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级护师资格考试通关宝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单元 护理学相关理论

一、系统理论

1.概念:系统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分类

(1)按人类对系统是否施加影响可分为自然系统和人为系统。

(2)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分为开放系统和闭合系统。开放系统是指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闭合系统是指不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3)按组成系统的内容和要素的性质可分为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

(4)按系统的运动状态分为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

3.系统的基本属性

(1)整体性:主要表现为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系统各要素功能的总和。

(2)相关性:指系统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发生了功能或作用的变化,都要引起其他各要素乃至于整体系统功能或作用的相应变化。

(3)动态性:指系统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系统的运动、发展与变化过程是动态性的具体反映。

(4)目的性:系统的最终目的在于维持系统内部的平衡和稳定,求得生存与发展。

(5)层次性:系统的层次间存在着支配与服从的关系。高层次支配着低层次,起着主导作用。

4.系统论的概念:系统论是研究自然、社会、人类思维领域及其他各种系统、系统原理、系统联系和发展规律的学科。一般系统论是关于次系统与超系统的学说,指出一个系统是由许多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整体,每个要素都具有其独特的功能,系统本身具有整体功能,且几个系统可联合成更大系统,系统是按复杂程度的层次排列组织的。较简单、低层次的系统称为次系统,较复杂、高层次的系统称为超系统。

5.系统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1)促进整体护理思想的形成。

(2)一般系统论组成护理程序的理论框架。

(3)作为护理理论或模式发展的框架。

(4)为护理管理者提供理论支持。

二、成长与发展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说

1.弗洛伊德的意识层次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次。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是人的基本心理结构。

(1)意识:指个体直接感知的心理活动部分,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部分,如感知觉、情绪、意志和思维等。

(2)潜意识:指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心理活动部分,主要是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它是整个心理活动中的原动力。潜意识使个体的心理活动具有潜在的指向性。

(3)前意识: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主要包括目前未被注意到或不在意识之中,但通过自己集中注意或经过他人的提醒又能被带到意识区域的心理活动。

2.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1)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是潜意识欲望的根源;受快乐原则的支配,目标是汲取最大的快乐和最小的痛苦。

(2)自我:是人格中理智而符合现实的部分。自我受现实原则支配,在本我的冲动欲望和外部现实世界对人的制约之间起调节作用,从而使人的行为适应社会和环境。自我的发展及其功能决定着个体心理健康的水平。

(3)超我:大部分存在于意识中,是人格中最具理性的部分,由良心和自我理想两部分组成。超我遵循完美原则。

3.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人格发展的主要时期及特点如下。

(1)口欲期:0~1岁。此期原欲集中在口部,婴儿通过吸吮、吞咽、咀嚼等与口有关的活动获得快乐和安全感。如果口部的欲望得到满足,则有利于情绪及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这些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或过于满足,则会产生固结现象,形成自我为中心、过度依赖、悲观、退缩、猜疑等人格特征,并可能出现以后的吮手指、咬指甲、饮食过度、吸烟、酗酒和吸毒等不良行为。

(2)肛欲期:1~3岁。此期原欲集中在肛门区,愉快感主要来自排泄所带来的快感及自己对排泄的控制。如果父母对儿童的大小便训练得当,则会使儿童养成清洁、有秩序的习惯,学会控制自己,并形成以后人际关系的基础;如果训练过早或过严,则会形成洁癖、吝啬、固执、冷酷等人格特征;如果训练过松,会形成自以为是、暴躁等人格特征。

(3)性蕾期:3~6岁。原欲集中在生殖器。儿童最初的性情感是向双亲发展的,男孩通过恋母情结而更喜欢母亲,而女孩则通过恋父情结偏爱父亲。健康的发展在于与同性别的父亲或母亲建立起性别认同感。固结则会造成性别认同困难或难以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4)潜伏期:6~12岁。此期儿童早期的性欲冲动被压抑到潜意识中,把精力投入各种智力和体育活动上,儿童的兴趣从自己的身体和对父母的感情转移到外界环境,愉快感来自于对外界环境的体验,喜欢与同性别的伙伴一起游戏或活动。如果此期顺利发展,可促进自我发展;此期固结会形成强迫性人格。

(5)生殖期:12岁以后。此期原欲重新回到生殖器,注意力转向年龄接近的异性伴侣,逐渐培养独立性和自我决策的能力,性心理的发展趋向成熟。此期发展不顺利则会导致性功能不良,难以建立融洽的两性关系或形成病态人格。

4.弗洛伊德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1)指导护士为父母提供健康教育。

(2)指导护士在护理中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

① 口欲期:注意满足婴幼儿口部的欲望,通过恰当的喂养和爱抚给婴幼儿带来舒适和安全感。

② 肛欲期:对幼儿进行恰当地大小便训练,并注意适当地鼓励和表扬,以带给幼儿愉快的体验,避免训练过早或过严,培养其自我控制的能力。

③ 性蕾期:鼓励儿童对性别的认同,帮助其解决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的矛盾冲突。

④ 潜伏期:为住院儿童提供各种活动的机会。

⑤ 生殖期:提供青少年为自己作决定的机会,鼓励其独立性和自我决策能力,正确引导青少年与异性的交往。

(二)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

艾瑞克森认为人的发展由八个发展阶段组成,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发展的危机或中心任务必须解决。

1.婴儿期:0~18个月,此期发展的危机是信任对不信任。婴儿期的发展任务是与照顾者(父母)建立信任感。对婴儿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是母亲。婴儿期顺利发展的结果是建立信任感。

2.幼儿期:18个月~3岁,此期发展的危机是自主对羞愧或疑虑。幼儿期的发展任务是适时地学到最低限度的自我照顾及自我控制的能力,获得自主感。对幼儿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是父母。幼儿期顺利发展的结果是产生自我控制感,有自信和自主性,形成有意志的品质。

3.学龄前期:3~6岁,此期发展的危机是主动对内疚。学龄前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体验目标的实现。对学龄前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是家庭成员。学龄前期顺利发展的结果是有自己生活的目的和方向,能主动进取,有创造力,形成有目的的品质。

4.学龄期: 6~12岁,此期发展的危机是勤奋对自卑。学龄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对学龄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是父母、老师、同学等。学龄期顺利发展的结果是学会与他人竞争、合作、守规则,获得基本的学习和社会交往能力,形成有能力的品质。

5.青春期:12~18岁,此期发展的危机是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青春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认同感。艾瑞克森认为此期是人生最为关键的阶段。对青春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是同龄伙伴及崇拜的偶像。此期顺利发展的结果是能接受自我,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为设定的目标而努力,形成忠诚的品质。

6.青年期:18~35岁,此期发展的危机是亲密对孤独。 青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发展与他人的亲密关系,承担对他人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友谊、爱情和婚姻关系,从而建立亲密感。对青年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是朋友和同龄的异性。青年期顺利发展的结果是有美满的感情生活、有亲密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形成爱的品质。

7.中年期:35~65岁,此期发展的危机是创造对停滞。中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养育下一代,获得成就感。对中年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是同事和配偶。此期顺利发展的结果是用心培养下一代,热爱家庭,有创造性地努力工作并形成关心他人的品质。

8.老年期:65岁以上,此期发展的危机是完善对失望。老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完善感。老年期发展顺利的结果是对自己的人生产生完美无憾的感觉,表现为乐观、满足和心平气和地安享晚年,形成有智慧的品质。

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有助于护士帮助病人顺利解决各发展阶段的发展危机,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预防人格发展障碍。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有序的、连续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各个阶段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每个阶段都是对前一个阶段的完善,并为后一个阶段打下基础。

1.感觉运动期:0~2岁,此期思维的特点是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周围的世界。此期分为6个亚阶段,

(1)反射练习阶段:0~1个月,以基本的反射动作为基础,反复练习,并调节自己的反应,以适应环境。此阶段最显著的认知发展过程是同化。

(2)初级循环反应阶段:1~4个月,不自觉地反复尝试新的体验。

(3)二级循环反应阶段:4~8个月,开始关注和探索自己身体之外的周围环境和事物,并为再现某一有趣的结果而重复相同的动作。

(4)二级图式协调阶段:8~12个月,此阶段是感知运动期智力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阶段。

(5)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2~18个月。会根据情景,有意调节和改变自己的行为,并观察这些改变带来的结果,通过主动尝试和探索新的方法,以解决问题和了解事物。

(6)表象思维开始阶段:18~24个月。具有心理表征的能力,能将外在的事物内化,有一定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时,一般先通过思考和简单的计划再开始行动。逐步理解并形成了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等概念。

2.前运思期:2~7岁,此阶段的儿童思维有象征性、表象性两个特点。儿童凭借这些活动进行延迟性模仿、象征性的活动或游戏。此期儿童思维以自我为中心。此阶段又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时期。

(1)概念形成前期:2~4岁,能运用思维形成概念及形象,开始给环境中的刺激物赋予新的含义。

(2)直觉思维期:4~7岁,逐渐形成时间、地点、人物的概念,开始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能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具有一定的原始推理能力。

3.具体运思期:7~11岁,开始获取逻辑思维的能力,脱离了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开始同时考虑问题的多个方面,能考虑到他人的需要;具备更复杂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4.形式运思期:12岁以后,此期青年人思维迅速发展,进入纯粹抽象和假设的领域。他们能单独在心中整理自己的思想,并能按所有的可能性作推测和判断。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学说被护理工作者广泛用在对儿童的教育及与儿童的沟通上。

三、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

(一)内容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由低到高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生理需要: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最基本的维持人生命与生存的需要,包括空气、水分、食物、排泄、休息、睡眠等。生理需要位于“金字塔”形需要层次的最底部,是需要首先给予满足的需要。

2.安全需要:包括生理安全和心理安全。人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或基本满足后,就会产生安全的需要。

3.爱与归属的需要:是第三层次的需要。指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和支持的需要,包括得到和给予两个方面。

4.自尊的需要:处于需要的第四层次。即自尊和受他人尊敬。

5.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个体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实现理想和抱负的需要。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当所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均获得满足后,方可达到的境界。

(二)各层次需要之间的关系

(1)必须首先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再考虑较高层次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必须首先得到满足。

(2)各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时间不同:维持生存所必需的需要必须立即供给,并持续满足,

(3)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是较高层次需要产生的基础。

(4)各层次需要重叠出现:较高层次的需要是随着前一层次需要的不断满足逐渐出现。

(5)各需要之间的层次顺序并非固定不变: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各需要的层次顺序会有所不同。

(6)越高层次的需要,其满足的方式和程度差异越大。

(7)基本需要满足的程度与健康密切相关。

(三)需要层次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1)识别服务对象未满足的需要。

(2)能更好地领悟和理解病人的言行。

(3)预测病人尚未表达的需要,或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预防性措施。

(4)系统地收集和评估病人的基本资料。

(5)按照基本需要的层次,识别护理问题的轻重缓急。

(6)需要层次论为护理学和护理教育提供了理论框架。

(7)需要层次论对护理研究带来了一定启示和思路。

四、压力理论

(一)压力与压力源

1.压力:压力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作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及心理紧张性反应状态的过程。压力包括刺激、认知评价及反应三个环节。

2.压力源:指任何能使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根据其性质分为躯体性、心理性、社会性、文化性四类。

3.压力的适应层次

(1)生理层次:指当外界的刺激发生改变,影响人体的内稳态时,机体用代偿性的生理反应来应对刺激的过程。

(2)心理层次:指当人们经受心理压力时,如何调整自己的态度去认识和处理情况。

(3)社会文化层次:指调节自己的个人行为,以适应社会的法规、习俗及道德观念的要求。

(4)技术层次:指人类对现代化的先进科学技术所造成的新的压力源的适应。

(二)塞利的压力理论

1.压力源:是引起全身系统反应的各种刺激,个体对压力源的认知评价分为积极压力及消极压力。

2.压力: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紧张性、非特异性反应。

3.一般适应综合征(全身适应综合征):是人体对压力源的全身性、紧张性、非特异性反应。

4.局部适应综合征:是深指机体在出现全身反应的同时所出现的某一器官或区域内的反应。

5.压力反应的过程

(1)警告期:是人体觉察到威胁、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而引起的搏斗或逃跑的警戒反应。

(2)抵抗期:此期以副交感神经兴奋及人体对压力源的适应为特征。

(3)耗竭期:由于压力源过强或过长时间侵袭机体,使机体的适应性资源被耗尽,故个体已没有能量来抵御压力源,这样,不良的生理反应就会出现,最终导致个体抵抗力下降、衰竭、死亡。

(三)压力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1)明确压力与疾病的关系。

(2)帮助护士识别病人压力,进而缓解和解除压力。

(3)帮助护士认识自身压力,并减轻工作中的压力。

五、角色理论

1.概念:角色是对某特定位置的行为期待与行为要求,是一个人在多层面、多方位的人际关系中的身份和地位。也可以说,角色是一个人在某种特定场合下的义务、权利和行为准则。

2.护士角色:护士角色是指护士应具有的与职业相适应的社会行为模式。护士的角色包括护理者、决策者、计划者、沟通者、管理者及协调者、促进康复者、教育者及咨询者、代言人及保护者、研究者及著作者、权威者。

3.病人的角色:当一个人患病时,这个人就获得了病人的角色,以病人的行为来表现自己。病人角色特点如下。

(1)脱离或减轻日常生活中的其他角色及义务。

(2)病人对于其陷入疾病状态没有责任,有权利接受帮助。

(3)病人有恢复健康的义务。

(4)病人有配合医疗和护理的义务。

4.病人角色适应不良

(1)病人角色行为冲突:表现为意识到自己有病,但不能接受病人的角色,且有愤怒、焦虑、烦躁、茫然或悲伤等情绪反应。

(2)病人角色行为强化:当一个人由病人角色向常态角色转变时,仍然安于病人角色,产生退缩和依赖心理,表现为依赖性增强,害怕出院,害怕离开医务人员,对正常的生活缺乏信心等。

(3)病人角色行为缺如:指没有进入病人角色,不愿意承认自己是病人。

(4)病人角色行为异常:对病人角色常有悲观、厌倦甚至自杀等行为表现。

(5)病人角色行为消退:是指一个人已经适应了病人的角色,但由于某种原因,使其又重新承担起原来扮演的其他角色。

5.角色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1)病人角色适应不良的护理

① 常规指导:指在病人初次入院时,护士向病人介绍有关情况,建立起病人在医院环境中充当病人角色的自信心。

② 随时指导:当病人住院后出现一些新情况时,护士应观察并掌握准确的信息,及时进行指导。

③ 情感性指导:护士应经常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感情及情绪变化并给以适当的帮助使其在心理上达到新的平衡。

(2)护士角色的冲突与协调

① 通过角色学习,提高角色扮演能力。

② 协调护士角色与其他角色的关系。

③ 协调角色伙伴的期望。

【考点强化】 答案

1.有关系统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A.次系统与超系统是两个绝对的概念

B.系统各组成部分互不相关

C.人是自然系统中的次系统

D.系统论是护理学的惟一理论依据

E.开放系统与环境的作用是通过输出和输人过程完成的

2.系统的基本属性不包括

A.整体性

B.独立性

C.动态性

D.目的性

E.层次性

3.下述系统论分类不正确的是

A.按人类对系统是否施加影响分类

B.按系统的运动状态分类

C.按组成系统的内容和要素的性质分类

D.按组成系统的要素独特结构和功能分类

E.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类

4.系统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

A.系统整体功能等于系统各要素功能的总和

B.系统整体功能大于系统各要素功能的总和

C.系统整体功能小于各要素功能的总和

D.系统整体功能是系统各要素功能的总和

E.系统整体功能相当于各要素功能的总和

5.有关潜意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存在于前意识与意识之间

B.指意识层次中较深的那一部分

C.潜伏着的心理矛盾与障碍

D.指个体可以直接感知到的心理活动

E.指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心理活动部分

6.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受现实原则支配的部分是

A.自我

B.超我

C.本我

D.潜意识

E.性心理

7.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性蕾期固结会产生

A.对他人过度依赖、退缩

B.性别认同障碍

C.自私、纵容自己、缺乏责任心

D.吝啬、固执

E.缺乏人际交往能力

8.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口欲期固结会产生

A.洁癖

B.性别认同困难

C.强迫性人格

D.性功能不良

E.吸烟

9.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潜伏期的特点是

A.生殖器成为快感来源的中心

B.精力集中在智力活动上

C.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

D.建立起自己正确的道德观

E.注意力逐步转向异性

10.根据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需完成“亲密-孤独”这一发展任务的时期是

A.口欲期

B.肛欲期

C.青春期

D.青年期

E.成年期

11.艾瑞克森认为个体解决自我认同与角色紊乱危机的主要时期是

A.潜在期

B.青春期

C.成人早期

D.成人期

E.老年期

12.根据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5岁患儿主要解决的危机是

A.信任对不信任

B.自主对羞愧

C.勤奋对自卑

D.主动对内疚

E.自我认同对角色紊乱

13.皮亚杰认知发展学说中的前运思期指

A. 0~7岁

B. 1~7岁

C. 2~7岁

D. 3~7岁

E. 4~7岁

14.根据马斯洛理论,对人类基本需要各层次间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需要层次上移后满足需要的差异性很小

B.不同层次的需要会出现重叠甚至颠覆

C.所有需要都必须立即和持续地给予满足

D.不同层次的需要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E. 各需要层次有其独立性,不会相互影响

15.指导护士评估病人健康状况,预见病人需要的理论是

A.学习的理论

B.信息交流理论

C.人的基本需要层次理论

D.人、环境、健康与护理的理论

E.疾病系统论

16.男性,56岁,直肠癌术后,肛门切除,腹部置假肛造瘘口。病人术后身体恢复良好,但不愿见人,不与人交流,此时护士应注意满足病人的

A.生理需求

B.安全的需求

C.爱与归属的需求

D.尊重的需求

E.自我实现的需求

17.护士为长期卧床的病人做背部按摩时护士的角色是

A.健康照顾者

B.健康教育者

C.病人权利的维护者

D.协调人员

E.护理研究人员

18. 责任护士将患者安置在离治疗室距离较近的床位,告诉其生命体征正常,一切都在监测之中,请患者安心休息,这是为了满足患者的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19.“疲劳、疼痛”属于

A.生理性的压力源

B.心理性的压力源

C.社会性的压力源

D.物理性的压力源

E.化学性的压力源

20.塞利的压力理论认为压力是

A.人与环境交互作用出现的一种结果

B.凡能对身体施加影响而促发机体产生不适反应的因素

C.人体应对环境刺激而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

D.指机体内部或环境中产生的超过人体适应资源的结果

E.指全身适应综合征(GAS)和局部适应综合征(LAS)

21.塞利学说中,压力反应过程包括

A.潜伏期、抵抗期、持续期

B.潜伏期、抵抗期、衰竭期

C.警告期、抵抗期、持续期

D.警告期、抵抗期、衰竭期

E.潜伏期、警告期、持续期、衰竭期

(22~23题共用病例)

患者因急性前壁心肌缺血入院。护理体检:神志清,合作,心率108次/分,律齐。

22.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床边摆满了亲朋好友送来的鲜花,使他得到了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23.患者目前需满足的需要是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24~26题共用病例)

患儿,5岁,因患麻疹收入传染病院,经治疗后病情好转,但仍因没有小朋友一起玩而闷闷不乐。

24.此时患儿未满足的基本需要是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25.根据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此年龄段患儿主要解决的危机是

A.信任对不信任

B.自主对羞愧

C.勤奋对自卑

D.主动对内疚

E.自我认同对角色紊乱

26.如患儿危机解决不良,可能出现的人格障碍是

A.对他人不信任、退缩

B.缺乏自信、消极、过于限制自己的活动

C.自私、纵容自己、缺乏责任心

D.角色紊乱、缺乏生活目标、甚至堕落

E.缺乏人际交往能力、逃避责任

(27~29题共用备选答案)

A.病人角色行为缺如

B.病人角色行为冲突

C.病人角色行为强化

D.病人角色行为消退

E.病人角色行为适应

27.病人经过治疗后,恢复了社会生活能力,但表现出依赖性增强,安于病人角色,属于

28.病人没有进入病人角色,不承认自己是病人病人,属于

29.现在的病人角色与健康时承担的角色行为不协调,属于

(30~31题共用备选答案)

A.生理层次

B.社会文化层次

C.专业层次

D.心理层次

E.技术层次

30.护生毕业参加工作后,用护士的基本行为规范准则要求自己,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这属于哪一层次的适应

31.丧失亲人后,从悲痛中解脱出来,开始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