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艺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9章 为什么总有人让你无缘无故地感到讨厌

投射效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有一个老人给上帝写了封信——

亲爱的上帝:

我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医生说我得了绝症,只有几个月可活了。我这辈子除了倒霉,什么也没有得到。但我从来对您都是十分信奉的。看在我对您如此虔诚的份上,您能满足我一个小小的请求吗?为了证明您的存在,请寄给我100美元现金,那我死也会死得高兴。

后来,信被送到了当地邮局,邮递员们发现,这封信的地址是“天堂”,收信人是“上帝”,他们都认识写信的这位老人,所以很想知道老人到底有什么苦衷,便擅自打开了信。他们含着眼泪读完这封信,十分同情老人,决定捐款给他。他们很快凑足了90美元并寄给了老人。老人收到钱后十分高兴,马上写了一封感谢信给“上帝”。

邮递员们收到回信后,聚在一起看。只见信里写着——

亲爱的上帝:

感谢您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满足我的请求,我现在已经非常高兴了。

附:我只收到了100美元中的90美元。我敢打赌,一定是邮局那帮坏蛋把另外10美元给私吞了……

老人的行为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按照心理学的解释,这便是一种“投射效应”。

所谓“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特性、爱好或倾向等,常常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例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惯于算计他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等等。

大文学家苏东坡也曾经被“投射效应”捉弄过。

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你是一堆狗屎。”对于苏东坡的冒犯之语,佛印非但没有生气,还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地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

在人际相处时,“投射效应”有如下三种表现:

1.相同投射。在与陌生人交往时,因为相互不了解,“相同投射效应”很容易发生,通常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从自我出发作出判断。自己感到热,以为别人也闷热难耐,以致客人来了就打开冷气空调;自己喜欢喝酒,招待客人就推杯换盏猛劝酒。这种投射作用发生的主要机制在于忽视了自己与对方的差异,在潜意识中没有把自己和对方区别开来,而是混为一谈,认为他人也和自己一样,从而合二为一,对对方进行了自己同化。

2.愿望投射。这是指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加于对方的投射现象,认知主体以为对方正如自己所希望的那样。例如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希望并相信导师会对他的论文给予好评,结果就会把一般性的评语也理解为赞赏的评价。

3.情感投射。一般来说,人们对于自己喜欢的人,越看越觉得有很多优点;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则越看越讨厌,觉得他有很多缺点,令人难以容忍。所以人们总是过度地赞扬和吹捧自己喜爱的人,而严厉地指责甚至肆意诽谤自己所厌恶的人——这便是“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道理所在。

美国心理学家罗斯做过这样的实验来研究投射效应,在80名参加实验的大学生中征求意见,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园里走动。结果,48名大学生同意背牌子在校园内走动,并且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乐意背,而拒绝背牌的学生则普遍认为,只有少数学生愿意背。可见,这些学生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其他学生身上。

过多的投射效应不仅对人际交往会起到消极作用,而且如果长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的话,还可能为自己带来很大的烦恼。

比如说对相爱的人来说,任何两个人对爱的方式以及态度都会有所差异。当这些差异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时,也许有的人不能接受,认为对方的爱不是自己想要的或者误以为对方的爱不够深。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爱情中一些人存在的“投射效应”,认为对方应该和自己有相同的爱情观和方式,而这种以己度人的想法正是造成许多矛盾的根源。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与人之间毕竟有差异,人与人之间既有共性,又各有个性,如果投射效应过于严重,总是以已度人,那么人们将无法真正了解别人,也无法真正了解自己。所以平时要“多考虑个体差异”,只有全面了解观察对象,才有可能避免错误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