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百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针刺的应急处理及注意事项

针刺法以疗效好、取效快而受到人们的欢迎。施术者在施术时要“目无外观,心无内慕”“语徐而安静,手巧而心谛”,亦要掌握针刺的应急处理和注意事项。

1.针刺的应急处理

针刺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效果显著,立竿见影。但是,施术者在施术过程中,偶尔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需要应急处理。

(1)滞针

表现:施术者在运针时,感到针下十分沉重和紧涩,提插、捻转和进退都非常困难,针体根本无法活动,即为滞针。

原因:

① 施术者进针时用力过猛,受术者因疼痛,精神过于紧张,而造成肌肉痉挛。

② 施术者在运针时,将针向同一个方向大幅度捻转,而令肌纤维缠住针体。

处理:

① 受术者精神紧张时,可延长留针时间,以缓解受术者的紧张状态;或用手指在该穴附近轻轻循按或叩打;亦可在该穴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使挛缩的肌肉松弛。

② 肌纤维缠针时,可向相反方向将针退转,使之松懈。

(2)弯针

表现:施术者在留针过程中,如针柄忽然变更原刺入之角度而不能捻转;或针刺时施术者用力过猛,指力不均,而使针体弯曲。

原因:

① 施术者进针时力量较大,而受术者由于精神紧张而肌肉痉挛;或施术者指力不均造成。

② 进针后,受术者移动体位造成。

处理:

① 针体弯曲较小时,施术者可慢慢将针退出。

② 针体弯曲较大时,可轻轻摇动针柄,顺着弯曲的方向将针退出。

③ 如因移动体位而造成弯针的,受术者应慢慢将针体恢复到原位,施术者以左手中指和食指压住针体附近的肌肉,右手持针柄,两手一压一拔,轻轻将针退出。

(3)折针

表现:出针后,施术者发现部分针身折在皮下;或小部分针体暴露在皮肤外,大部分针体留在皮下。

原因:

① 针体有损伤剥蚀,施术者未检查。

② 针体曾有过弯曲,被捋直后再次使用的。

③ 受术者移动体位,或肌肉强力收缩。

④ 施术者操作时用力过猛,刺入较深,针体较细。

⑤ 滞针或弯针时,施术者暴力抽拔。

处理:施术者必须保持镇静,不可惊慌失措,让受术者保持原体位,不可随意移动。

① 折断之针体,有部分暴露在皮肤之外时,可用镊子钳住拔出。

② 折断处残端与皮肤表面平,或陷入皮中时,则可用左手食、中二指在针孔两旁垂直压下,使针之残端露出皮外,右手用镊子将其拔出。

③ 断针残端在皮下深层,则可用强力磁石吸出。

(4)晕针

表现:施术者在施术过程中,受术者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发冷,心慌恶心,头晕胸闷,甚至昏昏欲倒,二便不禁等症状。

原因:

① 受术者体质弱,或患有血压低、神经衰弱等症。

② 受术者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太大。

③ 受术者受术时过于饥饿或过于劳累。

④ 施术者施术时,手法太重。

处理:

① 立即停止施术,并将针全部拔出,让受术者缓缓平卧,头部稍低;有条件者,可在休息片刻后,令其饮用白糖水或温开水一杯。

② 严重者可针刺人中、合谷、足三里、少商、中冲等穴,亦可温灸百会穴。

③ 晕厥不醒者,可嗅以氨水或吹通关散。

(5)血肿

表现:施术者在出针后,在受术者的皮肤针孔处呈青紫色血肿,并伴有酸痛和不适感。

原因:施术者刺伤受术者皮下微血管。

处理:

① 可先用热毛巾敷,再予以轻柔按摩。

② 不严重者,一般可不予处理。会逐渐被吸收而自行平复。

(6)酸痛感

表现:受术者一般会在针刺后酸痛感立即消失,但个别人会在一二日后仍有酸痛感。

原因:

① 施术者操作时,手法过于强烈。

② 受术者在施针后移动体位,而使神经受到刺激,产生特异的兴奋。

处理:

① 可在酸痛局部做轻柔按摩或热敷。

② 可在酸痛局部附近再刺入一针,则其症立即可解。

2.针刺的注意事项

施术者在施术时,不可马虎,一定遵照原则,全神贯注施术。正如《素问·针解》篇所说:“手如握虎者,欲其壮也;神无营于众物者,静志观病患,无左右视也”。

① 冬天针灸时应注意室内温度,避免受术者感冒。

② 受术者在大饥、大渴、大醉、大饱后不可进行针刺。

③ 受术者在身体过度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可针灸。

④ 受术者经长途跋涉或天气炎热的情况下,应稍事休息后再施术。

⑤ 受术者情绪不稳定时,如大惊、大恐、大怒,应待其情绪稳定后再施术。

⑥ 对受术者的特殊部位:眼球、心脏、肺、睾丸、乳头等部位不可施针。

⑦ 5个月以下的孕妇,脐下不可施针。

⑧ 5个月以上的孕妇,上腹部不可施针。

⑨ 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囟会、上星等俞穴禁止施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