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印前处理原理与技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自2006年《数字化印前处理原理与技术》第一次出版以来,已有近10年时间。2008年11月,本教材获“北京市精品教材”称号,一方面是对笔者在教材撰写中付出辛劳的肯定,另一方面也促使笔者产生对原教材瑕疵进行修改和完善的愿望。

伴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传播的迅速发展,作为信息主要传播媒体之一的印刷技术受到的压力是不容回避的。在信息跨媒体传播背景下,数字图文信息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多种不同传播媒体上。因此,就数字信息处理而言,其重要性和应用范围不仅未受挤压,而且应予扩展和深化,才能适应当今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知识体系结构也是不可或缺的主要支撑之一。

印刷技术具有传递、转移材料的功能。因此,除信息传播之外,还可以向功能产品制造领域(如印刷电子、三维打印等)渗透和扩展,预示着良好的前景。为适应这些变化,相关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与其相关的三维数字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即在印刷技术的应用方面,由原来较单一的图文信息复制领域,变为“承担信息复制及传播任务”和“承担材料传递并成型制造的任务”两大方面,这一概念,在教材的概述部分以及后续相关章节中都得以体现。

总体上,在对第一版的修订中,主要进行了下列内容的扩展。

多值网点及其图像再现特性;

面向多值加网的印刷色彩模型;

自由曲面的数学描述方法;

三维造型信息采集;

三维造型的成型和输出;

二阶调频、多值加网方法。

除上述新增内容外,对各章的文字描述和部分插图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在修订过程中,尽管花费了较多精力进行内容拓展和瑕疵去除,但限于理论知识及专业水平,仍难免挂一漏万。笔者一如既往地期望获得读者及各方专家的批评指正,并在此致以谢意。

编者

2016年9月于北京印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