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知识准备
第一节 安全操作规程
一、机修工安全操作守则
(1)工作前应检查所使用工具是否完整无损,施工中工具必须整齐,不得随处乱放,工作完后应将工具清点检查并擦干净,按要求放入工具车或工具箱内。
(2)拆装零部件时,必须使用合适工具或专用工具,不得大力蛮干,不得用锤子直接敲击零件,所有零件拆卸后要按一定顺序整齐安放,不得随处堆放。拆装车辆做到油、水、零件不落地,保持双手、零件、工具、场地的清洁。
(3)如图1-1所示,废油应倒入指定的废机油回收桶收集,不得随地倒泼或倒入排水沟内,防止废油污染。
图1-1 废机油回收桶
(4)修理作业时应注意保护汽车漆面光泽装饰,对地毯及座位要使用保护垫布、座位套,以保持修理车辆的整洁。
(5)在车上修理作业及用汽油清洗零件时,不得吸烟;不准在修理汽车的旁边烘烤零件或点燃喷灯等。
(6)用千斤顶进行底盘作业时,必须选择平坦、坚实场地并用三角木将前后轮塞稳,然后用搁车凳将车辆支撑稳固,严禁单纯用千斤顶顶起车辆在车底作业。放松千斤顶时,要先看车下及周围是否有人,只有确认人员都在安全位置时,才能放松千斤顶。
(7)在修理过程中应认真检查原零件或更换件是否合乎技术要求,并严格按修理技术规范精心进行施工和检查调试。
(8)发动机进行启动检验前应先检查各部位的装配工作是否已全部结束,是否按规定加足了润滑油、冷却水,启动时置变速器于空挡位置,拉紧手制动。车底有人时,严禁发动车辆。
(9)发动机在运转中不允许进行检修工作。汽车路试后进行底盘检修时,要防止被排气管烫伤。发动机过热时,不能打开水箱盖,谨防沸水喷出烫伤。
小提示
◆指挥车辆行驶、移位时,不得站在车辆正前与后方,并注意周围障碍物。
二、轮胎工安全操作守则
(1)操作人员应穿硬头皮鞋和紧袖制服,佩戴护目镜。
(2)拆卸大规格轮胎要使用电动设备,按规定力矩松开和紧固螺栓、螺母。
(3)剖解后装复的轮胎总成,充气前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拴紧钢圈压条、卡箍,以防气门芯飞出伤人。
(4)检查轮胎气压和补充充气拆卸安装气门芯时,不可正对气门芯观察、操作,以防气门芯飞出伤眼。
(5)拆下的轮胎总成应平放,以防倾倒砸伤操作人员。
(6)工作前应先检查机具是否完好,并准备好作业场地。
(7)气门必须装正,并装于标志所指方向的位置,双胎并装时,气门必须相对排列。
(8)装卸轮胎时,车辆的支承必须稳固,不准在支承不稳固的情况下作业。
(9)轮胎必须装符合规定尺寸的轮辋,轮辋凸缘有损伤和锈蚀,不应装用,轮辋螺孔不准有曲折、磨边和毛刺等现象,禁止用大锤敲击轮辋。拆装轮胎时要注意防止弹簧挡圈弹出伤人。
(10)双胎并装时要保持一定距离,两轮通风洞必须对正,胎内垫有较大帘布的轮胎或补洞胎、翻新胎不准装在前轮上,对旋转方向性有规定的轮胎,应注意所安装轮胎的旋转方向是否一致。
(11)割胎刀、锉刀等必须装有木柄,在割胎时不可用力过猛,以防发生事故,磨胎和剪毛时,不准将胎圈撑开很宽。
(12)作业完毕和下班前,应清洁场地、机具,安置好机工具,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13)轮胎胎冠花纹应保持规定的深度,否则不能继续使用。
(14)轮胎胎面、胎侧不能有长度超过25mm或深度达到露出帘布层的割伤和破损。
(15)最高车速超过100km/h的车辆轮胎,其动平衡应符合规定要求。
(16)轮胎气压应符合规定标准,后轮气压不得低于前轮。
三、质量检验员安全操作守则
(1)路试起步前,首先检查保修项目完成情况及车轮周围情况,检查油、水,拉紧驻车制动器,挂入空挡并踏下离合器踏板后方可发动,待发动后慢慢松离合器踏板,注意仪表工作是否正常。
(2)起步前必须关好车门。检试制动系统时,气压制动系统的气压不得低于294~392Pa。
(3)倒车时必须看清楚前后通道情况,并与指挥倒车人员取得联系,按手势进行。
(4)试车车辆必须前后挂试车牌,并在指定地点进行路试,参加路试随车人员不得超过3人。
(5)试踏制动踏板时应先与车上人员示意后再进行试验。
(6)试车完好后,应按规定检查有关部位,待全部合格后,由检验人员签名批准出场,将车辆停放在指定地点,将电源总开关关闭,挂低挡,拉紧驻车制动器,并通知车主前来接车。
四、人身安全注意事项
1 车辆事故的预防措施
(1)不管车辆制动性能好坏,一定要在车轮前、后部垫三角木或采取其他防车辆下溜的措施。
(2)不能在车辆后方作业或站立其他人员。
(3)不允许维修人员在生产区随便乱动车辆和随便乱试车。必须由持相应证照的人试车,试车时应按指定路线行驶,路试时不得搭乘客和货物等。
(4)在把车辆举升到离开地面时,按安全操作规定,应在车身下面加设硬性支撑。
(5)在维修车间内人工移动车辆时,必须由专人指挥,并安排专门人员负责随时塞紧车轮,防止溜车伤人。
(6)人工移动车辆的指挥人员,首先必须熟悉车间内被移动车辆周围环境,并选择安全位置操作。
(7)严禁用软连接的方式拖拉、救援有转向、制动操纵机构故障的车辆。
2 防止烫伤的预防措施
(1)引起烫伤的原因
① 如图1-2所示,发动机温度过高,冷却系统水箱“开锅”,操作人员打开水箱盖时被喷射出的蒸汽烫伤。
图1-2 冷却系统水箱“开锅”
② 工件局部焊补后,操作人员疏忽而使身体裸露部分烫伤。
③ 拆卸发生高温故障的零部件(如汽缸盖、制动鼓、排气管等)时灼伤皮肤。
④ 检查和排除运行性故障时,裸露皮肤接触到温度较高的部件(如汽缸体、排气管等)被烫伤。
⑤ 身体接触蓄电池电解液等被灼伤。
(2)预防措施。预防此类事故,主要是加强个人防护,注意操作技巧。
① 在车辆维修时,对冷却系统水温过高的发动机,不得在水泵停转的情况下不加防护地直接开启水箱盖。
② 尽量避免对刚熄火、零件温度尚未降低下来的车辆进行维修作业。
③ 作业时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不得随意抚摸车身表面和将身体倚靠在维修车辆的车身上。
④ 避免皮肤直接接触蓄电池电解液、防冻液等化学品。
3 用电安全措施
(1)检修电气设备或更换熔丝时,应首先切断电源,并在电源开关处挂上“严禁合闸”的警告牌;在没有采取足够的安全措施的情况下,严禁带电工作。
(2)使用各种电气设备,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如使用手提式电钻时,必须戴上橡胶手套或站在绝缘垫上。
(3)电热设备应远离易燃物,用毕即断开电源。
(4)判断电线或用电设备是否带电,必须用验电器,如测电笔(一般在250V以下使用)等检查判断,不允许用手去摸试。
(5)电灯开关应接在火线上,用螺旋灯头时不可把火线接在与螺旋套相连的接线柱上,以免调换灯泡时触电。
(6)电线或电气设备失火时,应迅速切断电源。在带电状态下,不能用水和泡沫灭火器灭火,否则会使人触电。这种情况可用黄沙、二氧化碳灭火器和1211灭火器进行灭火。
小提示
◆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应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进行现场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