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观察到思考,再到怀疑
与其他思路一样,“观察——思考——怀疑”思路也是依照思考的顺序层层展开的。首先是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它是思考和解释的基础;思考的过程则是对观察得来的信息、进行综合,并考虑其他的可能性,然后做出解释;最后怀疑则是对观察的信息、思考的内容提出异议,它有助于人们开拓新的思考和探索空间。由于这一思路有助于指导学习和开发新思维,现在已被广泛应用。这一思路的具体运用过程如下:
一、选择内容
其实几乎所有被观察、解释和怀疑的事物都可以作为选择的内容,比如文章节选、图片、工艺品、卡通片、画作等。关键是要选择正确的刺激源,首先要看图片和物体的主要特征,确保思路各个步骤彼此相关,换句话说,就是看看被观察对象的本身是不是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这些模糊性是否能够引起不同的理解,观察者想要了解得更详细必须做进一步的观察。其次是看看所选择的对象能否引起观察者的共鸣,能不能吸引观察者盯着它看好几分钟,能不能激起观察者的好奇心以及观察者能不能把握其特性等。
二、运用步骤
在“观察——思考——怀疑”这一思路中,“观察”是指对细节进行仔细观察;“思考”要求在分析细节的基础上,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怀疑”则要求我们意识到自己会不自觉地忽视图片中在他人看来十分重要的细节。我们可按下列步骤进行运用:
(一)准备
观察开始前,应该将图片挂在教室一个明显的位置,在放幻灯片前先把教室里的灯关掉以便能够看清楚。
(二)观察
通过观察,我们会十分重视关注细节,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图片而不流于表面特征。在开始观察时,我们可以触摸图片和物体,只需观察内容,陈述所观察到的内容,不需要进行解释。更不要使用表格,否则就不会把所有想法都写下来,而往往会还没来得及仔细观察,就匆匆把简单的答案填到表格上。而且,我们应给自己足够的时间进行观察,不要急着跳到“思考”这一步。
(三)启发思考
通过思考训练,可提升我们解释问题的能力,在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从而建立观察和思考的联系。我们不妨询问一下自己对该图片或事物的看法。这些询问应该是带有启发性和鼓励性的,引导我们打开想象力和思考力,鼓励我们给出自己的解释。例如,“根据所观察到的事物特征,我想象到了什么?由此,我会做出怎样的解释?”“我认为还会发生什么事情?”“我这样认为的理由是什么?”无论做出怎样的回答,都不必顾忌和羞涩,勇敢回答即是。因为这有利于我们想象力和思考力的积极发挥。对重要资料和历史背景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抓住重点,有助于我们理解所有细节包含的深层含义。但不能过度分析,毕竟有的细节并不存在任何特殊含义。
(四)引导怀疑
在观察和思考后,就要看自己对观察内容是否存在疑虑。起初,会怀疑自己的解释不正确,比如“我不知道她是不是他的姐姐”;或者会担心自己最初的想法存在问题,如“那个是轮船吗”通过怀疑训练,使我们不仅关注固定的答案,还能促使我们提出宽泛、有挑战性的问题,拓展崭新的思考空间。因此,应当从多维视角看待问题或事物,以便帮助我们摆脱所存在的疑虑,这是怀疑的真正内涵。
(五)相互交流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先与别人进行交流和分享观点,之后才进行下一步思考。只有通过交流,才能相互倾听、相互借鉴,远远要比一个人苦思冥想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