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真空断路器
一、真空间隙与真空电弧
1.真空断路器的概念
真空断路器利用真空度约为10-4Pa(在运行过程中不低于10-2Pa)的高真空作为内绝缘和灭弧介质。真空度就是气体的绝对压力与大气压的差值,表示气体稀薄的程度。气体的绝对压力值越低,真空度越高。当灭弧室内被抽成10-4Pa的真空时,其绝缘强度比绝缘油、一个大气压力下的SF6和空气的绝缘强度高很多。
2.真空间隙的绝缘性能
真空间隙的气体稀薄,分子的自由行程较大,发生碰撞游离的概率很小,因此真空间隙具有很高的绝缘强度。当真空间隙在某一电压下击穿几次后,由于触头表面的毛刺被冲击掉,触头表面粗糙度降低,真空间隙在该电压下就不再击穿了,击穿电压将会升高,这种现象叫真空间隙的老化。这是真空间隙独有的特点。
真空间隙的绝缘强度与很多因素有关,主要与真空间隙的长度、真空度、电极材料、电极表面状态、形状和大小、施加电压的波形和频率等因素有关。
3.真空电弧的形成与熄灭
(1)真空电弧的形成。
形成真空电弧主要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触头蒸发形成金属蒸气。在触头带电流分离时,由于接触压力减小,触头由面接触变为点接触(触头间形成金属小桥),电流集中通过金属桥。在分断过程中,其一,金属桥被拉长,截面减小,电阻增大,桥上耗散功率大,温度急剧升高,金属桥熔化并产生高温金属蒸气;其二,触头表面结合不牢固的金属团粒(如金属加工时残留的毛刺),在静电场力的作用下,离开电极表面,加速通过真空间隙轰击电极,使电极和团粒的温度升高,蒸发出高温金属蒸气;其三,触头表面尖端突起部分的电场极强,因强电场发射自由电子所形成的电子束(预放电电流,其值为10-5~10-3A)轰击阳极,也可使阳极发热,蒸发出金属蒸气。
第二阶段,自由电子穿过高温金属蒸气。运动中带电的金属团粒与电极间形成强电场,此电场可使团粒和电极表面发射大量自由电子。当高速运动的自由电子穿过高温金属蒸气云时,使金属原子电离产生带电离子。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传导电流。
第三阶段,形成阴极斑点。电极表面发射自由电子的尖端或突起,很快发展成阴极斑点,其温度极高,不断蒸发金属蒸气,补充金属蒸气的损失,阴极斑点发射的电子又电离金属蒸气,补充离子的损失,触头间的预放电电流就转变成真空电弧。
因此,真空电弧的形成是一个电离过程。阴极斑点是真空电弧的生命线。真空电弧是电离状态的金属蒸气电弧。
(2)真空电弧的形态
①扩散型电弧 当电弧电流小于100A时,触头间只存在一束电弧,触头上只有一个阴极斑点,并在触头表面做不规则的运动。当电弧电流大于100A、小于6kA时,阴极斑点会从一个分裂为若干个,并在阴极表面不断向四周扩散,电弧以许多完全分离的并联电弧的形态存在。这种形态的电弧为扩散型电弧,如图2-19(a)所示。
图2-19 电弧形态
②集聚型电弧 当电极上电弧电流大于10kA时,阴极斑点受电磁力的作用相互吸引,使所有的阴极斑点集聚成一个运动速度缓慢的阴极斑点团(其直径可达1~2cm),形成单束大弧柱,且电极强烈发光,触头表面将出现熔坑,这种形态的电弧称为集聚型电弧,如图2-19(b)所示。
(3)电弧的熄灭
对扩散型电弧,电流过零时,真空电弧熄灭。阴极斑点所造成的熔区在电弧熄灭后10-8~10-7s内便凝固,阴极和阴极斑点便不再向弧柱区提供电子和金属蒸气,而残余的等离子体内的各种粒子在数个微秒内向四周扩散完,弧区介电强度迅速提高,实际上已变成了真空间隙,足以承受很高的恢复电压而不致击穿。扩散型电弧过零后很容易熄灭。
对集聚型电弧,电流过零时,电弧熄灭,但触头表面有面积和厚度相当大的熔区,这些熔区需要毫秒数量级的时间才能冷却,在这段时间内,电极仍向弧区输送大量金属蒸气和带电粒子,在恢复电压上升过程中,弧区相当于一个充气间隙,不可避免要发生重新击穿。只有当触头开距足够大,阴极斑点产生的金属蒸气不足以维持带电粒子扩散时,真空电弧才熄灭。故集聚型电弧难以熄灭,应设法避免。一般在触头结构上采取措施,防止触头表面发生过分严重的局部熔化和烧损。
总之,真空电弧的熄灭,主要取决于触头的阴极现象、电极发热程度及离子向弧柱外迅速扩散的作用。
二、真空断路器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真空断路器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按真空灭弧室的布置方式分为落地式、悬挂式、综合式和接地箱式等。
②按真空灭弧室的外壳分为玻璃外壳式、陶瓷外壳式两种。
③按触头形状分为横磁吹式、纵磁吹式两种。
真空断路器由真空灭弧室、绝缘支撑、传动机构、操作机构、机座(框架)等组成。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中,一般在35kV(或者35kV)、10kV电压等级采用真空断路器,并且与其他电器组合后被封装在SF6组合电器(GIS)或者在空气组合电器(AIS)中。
三、真空灭弧室
真空灭弧室是真空断路器中的核心部件,其结构如图2-20所示。真空灭弧室的外壳是由绝缘筒、两端的金属盖板和波纹管所组成的密封容器。灭弧室内有一对触头,分别焊接在各自的导电杆上,波纹管的另一个端口与动端盖的中孔焊接,动导电杆从中孔穿出外壳。由于波纹管可以在轴向上自由伸缩,所以这种结构既能实现在灭弧室外带动动触点作分合运动,又能保证真空外壳的密封性。
图2-20 真空灭弧室结构
下面简要地介绍灭弧室中主要部件及各部分的作用。
①外壳。外壳是真空灭弧室的密封容器,它不仅要容纳和支持灭弧室内的各种部件,而且当动、静触头在断开位置时起绝缘作用。因此,整个外壳通常由绝缘材料和金属组成。对外壳的要求首先是气密封要好;其次是要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
②波纹管。波纹管既要保证灭弧室完全密封,又要在灭弧室外部操动时使触头作分合运动。常用的波纹管有液压成形和膜片焊接两种形式,所用材料以不锈钢为最好。波纹管的侧壁可在轴向上伸缩,其允许伸缩量决定了灭弧室所能获得的触头最大开距。一般情况下,波纹管的疲劳寿命也决定了灭弧室的机械寿命。
③屏蔽罩。触头周围的屏蔽罩主要是用来吸附燃弧时触头上蒸发的金属蒸气,防止绝缘外壳因金属蒸气的污染而引起绝缘强度降低和绝缘破坏,同时,也有利于熄弧后弧隙介质强度的迅速恢复。屏蔽罩还能起到使灭弧室内部电压均匀分布的作用。在波纹管外面用屏蔽罩,可使波纹管免遭金属蒸气的烧损。
屏蔽罩的导热性能越好,其表面冷却电弧的能力也就越好。因此,制造屏蔽罩常用材料为无氧铜。
④触头。触头是真空灭弧室内最为重要的元件,灭弧室的开断能力和电气寿命主要由触头状况来决定。目前真空灭弧室的触头系统,就接触方式而言,都是对接式的。根据触头开断时灭弧的基本原理的不同,可分为非磁吹触头和磁吹触头两大类。
非磁吹型圆柱状触头最简单,机械强度好,易加工,但开断电流小。
磁吹触头又分为横向磁吹触头和纵向磁吹触头两类,如图2-21、图2-22所示。对横向磁吹触头,当断路器分闸时,触头间产生电弧,由于触头的特殊结构,电弧电流产生横向磁场,对电弧进行横向吹弧,提高了灭弧能力。对纵向磁吹触头,当开断电流时,由于流过线圈的电流在弧区产生一定的纵向磁场,使电弧电压降低和集聚电流值提高,极大地提高了触头的开断能力和电气寿命。
图2-21 中接式螺旋槽横向磁吹触头
图2-22 强力纵向磁吹触头
四、真空断路器的使用
1.操作过电压及其抑制
用真空断路器断开电路时,可能会出现操作过电压,主要形式如下。
①截流过电压 所谓截流就是强制交流电流在自然过零前突然过零的现象,由于电路中存在电感,因此会发生过电压。
②切断电容性负载时的过电压 这是因熄弧后间隙发生重击穿而引起的。所以,真空断路器的重击穿概率越小越好。
③高频多次重燃过电压 是因为断路器开断感性电流时,当间隙被击穿后电弧重燃,因电路参数影响,击穿后电流中含有高频分量,当高频分量的幅值很大时,受其影响,间隙被反复击穿,使负载侧的电压不断升高,从而产生较高的过电压。
操作过电压对其电气设备尤其是电机绕组绝缘危害很大,因此,必须采取抑制方法。常用的方法如下。
①采用低电涌真空灭弧室。这种灭弧室既可降低截流过电压,又可提高开断能力。
②在负载端并联电容。既可以降低,也可减缓恢复电压的上升陡度。
③在负载端并联电阻和电容。它不仅能降低截流过电压及其上升速度,而且在高频重燃时可使振荡过程强烈衰减,对抑制多次重燃过电压有较好的效果,电阻一般选100~200Ω,电容选0.1~0.2μF。
④串联电感。可降低过电压的上升陡度和幅值。
⑤安装避雷器。用它限制过电压的幅值。
2.真空断路器优缺点
根据断路器的机构特点和适用范围,断路器的优缺点有:触头开距小,动作快;燃弧时间短,触头烧损轻;寿命长,适于频繁操作;体积小,结构紧凑,真空灭弧室不需检修,维修工作量小;防火、防爆性能好;制造工艺复杂,造价高;监视真空度变化的简易装置尚未解决;开断小电流时,有可能产生较高的过电压,需采取降低过电压的措施。
3.真空断路器真空度检查
①测量动、静触头两端的绝缘电阻。用1000V兆欧表,绝缘电阻>500MΩ,说明真空度良好。
②耐压试验。动、静触头间施加交流工频电压,耐压1min,无击穿为真空度良好。
③用真空度检测仪检查。用真空度检测仪可直接测出真空度值。
这样通过定期的检查、测量,就可以掌握真空度变化的状况及趋势,防患于未然,确保断路器安全可靠地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