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下一个说书人
七天假期的最后一天,一架飞往江城市的国内航班从首都机场起飞。
三万英尺的高空,张铭脑海里挥之不去的还是那一排神奇的“光栅栏”。明暗交替,黑白相间地在张铭脑海中无限延伸。似乎天地间所有平行时空的入口都在眼前……
李崧的话犹言在耳:
“鹿儿是黄莲根,你是苦瓜叶。遇到难处尽可来找我,不要太苛待了自己。”
分别之前,张铭还向李崧求教了一些未解之谜。比如是否真的有可能穿越平行宇宙让鹿儿重返人间?
李崧认为,这样做是否有意义,目前还不得而知。因为这又回到了他们之前讨论的核心命题:
如果平行宇宙真的存在,那么鹿儿目前已经在第一,第二象限的平行宇宙中相夫教子了。或许幽冥中受苦的鹿儿与人世间的贤妻良母平行共存,两个宇宙不生不灭。张铭不过是两个平行时空的旅行者罢了,一切努力都是毫无意义的。
如果平行宇宙并不存在,那么鹿儿的命运就如同“薛定谔的猫”,处在“非生非死”的纠缠态中。
擅自行动,就如同鲁莽打开了魔盒。打开的瞬间,鹿儿的命运将“坍缩”到唯一的可能性里。万一是不好的结果,一切将无可挽回!
张铭最后让李崧站在一个科学家的角度对自己的遭遇做一些点评,李崧的观点也颇有新意。
他认为物理学发展到量子时代,的确可以解释很多超自然现象。李崧特别点评了一个命题,这是张铭曾经与曹雪芹讨论过一个假设命题:
轮回的本质,就是故事在六道中流转。一切有形之物,难逃灰飞烟灭的结局。
这个命题在李崧看来是可以用量子理论完美诠释的。量子物理学的诞生源于发现了基本粒子间的一种特殊联系——“纠缠态”。两个基本粒子一旦发生了“纠缠态”,即使相隔万水千山,却如同百世怨侣般割裂不了联系。
只要其中一个状态发生变化,另一个立即可以感应到。更加神奇的是,这种变化是完全同步的,没有任何时差。爱因斯坦等伟大的物理学家早就预言,这一特性对时空穿越的合理性提供了佐证。
不妨大胆假设宇宙大爆炸之初,没有生命形态,但是无数基本粒子在机缘巧合下,结成了“纠缠态”。生生世世,纠缠不清,生死不灭。
现代科学最初发现,生物体完全是基本粒子与元素构成,与普通物质没有任何区别。我们不妨大胆假设,构成我们肉身大脑的基本粒子中,完全可能与宇宙深处的一些神秘粒子早就结成了”纠缠态“。这种“缘分”可以跨越亿万年时间,可能相隔亿万光年距离,却割舍不断。
而这种“纠缠态”的存在,彻底打破了意识不能改变物质的“唯物论”。这一切暗示了我们,用意识杀死“薛定谔的猫”完全可能。只要这只猫与我们的大脑粒子产生了“纠缠态”。
在这个前提下,因果论也产生了动摇。后果与前因的联系也可以用意识来干预。恰如“调皮的光波”正是因为我们产生了要窥探他的意识,而主动与我们“躲猫猫”。
李崧阐释了稍微有些烧脑的理论后,迅速回到了命题本身。那些诞生于宇宙洪荒之初的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也罢,大荒山无稽崖下的女娲补天石也罢,流芳百世的《石头记》也罢……这些冥冥中的故事未必虚无缥缈。或许他们的本质就是与人类意识产生了纠缠态”的量子存在。
于是一切都“合理”了:
芹溪公子邂逅灵石幻境;张铭成为百无禁忌的空间旅行者;小说中的虚拟人物可以幻化书仙,还能与凡人一样转世轮回……
李崧再次强调,他认定尘缘未了的鹿儿被张铭囚禁了,恰是基于这个理论。从二人的情感纠葛来看,明月之夜义无反顾跳入忘忧湖的鹿儿是纯粹到极致的,对张铭的芳心暗许更是义无反顾的。
张铭的功利心,是非心,分别心先是将鹿儿推向幽冥,二人缠绵不灭的“纠缠态”让鹿儿在幽冥间仍然要经历百般凄苦。痛彻心扉的张铭如今自认大彻大悟,然而他对这段孽缘不肯放下,产生了强烈的执念。
不要小看这股执念的“纠缠怨力”,它能将鹿儿推向万劫不复。与此相比,幽冥江湖之内困顿鹿苹的邪灵或许只是小巫。
李崧劝诫张铭尽快放下执念,至于放下执念的心法,李崧认为“尽信书不如无书“。同样在故事中流转的佛陀,天帝,梵天,诸神或许都有智慧。真正的智慧或许就是冥冥中与你产生”纠缠态“的念力,不必强求,追随本心即可。
飞机遭遇气流颠簸,眼前的“光栅栏”倏然消失了。张铭在座椅上沉沉睡去……
梦中,忘忧湖边明月夜,鹿儿枕在他的胳膊上……
七天假期结束,神隐小馆一切如常。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张铭在曹雪芹面前没有透露半个字,二人依旧在神隐小馆与“忘忧湖花园城18层9U”之间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
张铭的沉默不是对曹雪芹不信任。而是一想到要对清朝文人解释“量子物理”“波粒二象性”“相对论“……张铭似乎已经看到了曹雪芹一脸蒙圈的表情,只得作罢。
忘忧湖边的初夏甚是惬意。荷香清幽,凉风习习。这座城市悄然走进了一年中最诗意的季节。神隐小馆开始陆续出品一些应季的消暑甜品。
比如清甜可口的糖桂花冰粉,祛湿解暑的龟苓膏,还有张铭用小石磨精心研磨的冰镇芝麻糊。这些都是性平温和,又清凉消暑的食物。正所谓医者仁心,张铭认为冰淇淋,雪糕等生冷刺激的冰食不利于健康,从不售卖。
神隐聊斋仍然是张铭的精神寄托。通过与李崧的对话,张铭不再期待某一个说书人道出惊天的“重大线索”。因为”有缘“的故事,即使远隔九天之外,也会建立起冥冥中的”纠缠态“。答案在内心的慧根,而不是”寻觅真相“。
真正的聊斋说书人是启迪慧根的上师,而非凌凌七与蒲松龄这样的江湖线人。
虽然没有与曹雪芹分享李崧的故事,但是张铭却将刚刚得到的感悟告诉了曹雪芹。曹雪芹深以为然,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
我们主动邀请”灵兕圣主大王“前来做下一个说书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