接着,到了1829年,铁路出现了,并史无前例地改变了我们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
回想起来,我们很难想象为什么铁路的发明要花上这么长时间。其实,在铁路发明之前,我们早在矿井中使用了运煤窑车。照理,人们应该可以很容易想到在窑车前加装蒸汽机,这样车就不再需要人推或马拉。然而,铁路的发明并非源于矿井的窑车,而是在一个相当独立的环境下发明出来的,而且其最初的目的不是要载货,相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铁路被认为仅仅是载人的工具。30年后,美国的铁路才成为运送货物的工具(事实上,直到19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工程师受聘为刚西化的日本铺设铁路时,还只是设计用来载人的,因此直到今天,日本的铁路仍然不适于载货)。在第一条铁路真正开始运营之前,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始料未及的。
最初的5年之中,西方掀起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热潮——铺设铁路,这股热潮在欧洲持续了30年之久,其间还夹杂着经济史上最惊人的衰退,直到19世纪50年代末期为止,这时,大部分今天现有的铁路线都已完成。在美国,铁路热潮又延续了30年。至于其他地区,例如阿根廷、巴西、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和中国,这股热潮则一直延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铁路是工业革命中至关重要的革命因素,因为铁路不仅创造了新经济区域,也迅速改变了我所说的“心智地理”(mental geography),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拥有移动能力,第一次拓宽了一个平凡人的眼界。当时的人们立刻意识到人类心智出现的根本性转变。(女作家乔治·艾略特在1871年出版的小说《米德尔马契》(Middlemarch)里的描绘,堪称是描述工业革命转型最好的著作,书中深刻记录了这种状况。)正如伟大的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德·布罗代尔在他最后一本巨著《法兰西的特性》(The Identity of France,1986年出版)中指出的,正是铁路使法国变成一个民族统一、文化统一的国家。在那之前,法国只是由众多自给自足的区域组合而成的,仅靠政治维系在一起。至于铁路在创造美国西部中所担负的角色,在美国历史中已是一种常识。
程序化
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第一台电脑问世至今,信息革命就像两个世纪以前的工业革命那样,仅仅改变了业已存在的作业方法。事实上,信息革命真正的影响根本不是以“信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大家在40年前预测的信息对现今社会所造成的影响几乎没有发生过。例如,企业或政府进行重大决策的方式几乎没有任何改变。但是,信息革命确实改变了无数传统的作业方法。
钢琴调音软件把传统要花3个小时调音的方法变成只要花25分钟。薪水发放、库存管理、交货进度以及所有其他企业作业的例行程序,都有软件可以使用。画一幢大型建筑,例如监狱或医院的内部设施图,以前大约需要25个技术高超的绘图人员花50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而现在有了电脑程序,1个绘图人员只需几天的时间就能做好这份工作,而成本只有过去的一小部分。还有帮助大家报税、教导住院医师如何取出胆囊的软件。今天在线从事股票交易的人,所作所为跟20世纪20年代的股票交易人毫无二致,只是当时的人需要每天在股票交易所耗费多时,而现在已逐步程序化了,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及成本。
信息革命对人们心理的冲击跟工业革命一样巨大,其中对儿童学习方式的冲击可能是最大的。今天的小孩从4岁开始,甚至更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电脑,很快,他们就超过了比他们大的人,电脑是当今儿童的玩具和学习工具。50年后的今天,我们很可能会断言,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中,根本不存在什么“美国教育危机”,只是20世纪学校的教育方式和20世纪末期的儿童学习方式之间,有一个日渐分明的鸿沟。就像在16世纪的大学里也发生过同样的事情,当时印刷机和活字印刷已经发明了100年。
至于在工作方式方面,信息革命到现在为止,只是把原有的事情程序化了,唯一的例外就是光盘驱动器,它大约是20年前发明的,准备用全新的手段,呈现歌剧、大学课程以及文字作品。光盘驱动器也像蒸汽轮船一样没能有所作为。
电子商务的意义
电子商务在信息革命中的地位,就像铁路在工业革命中的地位一样,是史无前例的全新发展。而且电子商务像170年前的铁路一样,创造了新的热潮,迅速改变着当今的经济、社会和政治。
举例而言,美国中西部工业区有一家中型企业,是在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现在由创办者的孙子经营,该公司主要销售廉价餐具,供应给方圆100英里一内的快餐店、学校、写字楼餐厅和医院,曾占据市场份额的60%左右。瓷器餐具很重,又容易破碎,因此廉价的瓷器餐具一向都在很小的范围内销售。后来,这家公司几乎在一夜之内,丧失了一半以上的市场,因为它的一个客户——某家医院餐厅,有个人上网浏览时,发现一家欧洲制造商提供的产品品质显然比较好,价格比较低,而且用低价空运。几个月之内,该地区的主要顾客就全都投向这家欧洲厂商,似乎很少有人知道,也不在乎这些瓷器是从欧洲运来的。
在铁路创造的心智地理中,人类掌控了距离;而在电子商务创造的心智地理中,距离已经消失,只有一个经济体、一个市场。
这种情况说明,每家企业都必须具有全球竞争力,即使企业只在本地或地方市场中制造或销售产品,因为竞争不再是地区性竞争了。事实上,如今的竞争已经没有了疆界,每家公司的经营都必须转变成跨国经营方式。而传统的跨国企业很可能会过时,因为这些传统跨国企业在一些不同地区进行生产和分销活动时,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家地方性公司。而在电子商务中,既没有地方性公司,也没有地域区隔。在哪里制造和销售,以及如何销售,将依旧是企业的重要决定,但再过20年,这些地域区隔的差异可能不再决定企业要做些什么、如何做以及在哪里做。
同时,我们仍不清楚,究竟电子商务能提供哪一类型的产品和服务,哪些产品和服务不适合采用电子商务。当新的流通渠道出现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做这样的分析。例如,为什么铁路改变了西方国家的心智和经济视野,但是对世界贸易和人员运输具有同样影响力的轮船却没有做到呢?为什么没有掀起所谓的“轮船热潮”?
同样,我们也不清楚,流通渠道最新的变化会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例如,从一家当地的杂货店变成超市,又从一家单一的超市变成连锁超市,再从连锁超市变成沃尔玛或其他折扣连锁超市等,我们要知道这一系列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显而易见的是,向电子商务转变同样是一条可能的出路,但结果也难以预测。
举几个例子。25年前很多人相信几十年以后,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浏览自己想看的书籍,还可以将其下载并打印出来看,这就是光盘驱动器的最初想法。于是,许多报纸和杂志,纷纷建立在线报刊,这种现象不仅仅在美国,在其他国家也是如此。不过迄今为止,这种在线报纸能盈利的还是少之又少。不过,若是有人在20年前预测在线购书的前途,一定会被别人笑掉大牙,但亚马逊和巴诺网上书店(B&N)却正在从事这样的业务,并将之推广到世界各地。我最新的一本书《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在1999年出版,美国版的第一张订单就来自亚马逊,订购者是一位来自阿根廷的读者。
再举一个例子,10年前,一家世界级汽车公司针对当时刚刚出现的互联网做了一次详细彻底的调查,研究互联网对汽车销售的影响。该公司断言,互联网将会成为二手车的主要流通渠道,而新车则不会通过这种网络渠道销售,因为顾客仍希望看到、摸到车子,还要试车。然而事实上,至少到现在为止,大部分的二手车不是通过互联网销售的,而是在二手车商行进行交易的。而新车呢?除了豪华车之外,高达一半的新车却是通过互联网交易的,顾客在网上选好车子,经销商仅负责把汽车送到顾客家。这一点对本地汽车经销商的未来,对这个20世纪获利最高的行业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再举一个例子,1998年和1999年美国股市狂热的时候,网上交易的人数与日俱增,而现在利用网上交易的人数却在渐渐下降。在美国,最主要的投资手段是共同基金,几年前,几乎一半的共同基金采用了网上交易,估计明年这个数字会降到35%,2005年则会降到20%,这一点和10~15年前“所有人预测的”结果正好相反。
美国电子商务成长最快的领域,是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商务”含义的领域,也就是管理与其他专业人才的流通领域。现在几乎有一半世界大型企业是通过网站征求人才的。而大约有250万个管理者和专业人才(其中有2/3的人并不是工程师或电脑专业人才)把自己的履历表放在互联网上,并接受网上提供的就业机会,于是,网络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劳力市场。
这又是电子商务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新的流通渠道改变了我们从前对顾客的定义:不仅改变了顾客的购买方式,也改变了顾客购买的东西,除此之外,还改变了顾客的行为、储蓄形态以及产业结构。简单地说,就是改变了整个经济。这种情形不仅在美国,也在其他工业国家及新兴市场出现,包括中国。
路德教、马基雅维利和鲑鱼
铁路引发的热潮延续了近100年,它使得工业革命变成既定事实。而19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蒸汽机技术催生了汽涡轮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又诞生了最后一批备受火车迷喜爱的大型蒸汽火车头。然而,这时候,蒸汽机技术以及制造业本身都不再是世界经济的核心所在了,世界经济完全转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一种产业跟蒸汽或蒸汽机有关,这种现象几乎在铁路发明之后立即出现。最先出现的是19世纪30年代的电报和摄影术,紧跟着出现了光学和农业设备,全新的化肥工业是在19世纪30年代末期诞生的,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了当时的农业。公共卫生逐渐成为核心的新兴行业,配合着检疫、疫苗接种、纯净饮用水的供应和下水道设施的完善,终于将城市变成了比农村更适合人居住的地方。与此同时,第一批麻醉药剂也出现了。
随之而来的是新的社会机构:现代邮政服务、日报、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这些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它们没有一种与蒸汽机或整个工业革命的其他科技有多少相关性,但这些新兴产业和机构却在1850年以前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宰。
再往前说,这一点很像印刷革命后的情形,印刷是使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古登堡经过多年的研究,在1455年完善了印刷机和活字印刷。之后的50年,印刷革命横扫欧洲,彻底改变了欧洲的经济和人们的心智。不过,在头50年里出版的书籍,也就是所谓的“古版本”的内容和僧侣千百年来孜孜不倦、用手抄写的“手抄本”内容相同,都是些宗教书册和幸存下来的古代作品。这50年里,一共出版了大约7000种书籍,35000种版本,其中至少6700种是传统书目。换句话说,发明印刷术之后的50年里,传统的信息和交流更加便利,成本也逐步低廉了。然后,大约在古登堡发明印刷术之后第60个年头,出现了路德教的德文圣经,成千上万的圣经以难以置信的低价立刻销售一空,它开启了一个新社会,也开启了新教运动。新教运动遍及了半个欧洲,并在随后的20年里,迫使天主教会自行改革。路德运用新的印刷技术,重振宗教,并使它成为个人生活乃至社会的中心,这一做法引发了半个世纪的宗教改革、宗教动乱和宗教战争。
几乎就在路德利用印刷术公开宣扬振兴基督教的同时,马基雅维利写成并在1513年出版了他的《君主论》。这是西方1000多年来第一本没有圣经语录,也没有古代作家引言的西方书籍。《君主论》立刻成为16世纪的“另类畅销书”,也成为当时最臭名昭著,同时也最具影响力的书籍。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了众多纯粹世俗的、不受宗教约束的作品,包括我们今天称为文学的小说以及科学、历史、政治类书籍。不久,经济类书籍也出现了。之后没过多久,第一种纯粹世俗的艺术形式出现了,那就是现代剧在英国的兴起。全新的社会制度也出现了,包括耶稣会、西班牙步兵团以及现代海军,最后则出现了主权国家。从以上的印刷革命的历史来看,这和300年后的工业革命,以及今天信息革命的发展历程都是一模一样的。
未来将会有什么新产业和新体系出现,没人能预知,就像16世纪20年代的人没能预见到世俗文学的出现,更不用说世俗戏剧了;同样,19世纪20年代的人也无法预料到电报、公共卫生或摄影术的出现。
我想再次强调,有一件事情即使不能肯定,也可以说极有可能发生:那就是未来20年间,会出现很多新兴产业,而且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很少的新兴产业会源于信息科技、电脑、数据处理或互联网。历史已经指出了这一点,新兴产业已迅速出现,前面提过的生物科技以及养殖渔业即是一例。
25年前,鲑鱼还是一道难得的佳肴,当时的传统正餐仅有鸡肉和牛肉两种选择。今天,鲑鱼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的消费品,只是我们传统菜单中的另一种选择。现在大部分的鲑鱼并不是从海里或河里捕捞的,而是在养殖场里喂养的。鳟鱼也是同样情形。显然,很多其他鱼类很快也会如此。例如,对我们来说,比目鱼在海鲜中的位置,就像猪肉在肉类中的位置一样重要,现在比目鱼也已经开始投入大规模生产了。毫无疑问,这会导致新鱼种的培育,就像羊、牛和鸡驯养后,促成新品种的出现一样。
可能有10多种其他科技的发展水平已经达到生物科技25年前的状况,也就是说,它们将促成新兴产业的出现。
还有一种新的服务将要诞生,那就是对抗外汇风险的保险,现在每家企业都是全球经济的一部分,它们对这种保险的需求,就像早期工业革命中需要对抗自然风险,例如火灾和水灾的保险一样迫切,传统的保险就是那时诞生的,现在外汇避险所需的一切知识都已完备,只是缺乏体制而已。
未来二三十年内,科技的变化可能比电脑出现后数十年的变化还要大,而且产业结构、经济领域,甚至整个社会形势都会出现更重大的变化。
绅士与科技人才
铁路发明后出现的新兴产业,在科技层面而言,跟蒸汽机或工业革命没有什么关联性,新兴产业不是蒸汽机的“骨肉”,而是蒸汽机“精神上的后代”,新兴产业之所以能出现,完全是因为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人们心智的转变,这是一种接受,甚至热切接纳新发明和创新的一种精神和心态。
工业革命也造就了容纳新兴产业的社会价值观,最重要的是,工业革命造就了“科技人才”。
美国第一位重要的科技人才惠特尼,虽然在1793年发明了榨棉机,但他本人在很长时间里都没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也没得到相应的财富,而榨棉机和蒸汽机一样都是工业革命最具象征意义的产物。过了二三十年以后,自学成才的美国科技人员才成为美国的民族英雄,受到普遍尊敬,并得到了他们应有的财富和回报。发明电报的塞缪尔·莫尔斯应该是最先的例子,而托马斯·爱迪生则成为著名人物。在欧洲,商人长久以来都属于社会较低阶层,但是到了1830年或1840年,受过大学教育的工程师已经变成备受尊敬的“专业人士”。
到了19世纪50年代,英国逐渐丧失其经济优势,地位逐渐被其他国家所替代:首先是美国,然后是德国。但是普遍认为,其衰退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经济或科技层面,而是社会因素。在经济上,尤其是金融方面,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直维持强权地位;至于科技方面,英国也在整个19世纪保持领先:现代化学工业的第一种产品——合成染料就是在英国发明的,汽涡轮机也是如此。然而,英国社会并不接受科技人才。在英国,科技人才从来没能变成“绅士”,英国在印度创办了第一流的工程学校,但在英国本土几乎没有创立一所这类学校。虽然没有一个国家能像英国那样尊重“科学家”,整个19世纪,英国人在物理学方面都保持领先地位,从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迈克尔·法拉第到欧内斯特·卢瑟福都是英国人,但科技人才在英国一直被视为“生意人”(例如狄更斯在1853年的小说《荒凉山庄》(Bleak House)中,就用极其轻蔑的口吻描绘了一个钢铁大亨)。
英国也没有培育出风险投资的环境。风险投资人愿意投资一些意想不到以及未经证实的领域。风险投资是法国人的发明,19世纪40年代,巴尔扎克在他不朽的巨著《人间喜剧》(La Comédie humaine)中就描绘了这群人。J. P.摩根则把风险投资体制引进了美国,同时商业银行也把这种体制引进了德国和日本。英国人虽然发明并发展了商业银行的功能来融通贸易,却一直没有行业融资的体制,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两位德国难民沃伯格和格伦费尔德来到伦敦,创立了企业银行。
贿赂知识工作者
如何防止美国成为21世纪的英国呢?我相信社会心态是最需要转变的。就像铁路发明后,人们的心态必须转变,认同“生意人”到“科技专才”或“工程师”的转变,承认他们在工业经济中领袖的地位。
我们所说的信息革命,其实是知识革命,计算机是这次革命的导火索。以几个世纪的经验为基础所研发的软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特别是通过系统逻辑分析,重新整合传统的工作。这里,计算机并不是关键,重要的是认知科学。这意味着若要在未来的经济和科技中保持领导地位,社会就必须承认并接受知识专业人才的价值,如果继续把他们当成传统的“员工”,就会像英国把科技专才当成生意人那样,那么相似的结果也会产生。
而今,我们正处在一个骑虎难下的尴尬局面中——既要继续维持传统的心态,把资金当成主要的资源,把投资人视为老板;同时又要贿赂知识工作者,给他们奖金和认股权,使他们有满足感,继续做我们的员工。但这种做法即使有效,也只对股市繁荣时的新兴产业奏效,就像互联网公司一直在做的那样。未来的主要产业会更像传统产业,成长缓慢而艰辛。
工业革命初期的棉纺、钢铁、铁路都是当时的热门产业,造就了许多暴发户和百万富翁。就像巴尔扎克小说里的风险投资家和狄更斯小说里的钢铁大亨,会使一个地位极其卑微的仆人几年之内成为一位“产业领袖”。1830年以后出现的新兴产业也造就了许多百万富翁,但他们却要付出20年的辛苦、奋斗、失望、失败以及克勤克俭的生活。今后将要出现的新兴产业可能也会如此,生物科技产业的发展历程已经显现出这一点。
因此,贿赂这些知识工作者的手段根本行不通,因为这些产业中所依靠的关键人才,一定希望在经济上分享他们努力的成果,但经济上的成果即便成熟,大概也要花上很长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以(短期内的)“股东价值”作为经营企业的首要目标和使命(即使不是唯一的目标和使命)会引起相反的效果。这些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兴行业经营得好坏,慢慢要取决于这些行业如何吸引、维持和激励知识工作者。如果满足知识工作者的经济手段不再奏效的话,就必须靠满足他们的价值观来达成目的:给予他们社会的承认,把他们从下属变成管理者,从员工变成合伙人,而不仅仅是提供给这个员工丰厚的待遇。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