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丹心: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的心路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我最想做藏族农民的“宝贝疙瘩”

广东省援藏干部

林芝市波密县农牧局副局长肖国鑫

我2010年就随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来到波密。那个时候我并不十分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可以说,除了怀揣着一颗援建西藏的心,我的脑子里空空如也。来西藏之前,我曾许下诺言,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藏汉友谊的桥梁,但是如何架起这样的桥梁?我能为西藏人民做些什么?我并不清楚。

来到西藏之后,广东省对口援建林芝地区。我凭借着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就任波密县农牧局副局长。农林牧业是我的专业领域,我打定主意,就要在农业牧业上做文章。三年的时间,听起来很长,但是对于干事业的人来说,实在是太短暂了。

有了这个紧迫感,一到波密,我就开始“跑”。这个“跑”,可不是像没头苍蝇似的,而是有目的、带着问题去跑。一个半月我连坐车、带骑马,跑遍了波密县10个乡镇,甚至去到最为偏远的八盖乡做实地调研。我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看波密的农业适合发展什么;听老百姓最真实的呼声、他们需要什么……

这一趟扎实的考察下来,收获颇丰。我发现波密的天麻在波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当时的波密已经是西藏有名的天麻之乡,波密野生天麻年产量在15吨左右,占西藏野生天麻产量的70%。波密天麻素来以其丰富的天麻素含量和较高的药用价值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但野生天麻产量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老百姓曾经尝试过人工种植天麻,但是最终还是因为缺少麻种和技术而以失败告终。如果援藏队能够投入资金和人力去大力扶持野生天麻人工种植技术,然后推广到全县,这对波密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个很大的帮助。

我将这些调研成果写进了《波密天麻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规划》这篇调研报告中,并将报告交给了当时的广东第六批援藏工作队领队、林芝地委常务副书记李亚林。李亚林书记很快做了批示,要求我全力以赴开展这项工作;波密县领导也给予了很高的重视。有了领导的首肯,我就像是获了奖励的孩子,高兴地连夜写规划和方案,迫不及待地开展起工作来。

工作真的做起来,我才知道个中过程有多么艰难。制约天麻产量的关键在于密环菌的质量。天麻无根无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仅依靠这种叫作密环菌的真菌为其提供营养供其繁衍。菌类在天麻的整个生长过程中至关重要。可当时波密天麻生产所需的密环菌全从内地购买,成本高不说,经过长途跋涉来到高原的密环菌成活率只有50%。我当时就萌生了在波密建一座菌种厂的想法。

我的专业优势是农业种植,建厂这些事我是真不在行。波密有过种植天麻失败的教训,当我一提出要选址建设天麻种植厂的时候,很多干部都担心重蹈覆辙,看着我的规划都绕着走。老百姓也不理解,看见我为厂子找土地,还有人放狗出来咬我!我磨破了嘴皮子,用科学知识告诉他们,以前天麻种植得不好,是因为技术不过关,不是因为天麻有问题。我向老百姓拍胸脯保证,天麻厂子建起来、天麻种起来之后,每家每户的收入都能增加。老百姓从抵触到半信半疑,好不容易愿意跟着我尝试一下,却又卡在了资金上。土地使用费用需要60万,可县里只筹到了30万。我这回是真的豁出去了,不干出名堂誓不罢休!我跟县里说,我自己掏腰包、拿30万出来,租地建厂!最终,县领导被我的犟脾气打动,拨款30万,把培育天麻种苗的工厂建立起来了!

厂子建好,我的天麻工程也算迈出了第一步。我和同事去野外采集野生天麻,将其移植到天麻基地,由于当时的科技局人手不够,全体上山挖野生天麻也只能挖到500多个。我们把它们移到温室就像照顾小孩一样精心培育。待到天麻开花的时候,更是要打起万分的精神戒备。因为天麻开花一般只在夜间或是凌晨,花期只有两个小时,而晚上蜜蜂蝴蝶等无法授粉,只能人工授粉。在天麻开花那段时间,我和我的同事们在温室大棚里打地铺守着天麻开花,不敢入睡,一看到天麻开花,马上爬起来,每人拿着一个牙签,小心翼翼地在每个花朵上逐一人工授粉。一朵天麻花上有几百个雌雄蕊,我们要睁大眼睛,重复地将雄蕊上的花粉逐一点到雌蕊上,一朵花上要点上百次,而成百株花就要耗上几万次这样的工夫。那段时间,同事和老百姓们给我起了一个外号,叫“天麻局长”。这个外号我认了,只要能把天麻培育搞好,能让波密的老百姓富起来,我才不在乎大伙叫我啥!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波密天麻育种时间从两年缩短为一年,2012年,当地天麻种子供应量翻了两番,由原来的不到1000斤突破至5000斤。这极大地改善了天麻种子供不应求的状况,波密天麻由此翻开了发展的新篇章。

但麻种产量的提高只是这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为了在波密全县推广天麻人工种植,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地看到种天麻的经济价值,我打算做一次“真人广告”,而这“广告”的主角都选好了,就是波密县札木镇桑登村农民马达。

马达是波密县最早尝试种天麻的人之一,在2008年种下了100多斤的麻种,可是却连种都没有收回来,损失惨重。有了这次失败的教训,马达对人工种植天麻彻底死了心。当我找到马达的时候,他甚至说:“种天麻根本没有办法成功,都是骗人的。”我主动将麻种送到马达家,带技术员手把手教他种下了100平方米天麻,定期上门指导。第二年,马达家的天麻大丰收,100多平方米的天麻收上来竟然让马达赚了7万多元。尝到甜头的马达喜不自胜,而一直观望的村民看到了马达家赚了钱,纷纷开始尝试种植天麻。

正当天麻项目进入正轨、我也要大干一场的时候,突然间接到通知,我被调到了察隅农场当副场长。波密县上上下下的领导、干部不同意我走,县长、书记亲自找到地委领导协调,最后请示广东省委组织部同意让我身兼两职,奔波往返于波密、察隅两地。我立志要将波密的天麻种植产业带到察隅农场。可是当时察隅农场的职工却不太认同我的想法。原因就是察隅农场之前也有专家来农场试种天麻,可是最终却以失败告终,大家都已经认定了察隅农场并不适合种天麻。尽管农场都是一片反对之声,我却有自己的打算。

农场没有经费支持我搞天麻种植,我就从自己的工作经费中拿出6万元试种了几百斤天麻。6个多月后,当我刨开肥沃的培养基后,看到土里面已经长了天麻。有的只露出芽胚,有的已经有小拇指般大小了。这让原来还持怀疑态度的农场员工看傻了眼,他们也想不到我这个被他们暗地里称为“书呆子”的场长助理竟然能够真的在察隅种出天麻。这个时候,恰巧西藏自治区丁副主席来农场调研,知道了我在农场种出天麻的事情后十分高兴。他找到我谈到了察隅农场经济转型的困境,我建议可以把发展天麻作为察隅农场转型的契机。丁副主席当场直接拍板,从县里拨出200万专项资金扶助察隅农场扩大天麻种植面积。

在领导的支持下,在大家的配合下,很快,波密、察隅就上演了一出“天麻神话”。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加入到种植天麻的行列中,他们对我越来越友善。我所到之处,善良淳朴的百姓都会捧出热气腾腾的酥油茶给我喝;我手把手地教授他们种植天麻的技术,他们听得认真、看得专注。看着他们对我信任的眼神,我的心里却有了另一层忧虑。老百姓种天麻的最终诉求是为脱贫、增收。现在天麻种得多了,“谷贱伤农”,会不会把天麻的价格也压低了?这么多的天麻,如果没有后续的产业支撑,很难大幅度提高老百姓的收入。经验告诉我种植天麻要做到“增产也增收”,就需要将其打造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2012年初,我两次去到北京,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天麻深加工的问题。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国家药监局工作的老同学告诉我:现在以天麻为主要原料的保健品在国内市场尚属空白。听到这个消息,我兴奋极了。以天麻为材料开发保健品,既能提高天麻的附加值,又能解决天麻增产不增收的问题。而且,天麻的药用价值高,开发成保健品其市场肯定不小。

我确定了这个发展方向就立即行动起来,我找到了中科院成都分院,商谈合作开发事宜。根据国内市场需求和天麻本身的药用功效,很快便确定了开发三款保健品:藏天安,用于缓解疲劳,改善睡眠;藏天康,提高人体免疫力;高原舒,专门针对高原缺氧的情况。县里对天麻的后续产品开发非常支持,专门拨款搞这几款保健品的研发。老百姓再看见我到处奔走,再也不会放狗咬我,而是心疼地对我说,局长,你要保重身体啊!你可是我们的宝贝疙瘩!

2013年5月,“藏天安”“藏天康”“高原舒”这三款保健品研发成功并完成了动物和人体测试。而这时距离第六批援藏工作结束只有两个月,我马上就要结束在西藏的工作离开我心爱的天麻事业。可尽管天麻保健品开发出来,招商引资尚未成功,天麻产业链条还缺少生产推广走向市场这一环节,我心里十分不舍。

波密县的老百姓和当地的干部也舍不得我离开。在我的帮助下最先种下天麻现在已经建起小楼房的马达,听说我工作结束即将离开波密,直接找到我对我说:“局长你不要走,我给你在我的地上建一幢大房子。”而最终让我留下来的是与我并肩作战三年,始终支持我工作的波密县县长达瓦的一番话。达瓦县长是当地的藏族干部,他和我说:“兄弟,你不要走啊!我们一起把天麻做到波密县的打得响的产业。只要你不走,我就保证我也不走,我们在波密再干三年!”

我被这番话给深深感动了,决心留在西藏继续我没有完成的天麻事业。

转眼间,第二个援藏周期也快结束了。波密的天麻产业蒸蒸日上,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足。2014年9月广东省省委书记胡春华一行人赴西藏考察援藏项目,来到了我的天麻基地。春华书记对我的天麻产业表示赞赏,却问了我一个问题:“你的天麻产业做得很好,可是你走了之后怎么留下自己的东西?”我其实早有准备,我人虽然迟早会离开波密,但是我留下的天麻事业却不会因此而颓废。因为我早已经开始储备“生力军”了。我在第六批援藏工作时就已培养了86名藏族的科技特派员。这86名科技特派员分布在10个乡镇,为乡镇里的天麻栽培提供技术指导。而2014年11月底,天麻产业园的培训楼正式落成,这座培训楼就是专为培训藏族同胞天麻种植技术而建的。至今已完成6批次的培训,每批次40多人。天麻产业从无到有不容易,即使我以后走了,天麻产业还是会继续存在。

波密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我非常幸运能够在这样一块土地上工作六年,很幸运地将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六年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波密。现在,我又一次提出了延续援藏的申请。我希望用下一个三年再为这里的百姓提供帮助,我愿意做一辈子波密老百姓口中的“宝贝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