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了解的思考力
在我们的周围,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在校学习是公认的“尖子生”“佼佼者”,可是走向社会后却碌碌无为,一事无成;有的人在校学习成绩一般,甚至是公认的“渣子生”“笨蛋”,可是走向社会后却风起云涌,事业有成。原因是什么呢?原因之一就是思考力的高低。而思考力其实并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一、思考力的定义
透过现象能够看到问题本质的能力称为思考力,它形成的基础是实现力,与创造力表里一体,没有思考力就没有创造力。思考力是发明创造不可缺少的能力,其表现形式很多,例如,研发出市面上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新产品、攻克截至目前无人能解决的问题、果断灵活地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等,都属于思考力的范畴。
二、思考力与实现力的区别
通常,我们评判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常常以他在校的学习成绩为标准,考试成绩名列前茅的人我们称之为聪明;判断一个人学问的高低,常常以他的学历高低为标准。
世界著名的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他提出了光量子假说、狭义相对论等具有跨时代意义的重大发现,但他在校考试却屡次失利,连教授都称他“毫无才能”。他大学留校工作不成,为生活辛苦奔波,他在做狭义相对论的论文时,甚至还没有获得物理学博士。这个学生时代成绩平平的学生,怎么能成为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呢?因为他虽然实现力较弱,但是思考力很强。
我们知道,一个人之所以能取得较高的成绩,就是因为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找到较多给定的正确答案。由于这些答案是给定的,而不是考生自己思考创造的,因此在考试中获得较高的分数并不等于就具有较强的思考力,而是具有较强的实现力。
实现力表现出众的人,由于能够出色完成每一阶段给定的学习任务,学历自然会越来越高。但在应试教育体制下,那些在中学成绩拔尖、过关斩将一路杀进大学的精英,很多人却仅仅具有较强的实现力,而缺乏思考力,虽然他们的学习基础很扎实,但却成了高分低能儿,进入大学和走向社会后,沦为平庸的一员,这实在让人感到遗憾。
而一些在学校成绩平平,甚至学习成绩差的人,他们的精力多数用于思考问题上,而没有放在完成给定的学习任务上,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学生时期往往会成绩平平,甚至成绩倒数第几,却因为具有较强的思考力,再加上永不言弃的精神,就为创造力奠定了牢靠的基础,走向社会后成为时代的佼佼者,他们的头脑给世界呈献了伟大的发明创造。
三、思考力的基础是实现力
前面已经讲过,考试成绩优秀表现的是一个人具有很强的实现力,这种实现力虽然是聪明的一个侧面,却不等于具有较强的思考力。但它与思考力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是思考力的基础。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实现力,这种实现力锻炼和提升了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和解题的能力,是大量知识积累的自然展现,为思考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实现力虽然不能提升创造力,不能为社会直接创造出新价值,但它却是思考力基础力量的源泉,能为创造力提供肥沃的土壤。
四、思考力和创造力是表里一体的能力
思考力是对他人毫无疑问的问题进行质疑,找出冲破常规的问题点,从现象到本质进行追根溯源,换句话说,思考力是一种不见黄河不死心的能力,与单一解决给定问题的实现力是不同的。这种能力,需要的是一种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创造力是指用个人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需要追根溯源,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个答案既不是既定的,也不是固定的,而是一个自己的、独特的、说得通的答案。这就是创造力。它的魅力在于,同一个问题让两个同时具备创造力的人解决时,他们给出的答案是完全不同的。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思考力和创造力这两种宝贵的能力,才能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爱因斯坦等之所以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就是因为他们身上具备这两种宝贵的能力。但并不是说这两种能力只有像爱因斯坦和爱迪生这样的天才身上才具备,事实上,通过后天有意识地训练,思考力和创造力是完全可以掌握和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