鸮尊合璧,“战神”复原
“妇好鸮尊,是从水里打捞出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振香说,“鸮尊安置在妇好墓墓底,墓底距墓口7.5米,已经深入水下1.3米。尽管当时我们调过水泵抽水,但岂料水越抽越多,根本抽不干净。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国宝的安全,我们就只好下去摸国宝、捞宝藏。”
由于是“水下发掘”,器物上满是泥水。“刚从下面吊上来的时候,鸮尊模糊不清,只有个大致的轮廓,看上去好像站立的动物。”主持妇好墓发掘的郑振香研究员回忆说,“其他的器物,如司母辛鼎等,以前大家都见过与之类似的东西,没有什么陌生感。但这个像动物的器物,到底是什么,又是什么动物,大家都不知道!因为好奇,刷洗器物时,我们先刷的,就是这两件东西。这两件器物,在水下前后排列,成双成对。30多年过去了,对此,我记忆犹新。器物主体部分大体完整,与此类似的器物,从前也在图书上看到过,不过时代要晚得多。于是,这两件器物也就有了自己的名字——‘鸮尊’。之后,在研究器物时发现口下内壁上有‘妇好’铭文,于是我们便正式把它们命名为‘妇好鸮尊’。”
这时的“妇好鸮尊”,缺少半个“脑瓜”——这两只“猫头鹰”,还没“生”出后脑勺!
考古学家以为,鸮尊顶部的上后方,就该是敞口的。“这样的话,可流入液体,就是酒呀!”郑振香说。
但考古学家在对合青铜残件时,发现了两个近似半圆形的器物,它们形状、大小相似。考古学家在思索:这两件器物是做什么用的呢?
说法五花八门。很长时间,问题难以得到合理的解释。这时,家住殷墟附近小屯村的一位朴实的老工人说:“这两个半圆形的东西,可能是那两件‘猫头鹰’头上的盖子!”考古学家觉得老人的解释颇有道理,于是从仓库里取出那两件鸮尊,予以验证。
“恰好那两个器物,能分别与两件尊的器口相吻合。盖子加在顶部后,‘猫头鹰’才有了完整的脑瓜。此时的‘猫头鹰’,头呈弧形,再衬以盖上的装饰立鸟(躲在大猫头鹰耳朵后面的一只小猫头鹰)、夔龙(尊盖的龙形把钮),鸮尊这才完美无缺。此时,再看尊,双眼圆瞪,双腿粗壮,双耳耸竖,喙宽尾敛,挺胸昂首,傲视天下,雄健刚毅,堪为‘战神’。”
妇好鸮尊铭文拓片
“妇好”鸮尊是迄今发现最早的鸟形酒尊,同时验证了商朝时期人们对猫头鹰的信仰,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商人为什么会视鸮为“战神”呢?
由于猫头鹰形貌丑陋,声音难听,自周朝起,猫头鹰就不再是人们所崇尚的辟邪物,长期以来一直被中国古人视为不祥之鸟,在以各种花鸟动物为题材的中国传统国画中,几乎看不见猫头鹰的踪影。文学作品中,一般将猫头鹰视为不祥、邪恶的象征。不过上溯到周朝之前,猫头鹰却是殷商人的重要图腾,在中国上古时期,将鸟类、兽类作为一个部族的图腾,对其顶礼膜拜是一种普遍现象。
相传,商朝人先祖契的母亲简狄是黄帝曾孙帝喾的次妃,简狄多年不孕,有一年,她去温泉沐浴,见到一只玄鸟产下一颗五彩斑斓的蛋,简狄看到十分喜欢,就将其吞下,后来就产下了契。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但是从中可见玄鸟在商朝人心中的地位,殷商时期人们一直视玄鸟为祖先。
商朝人对猫头鹰曾有过狂热的崇拜。
猫头鹰因昼伏夜出的天性、击而必中的本领,被视为战争之神,是将军们乃至帝王的爱物。
既然是君王和将军的爱物,既然是“战神”的象征,为什么会成为妇好的祭奠之物?“妇好”又是何等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