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就业、挑大学、选专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4 填报志愿技巧问答

【问】 填报志愿怎样才能做到不盲目随大流?

①确定人生大致方向 对于职业生涯与人生发展来说,大学专业的选择往往具有决定性意义。考生的专业选择应该尽量结合本人今后的人生发展方向。填报志愿前,考生首先要问一问自己:今后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靠什么立足,答案不要求非常准确,但至少可以确定一个大致方向。

②与社会现实需求挂钩 专业选择应尽量与现实的社会需求挂上钩。对于理科考生,工科类专业就业面较广,学生毕业后的可塑性与再选择空间也较大;而对于文科考生来说,工商、管理、外语、法律、财会、新闻等实用性专业的社会需求量相对较大。例如,考生报考语言类专业应持谨慎态度。外语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个使用工具,而很难成为一个专业含量高的职业。很多语言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都会选修第二专业,如工商管理、媒体传播、财务会计等,他们就是因为担心只凭外语将来找不到理想工作。

③重视专业选择 从某种程度上说,在专业与学校之间,专业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因为好的专业可以为你提供受用一生的生存技能。未来社会是专业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社会条件下,好专业决定你的一生,而不是好学校决定你的一生。

④结合本人的兴趣 专业选择离不开个人兴趣的支撑。家长不能越俎代庖,也没有必要把自己年轻时候没有实现的人生梦想强加给子女。个人兴趣如果能够与现实的社会需要相一致,当然是最理想的。但考生也应该明白,社会需求大的专业并不意味着就一定适合自己。如计算机专业非常热门,但如果不是你的特别爱好,千万不要趋之若鹜,否则学起来也是受罪。在专业选择上,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更容易获得成功。

【问】 为什么现实中填报志愿就像买彩票?

据某知名网站最新调查显示,在涵盖考生、家长、在读大学生及大学毕业生的3646人的调查中,61.5%的人认为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大部分学生对高校和专业不太了解,70.7%的人认为最大问题是考生不知道什么专业适合自己。

①部分学生上大学后感觉到失望 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或者不感兴趣的现象比较普遍。不少人反映进入大学后才发现,自己对本专业并不感兴趣或原先的专业很难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考虑转专业的现象比较普遍。不少考生和老师反映,“报考指南”中一些学校的专业介绍写得过于学术和晦涩,很难看明白。中学教师对常见的中文、法学等专业,还能给学生一些参考意见,但是现在高校的专业太细太多了,中学老师指导起来常常感到有心无力。而高校招生简介中只有赞誉之词,并没有涉及学生在未来的专业学习及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报考志愿时信息严重不足,大学招生组的介绍也常常不能让人满意,一些考生进入大学后有被骗的感觉。

②部分学生填志愿有点像买彩票 事实上,考生在志愿填报方面存在诸多无奈。高校及专业信息严重不足成为导致考生盲目选择的首要原因。这种信息不对称造成不少考生和家长单纯选择所谓“热门”专业。许多考生只能根据专业名称对专业的内容及今后就业进行猜测。此外,就业前景与兴趣爱好的矛盾是考生报志愿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一些考生反映,父母的意见在填报考志愿中起主导作用,不少人为服从父母心愿,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爱好。尽管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但很多时候却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想法。

目前国内多数院校仍单纯按从高到低的分数来录取,对考生其他指标基本不参考。因各专业名额限制,部分排名靠后的考生会被调剂到其他专业。不少人调剂专业与所报专业相差甚远。多数学生可能因一分之差,在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里煎熬四年。现在的专业这么多,无论学生还是家长都不可能充分了解。考生在填报志愿过程中,信息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考生,填志愿就像买彩票。

③使考生的兴趣得到认可 大学各专业名额有限,学生转专业并非易事。不少高校要求成绩前10%的学生才有资格申请。而若该学生在本专业成绩靠前,其所在院系很可能从自身利益出发限制其申请。即使申请成功,准备考试仍需花很多时间精力,加上转专业后还可能背负精神压力,并非每个学生都能承受。目前一些大学效仿西方国家,安排学校公开日,让有意报考学生了解该校办学模式、设施环境及课程设置等。

【问】 高考志愿为什么要早抓?

高考志愿填报不是几天就能搞好的。以本科为例,考生一般需要填报一本、二本、三本,每一批次至少要考虑5所院校,加上留有一定的备选学校,这样就可能达到15~20所。考生及家长需要对这些高校有个大致的了解,需要把各个高校的招生简章的内容加以解读,吃透、读懂、弄通,需要掌握这些学校前几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并测算出当年大致的校线,等等。高考志愿要做到填得好、报得巧,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是拿不下来的。家长和考生一定要早作准备,不要等到考试完了以后再抓,那样很可能就来不及了。

【问】 家长在高考志愿填报中该起什么作用?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涉世未深,而自己的经验丰富,对于高考志愿填报也当仁不让。其实考生大多十七八岁,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他们对社会,尤其是对自己想上什么学校及专业,有一定的认识。高考志愿填报的目的是上大学读书。书是由考生去读,如果他不认可、不感兴趣,是不利于他学有所成的。在志愿填报这个事关孩子理想与前途的事情上,应该以考生为主,家长只起参谋、辅助的作用,绝不能越位,更不可包办代替。

【问】 影响填报志愿的主要三个因素是什么?

影响填报志愿的主要三个重要因素是地域、学校和专业。

①地域 通过录取统计数据可以发现,北京考生的志愿首选北京,其次是北京周边地区,再次是沿海发达地区,最后才是西部和不发达地区。这就形成一种现象,即同类学校录取分数因为地域的原因有了微弱变化,在京院校录取分数最高,因地域不同依次降低。

②学校 各校办学时间、隶属关系、办学特点、服务对象的不同,学校各具特色。一般将“985工程”、“211工程”及综合类重点大学和具有行业特色的重点学校划为本科第一批,将一般本科大学划分为本科二批,将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本科划为第三批,将职业类院校划为专科批次。考生可根据个人实际,重点考虑相应批次的学校。

③专业 重点大学不是唯一选择,一般性大学也有自己的强势专业,行业类学校的专业特色就更加明显,在其专业领域内的知名度往往也很高。在学科建设上,很多学校特色鲜明。学校的基本情况和专业特色可通过学校网站及考试院高招办汇集的学校招生章程中查询。

根据这三个要素,建议考生采取排减法来确定自己的志愿。简单地说,模拟考试成绩排名靠前,平时学习成绩优异,心理状态好、身体条件允许和职业志向明确、兴趣爱好广泛等综合因素都具备的考生,可以选择地域、学校、专业三个要素的综合,就是可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地域和地域区内所喜欢的学校以及学校内所喜欢的专业。如果评估自己在全市排名中属于前列,但三个要素都满足时有风险,就可以降低其中一个要素的比重,保险系数就会大大增强。如放弃地域选择保名牌大学和专业,放弃批次选择保地域和专业,放弃专业选择保地域和学校,或放弃两项保一项都是值得考虑的事情。要有失才会有得,这样才可以保证自己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有的放矢,增加成功率。

【问】 填报志愿前要了解和掌握哪些基本情况?

①有关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录取的政策规定,特别是报考条件、优惠政策、录取批次安排等,要及时认真掌握。

②招生计划和考生人数等情况。着重看各级各类学校在本地区分科类的招生计划数,全省当年高考总人数,各科类考生人数和录取比例等。

③了解有关高校的招生章程、身体要求和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体检方面,考生要密切注意各高校对身体状况的不同要求。

④了解和分析前几年本省高考录取分数线和有关院校的投档线。不能单纯地比较分数的绝对值,重在分析档次和冷热变化的情况并推断其变化趋势。

⑤估计考生本人所处的竞争地位。考生要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和成绩分段表,分析得出自己在同科类全体考生中的相对位次。

⑥分析了解考生适合报考哪些专业。一般应掌握以下情况:a.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以心理因素为主的内在条件;b.考生及家庭对高校、专业的熟悉程度等客观条件;c.根据考生体检结果和国家体检意见、高校对新生身体条件的补充规定,明确自己的适报专业和限报专业范围;d.有关各选报专业的发展前景,如毕业生就业、读研等评价预测资料。

【问】 怎样从《招生章程》中得到重要的“录取规则”信息?

①平行志愿的低投档比例或“不退档”承诺 许多高校在《招生章程》的“录取规则”里,要明确调档比例。如平行志愿的调档比例,一般都在高校招生计划的105%左右。但也有高校提出只按该校招生计划数的100%调档。如投档比例100%,则意味着零退档,只要愿意服从调剂,身体不受限。这个信息对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因为平行志愿投档后如被退档,则只有等待征求志愿或进入下一批次。也有一些高校提出的投档比例略高于100%,但低于105%。相对于投档比例100%的院校,增加了一些投档风险,但相对于常规的调档比例105%甚至更高比例的院校来说,退档风险较小,且由于投档比例较低,高校对生源比较满意的省份,临时增加机动计划的可能加性较大,考生只要服从专业调剂,或身体不受限,高校也许不会退档的。当然也有高校明确提出调档后不退的。

②传统顺序志愿第一志愿录取满额,也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对于传统的“梯度志愿”投档录取模式的省份来说,一般高校只有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才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也有一些高校在生源充足的情况下,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

③录取条件或要求 《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不仅有提醒考生需要注意的事项,如身体要求、语种要求、单科成绩要求等,要仔细研读。“录取规则”里,更多的是一些限制性要求。有关限制性要求,多是针对部分专业或部分身体受限考生。但也有一些院校提出了“超宽”限制要求,也就是限制面比较大。例如:

a.绝大多数普通高校不会对考生提出政治面貌或政审、面试要求,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报考条件之一是考生需是共青团员,国际关系学院要求考生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则要求考生需进行政审、面试。

b.一般高校也不会对所有考生提出身高要求,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则要求或原则要求男生身高应在1.70米以上,女生男生身高应在1.60米以上。

c.一些高校对所有考生有单科要求。如西南政法大学对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改革的省市,为减少退档对考生的影响,要求投档出来的考生外语、语文单科成绩均及格。兰州大学则对不同科类考生提出了成绩要求:文史类,外语、语文须及格以上;理工类,外语、数学须及格以上。

此外,《招生计划》是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依据。考生填报志愿时应认真查阅,避免犯“低级错误”。

【问】 如何正确合理定位?

①正确定位 正确定位要考虑自己的特长、爱好、身体状况、高考成绩等因素。具体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a.个性定位 从自己的特长、爱好、兴趣、理想、身体状况来考虑定位。报志愿根据自己特长、爱好、兴趣考虑,这将有助于自己在大学的学习,也有助于大学毕业后事业的发展。身体状况也要考虑,在招生计划中有的学校已注明有某种生理缺陷的考生不能报考的专业。

b.成绩定位 高考成绩出来以后,根据考生所考的成绩以及成绩所在批次分数线,查阅近二三年学校录取分数情况,确定能报什么类型的学校,以此给自己作出一个比较合理的定位。各类院校在某一地区的录取分数范围一般都会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一般被列入国家“985工程”的院校和大城市、热门行业院校差值较大,“211工程”高校其次,地处西部,农、林、地、矿、油等院校差值较低。如果考生当年高考成绩与上一年控制线差值高于考生想填报的院校近两年的差值,录取的把握就大,反之风险就大。

②合理定点 定位是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和考试成绩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填报的学校类型。定点则是确定具体学校和专业。

【问】 高考填报志愿有哪些常见的失误?

高考填报志愿常见的失误有以下几种。

①预测校线不准或对自己的成绩猜估不准导致落选。由于所填报学校的调档线太高,考生成绩达不到调档线,各志愿都落空,没有机会参与投档而落选。

②填报志愿过少落选。填报的志愿太少,如只填报一个院校志愿,填报院校落选后,再没有机会参与其他院校录取了。

③专业志愿填报失误落选。部分分数较高的考生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而不服从专业调剂,虽然档案投到了学校,但高校无法满足其填报的专业志愿,被退档。

④填报了因身体条件高校不予录取的专业。

⑤相关科目成绩低。高考成绩达到了学校的调档线,但由于某一门单科成绩太低,或者与填报专业相关科目的成绩没有达到学校要求,学校不予录取。此外,还有因档案内容不全、不真实等原因而落选的。

【问】 高考填报志愿时出现的不理智现象有哪些?

a.报考体检受限专业;b.放弃外地院校;c.盲目追求热门专业;d.家长、老师一手包办;e.一门心思奔名校;f.不了解院校属性与专业的特殊要求;g.不服从调剂;h.不知道在何地、何处(是否校本部)上学;i.既不知院校志愿分数级差,也不知报考非第一志愿的前提条件,再加上志愿没有梯度。

【问】 往年高考志愿填报一般会存在哪些问题?

①盲目攀比而导致选报过高 有的考生容易“跟着感觉走”,听说哪所学校好、哪个专业“热”,就跟着填。有的考生见别人填的学校层次高,感到自己填低了没面子,也就跟着“摸高”。有的考生由于对自己的考试成绩估测不准,选报了力所不及的志愿。

②信心不足而导致怕高就低 另一种情况是信心不足,只求稳妥保险,怕高就低,往往造成高分低就,这种事情往往发生在平时成绩处于中上水平的考生中。其实,完全没有自我低就的必要。

③从众追“热”而导致“撞车”严重 近几年招生中,有的学校(专业)报考人数过于集中,第一志愿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人数为计划招生人数的2倍、3倍甚至十几倍之多,“撞车”现象严重。而有的学校某些专业却很少有人填报甚至无人填报。误区是将志愿的选择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有的考生出于对未来职业的考虑,在选择专业时只考虑所谓的“热门”专业。

④高分考生过于自负 竞争一般是以省为单位的,各省的前几名、几十名被录取到好学校一般都不会成问题,但若是前一二百名就难保证了。原因主要在于志愿选报不当,考生填志愿时,主观臆断,盲目认为自己是学校第一名报某某高校肯定没问题,甚至固执地只报一个专业,又不肯服从到其他学校及专业就读,一旦失误就很可能名落孙山。

⑤以收费高低来评判好坏 有的家长以为收费高的专业一定“走俏”,收费低的则不行。其实这样看问题是很不可靠的。有些专业是国家大量需要,大有发展前景的,为了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报考,收费标准相对低一些,同时奖、助学金额也较高。有些院校和专业收费相对较高,但并不说明该院校、专业就比其他专业一定好些。

⑥只看校名而忽视专业 一是填报志愿仅看校名,以为校名有着“地质”、“石油”等字样的学校,就只设这些艰苦专业,其实这些学校也设有其他专业;二是心存偏见,将农业等划分为艰苦专业,认为就业出路不佳,其实这些学校和专业的就业率也很高;三是对一些省外学校不了解,有的学校只因为不在直辖市或者省城,考生就不愿填报。

⑦一味追求热门专业 所谓“热门”专业,就是很多人争着报考的专业,计划招生数与报考人数之间比例非常悬殊,其结果是录取分水涨船高。

⑧担心服从分配会吃亏 “是否服从分配”扩大了考生被录取的机会。因为规定填报的几个院校和专业,都是有限的,如填了“同意服从分配”,就会增加院校和专业录取的机会,不会吃亏。

⑨全部由父母包办 每年填报志愿的最后一天,总有家长按自己的想法偷偷给孩子修改志愿。但这样的结果往往造成学生的反抗,考生用罢课或离家出走的方式进行抵抗,让家长追悔莫及。考生的家长、老师,凭着人生阅历及对社会的理解,对考生选择志愿时正确加以帮助引导,是很有必要的。但万事不可过头。如果忽视考生的主体作用,由长辈大包大揽,强制学生做出某种选择,那就难免出现令人痛悔一生的后果。

【问】 在填报志愿时经常遇到哪些两难 (选择还是放弃) 的问题?

填报志愿时,许多考生会碰到两难的情况,就是在选择或放弃之间做出抉择。

①选择冷门专业还是选择热门专业 考生越来越将选报专业和毕业就业直接联系起来,一些专业由于就业前景看好,如政治经济地位高,工作条件优越,收入比较丰厚,填报的人多,形成了热门专业,反之,则形成了冷门专业。首先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需求导致的就业形势是不断变化的,今天是热门专业明天可能是冷门专业。从最初的数理化热到后来的外语、外贸热,再到后来的财会热、管理热、政法热,到目前的计算机热、信电热,反映了专业在不断顺应市场经济,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其次,许多热门专业是建立冷专业基础之上的,学好这些冷门专业转入热门专业是非常容易的,如学好数学专业,转入计算机、电子信息、经济类等专业并无太大困难,而且还大有益处。

②选择学校还是选择专业 到底是进高校求名气,还是进专业求实惠,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有专家认为应进好的学校,因为大学是通才教育,进校后还可以辅修其他专业,何况现在是终身受教育的时代,靠大学的四年教育支撑一辈子是不可能的。也有专家认为选择专业应该很慎重,考生一旦进入这个专业学习,意味着以后一辈子从事这个专业的工作,锁定专业虽然不能说是今后从事职业的唯一选择,至少也是十分重要的选择。还的考生自己拿主意进行鱼和熊的选择。可以考虑:如果能进一所好的学校,给你带来的受益是无穷的,应予珍惜,这时你应淡化专业;如果不够进这类学校的条件,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热门专业。

③选择本省高校还是选择外省高校 一方面由于高校在制订招生计划时,一般在所在省的招生数总是比较多,其他省比较少,考生的心理是填报招生数多的学校或专业,寄希望录取可能性大一些。另一方面由于一些省市的考生不愿意外出读书,特别是大都市和沿海发达省的考生,从而造成本省市高校及专业过分拥挤;另一些省份的考生向往大都市和沿海省份读书,而集中填报这些省的高校,志愿过分集中导致容易落选。

④选择服从还是不服从 一般志愿表上有“是否服从进其他学校”和“是否服从其他专业”栏。现在由于录取率提高,加上录取后不去就读的处罚禁令解冻,考生对是否服从要随意得多。如果已发挥了自己的考试水平,分数线达到好的批次,应该填写服从,以增加进入好学校的机会。当然填报时考生应考虑有条件地选择服从,如可在重点高校批次中填报“服从”,其他批次中不填;可以只填“愿进工科院校”,其他类高校不填;可以只填“愿进医学专业”,其他专业不填,等等。

【问】 对不同层次考生填报志愿有何忠告?

①成绩不理想又希望尽快进入大学的考生,尽量选与自我潜能相近的专业。这类考生一般是把保证被录取作为第一目标,把其他因素放在其次。这些考生在大学的专业选择面上存在一些局限性,应尽可能地选择更适合自己潜能发展的专业。如果不能进入符合自我潜能发展的最好专业,也可以学习相近专业,同样也能为今后向最好专业方向发展打下基础,再通过进一步考研、出国得到修正。

②很有把握上线被录取的考生,可以把将来毕业后求职是否方便放在第一位考虑,其他因素作次要考虑。这些考生不能过分重视就业因素而忽略个人的潜能发展,否则会得不偿失。因为现在的职业变换很快且难以把握,不要被眼前火热的就业形势所误导。

③对于非名牌大学不去的尖子生,也不能忽视专业。因为大学里所学的专业将可能终生与你为伴,而学校只与你相处短暂的时光。未来社会虽然需要通才或复合型人才,但专业是立足之本。如果考生选择了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专业或职业,那么人生目标就会更远大。如果仅仅是为了炫耀,所填专业和自我潜能发展相去甚远,虽然能获得暂时的面子,可能悔恨终身。

④考生应该综合考虑外地及边远地区院校。地处北京、上海的院校,不管是本科还是专科,大部分录取分数偏高。填报志愿时要正确处理地域的梯度。沿海或发达城市的经济、文化等方面比较发达,有较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求学的理想场所,毕业后的就业机会和工作待遇也较优于其他城市,这些城市院校录取分数相对偏高。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也要综合自身情况考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高等学校。

【问】 怎样正确理解高考各种分数线和含义?

高考分数线公布后,相当多的考生和家长不明白军检线、资格线、分数线、提档线、录取线等各种线的含义,下面予以介绍。

①军检线 军事院校的体检线。多年来一直与普通本科分数线相当,因此可以视为本科二批分数线,但有些军校的录取分较高,会在第一批录取分数线(重点线)附近上下浮动,幅度不太大。

②资格线 招生录取的资格线,也叫最低录取分数线。只有考试分数等于或超过该分数的考生才有资格被招生高校录取。录取时,资格线上的考生依据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录取,倘若考生对院校和专业不挑剔,专科资格线上的考生基本都会有学上。

③批次线 录取时的主要依据。多数省市都会按不同录取批次划定四条分数线,也有些省市录取批次更多,分数线也更多,只有考生达到或超过某批次分数线时才可能参加该批次的录取。除本科一批分数线是按招生计划的1∶1.2全省划定,其他都是按照1∶1的比例划定的。

④提档线 录取学校提取档案线。与录取线不是一条线。例如:本科一批院校的提档线是依据1∶1.2的比例划定的,学校会对提档线上的所有考生阅档,再把多余的20%的考生档案退回省招办,因此,提档线上的考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被录取。

⑤录取线 各高等学校实际录取的最低分数线。由于高校录取时是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因此录取线常常会高于提档线,也可能等于提档线。

【问】 什么是录取控制分数线?

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简称录控线、批次线或省线)是根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考生高考成绩水平和招生计划,按一定的比例确定的录取新生的各批次、各科类最低成绩标准。各批次、各科类的批次线都会不同,科类一般常分为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和体育类等,文史类和理工类又分为提前批次、第一批次、第二批次、第三批次、第四批次(高职高专批次)。录控线是确定考生录取资格、执行招生政策的一个重要指标,院校一般只能录取所在批次线上的考生,只有招投总分达到或超过批次线的考生(通常称“上线考生”)档案,才有可能被投档到高校,由高校选择录取。

【问】 什么是院校投档分数线?

院校投档分数线(简称投档线,也称调档线、提档线)是指以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一般在1∶(1~1.2)以内],在对第一志愿投档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调档最低成绩标准。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调档分数线。省级招办在投档过程中,将填报了该校志愿且成绩在批次线上的考生档案,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院校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进行投档,自然形成调档线。通常情况下,调档线往往高于批次线,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院校,其调档线等于批次线。考生的档案能不能投给学校,关键取决于招投总分是否达到了调档线。

例如,第一批的某高校理工类计划30人,填报该校且成绩在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上的有60人,省招办按招生计划数的1.2倍(30×1.2)需投档36份,计算机将这60人按招投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排序在第36位考生的招投总分即为该校本批次理工类的调档线。学校经审阅,择优录取其中30人,将不予录取的6人档案退回省招办。

【问】 什么是录取线差?

录取线差是院校当年最低录取分数与该院校在该省所在招生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差值(即,某年录取线差=当年最低录取分数-当年相应批次控制分数线)。面对院校2016年录取情况的判断,需要知道院校往年录取数据。因为往年录取数据是我们判断2017年录取情况的重要依据,因此,要注意全面收集目标院校往年录取数据(至少三年)。通过分析,了解目标院校往年录取线差是多少。考生可通过往年录取线差与自己高出2016年相应批次控制分数线分数进行比较。

【问】 什么是志愿级差和专业级差?

①志愿级差是指院校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时的分数差额。例如,某高校规定的志愿级差为20分,第一志愿调档分数线为600分,那么,第二志愿的调档分数线就为620分。许多院校在确定进档考生的专业时规定了专业志愿分数级差,简言之专业级差。

②专业级差是指录取非第一专业志愿时的分数差额。例如,某一院校规定专业级差为5分,院校在分配专业时,将第二专业志愿考生的成绩减去5分,将第三专业志愿考生的成绩减去10分……然后再排队确定专业。

【问】 什么是分数级差?

分数级差包括学校分数级差和专业分数级差,具体含义是高校在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和非第一志愿考生时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分数差。

①学校(又称志愿)分数级差 高校在招生章程中一般都表示不拒绝招录非第一志愿报考本校的考生,但同时也会作一些限制性规定,这些规定通常如下。

a.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招收非第一志愿考生,有些高校预备一定名额(或在该省市招生计划的约5%名额)招收非第一志愿考生。

b.设志愿分数级差,对志愿分数级差的表述不尽相同,大致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未明确具体分数。如北京大学规定: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不低于已投档的第一志愿考生的平均分(北大最低分与平均分之差一般在20分左右)。

第二种,公布志愿级差分,通常级差分在30~50分之间,但也有部分高校的志愿级差分为0分,也有高校的级差分达90分。规定非第一志愿考生按减去学校志愿级差分后的分数作为学校录取分数确定录取专业。

②专业分数级差 专业分数级差一般在3~10分之间。进档考生录取专业时第一志愿考生,以实际考分排队。若考生的第一志愿专业未满额则将该生录取为该专业,若考生的成绩未达到其第一志愿专业的录取分数,则其总分减去专业级差分后参与第二专业志愿排序;若第二专业志愿仍不能录取,再减去一个级差分参与第三志愿排序,如此依此类排。对于非第一(学校)志愿考生则先减去一定分数后参与第一专业志愿排序,专业确定办法同前面一样。

【问】 高校最低录取线等同于该高校各专业最低录取线吗?

一个学校的最低录取线,正常情况下反映的是该学校录取分数最低的专业的分数要求,而高分专业的分数要求却要高出低分专业十几分。然而,有些考生恰恰用自己的成绩与所选学校的低分专业线对照,忽视了其他高分专业线,盲目地选报了录取分数高的专业,有的还写上不服从专业调剂,结果造成落榜。因此,既要考虑学校录取的最低线,又要考虑各分数段的人数。有条件的考生应多咨询招生院校,从招生院校获取专业录取分数的信息,算出自己的位置和进入某些专业的可能性,使学校和专业两个方面都得到兼顾。

【问】 怎样利用近几年高校录取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来作为参考?

家长和考生还应该特别注意三个分数线,即详细了解填报院校以往几年在本省录取的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

家长、考生以及中学教师在考察以往某高校录取情况时,往往只关注该校的提档线,实际上,绝大多数高校在录取时都是依照“分数相同看志愿,志愿相同看分数;分数是前提,志愿是依据”的原则,按考分由高到低排序录取。由此可以看出,所谓提档线实际上是一条最低程度的必要条件。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应充分了解的“实际”不仅包括提档线,还应包括录取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a.该高校三年来在该省录取的最低分,意味着考生能否接近进入该校的门槛;b.平均分,意味着考生能否有把握进入该高校;c.最高分,意味着考生能在该高校中可选哪些专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平均分,如果考生的考分在该校录取平均分附近,被录取的可能性较大。但是大家都依据平均分很容易导致“扎堆”。

【问】 怎样估分填报志愿?

除稍后再作评述的填报志愿所应遵循的通则、通法以外,估考分报志愿有其特别的技巧。估分填报志愿,不仅要依据估计的分数,还要参考前两次的模拟考试成绩和名次。估分填报志愿的技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参考一模和二模考试地位。一模考试后,各校对考生在群体中的位置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多年的实践证明,他们的分析与考生在高考中所处的位置,基本是吻合的,可以作为填报志愿的主要依据,适当参考二模考试发挥的情况。

②分析高考中是正常发挥还是超常发挥,或者是发挥失常。估出自己高考可能所得的分数,再与周围同学交流,将高考成绩与前几次模拟考试相比,自己感觉是位置相同还是前后有所变化。

③简易推算自己的录取段位。一般说临考前3次模拟考试的平均成绩可以看做是考生的基本实力,并以此估计自己在班上、在全校的排列名次。再根据本校近3年的录取率,取3年平均数,再考虑本届考生的学习水平与上届相比有无明显的波动,通过比较可大致知道自己处于哪一个录取分数段上。如全校有考生200人,A考生近3次模拟考试平均成绩在全校排名为第30位,即30/200。本校近3年平均录取率一本10%,二本为25%,专科30%,即10%的考生录取到一批本科院校,25%考生录取到二批本科院校,一本二本合计为35%,即35%的考生可上二批以上的本科院校。A考生排名为30,说明上一本的希望不大,而上二批本科院校的竞争力很强。

④考生志愿起点很难把握。尤其是处于在本科一批和二批位置附近的考生,因事先不可能知道同层次同意向的考生集中或分散在哪些学校,要有起点算高了或算低了的思想准备,但不能盲目乐观地选高起点。

【问】 高考之前填报志愿是否有经验公式借鉴?

有专家总结了高考之前填报志愿的经验公式,填报志愿具体步骤如下。

①掌握考生所在高中历年录取情况。

a.考生在学校中的大致名次(用百分比表示)      

b.考生所在学校的大学升学率      

c.考生所在学校的重点大学(一本)上线率      

d.考生所在学校的一般本科(二本)上线率      

e.考生所在学校的高职、高专上线率      

f.按照往年录取率,考生可能被第      批学校录取。

②根据考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初选院校。

a.考生一般不可能考上,即使超常发挥也不可能达到其录取分数线的学校。判别公式:往年最低录取分数≥模拟加权成绩+15分。

b.考生经过努力可以试一试的学校——如果考生超常发挥,考分差不多能够上录取分数线的学校。判别公式:模拟加权成绩+15分≥往年最低录取分数≥模拟加权成绩-10分。

c.考生比较有把握的学校——如果正常发挥,可以比较稳当地进入录取分数线的学校。判别公式:往年最低录取分数≤模拟加权成绩-10分。

d.冒险型的考生可以将“经过努力可以试一试的学校”作为第一志愿的目标院校。保守型的考生可以将“比较有把握的学校”中最好的学校作为第一志愿的目标院校。

③据以上信息,预测初选志愿院校的调档线。

④比较、分析后确定自己的高考志愿。

【问】 知分填报志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知分填报志愿最主要的是理性填报志愿。一个是理性思考,再一个是思维发散,考后估分报志愿相比于考前填报志愿,学生更容易扎堆,分数因素会看得更重。例如,考后你是600分,肯定不会按580分或者是590分填志愿,考前报的时候不太详细,所以相对保守一点,考后你是600分就按600分填志愿,他也是600分就按600分填志愿,所以考后的扎堆现象要比考前严重。千万不要以自己的分数和高校的分数对应,这样就容易撞车、扎堆,这就是为什么过去会出现大小年的现象。这个非常重要,不要拿自己的分数对应院校的分数去填报。知分填报志愿当中既要考虑分数因素,还要考虑兴趣、爱好、潜能,还有院校因素、地域因素、经济因素等。

【问】 如何对付“大小年”?

“大小年”,即当年报考人数多,导致录取分数线上调,录取比例下降,第二年因不敢报高分院校而拥向低分院校,使得上一年高分院校就会出现报考人数减少、分数线下降的现象。“大小年”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考生迷信上一年各高校录取分数线。一般来说,“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两年交替出现的。因为假如前一年某校或某专业分数非常高,当年报考的学生会担心不被录取而纷纷改报其他学校或专业,从而导致报考人数减少,分数线降低。而后一年的考生看到这一年分数低,则都集中到这里来,分数线自然又会升高,以此循环往复。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关注“大年”、“小年”的动向,参考几年来这个学校的录取比例的改变趋势,尽量避免掉入“大小年”陷阱。如果合理利用大小年,有时候能得到异乎平常的成功。但是参考往年录取分数线填报志愿时,不能单纯看绝对分,而要看录取分数线和每批控制线之间的差值。因为高考试卷的难易程度每年都在变,所以分数高的年份不一定难考,简单地参考往年的绝对分数会误导志愿填报。

【问】 如何才能较有效地避免考后知分报志愿的“扎堆”现象?

①分数线上高分段考生 根据往年录取情况,成绩遥遥领先的高分考生一般都报考名校和“热门”专业,并能如愿以偿。但不特别拔尖的考生就不一定都报北大、清华及其“热门”专业,也可以适当考虑其他名校和重点专业。

②分数线上次高分段考生 这类考生在全体考生中是比较优秀的,考生报志愿时要慎重分析当年形势,看是否出现高分集中的现象,注意报考同一所院校的考生不能过于集中,注意均匀分布,不要扎堆。填报志愿时应综合考虑重点院校及其特色专业,选择声望高、教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的院校,这些院校和专业的综合实力和毕业后的就业前景也是非常不错的。

③分数线上中等成绩考生 考后报志愿,这部分考生就不能像考前报志愿时搏一下当“黑马”了。这类考生要兼顾学校和专业。因这类考生处于中上位置,考生志愿的选择范围较广,但也容易形成“扎堆”现象。考生在选报专业的时候,可以兼顾到开设相同专业的院校,根据往年录取情况和填报该学校的人数情况做出自己的选择。

④分数线上一般成绩考生,专业优先。对此类考生而言,选择好专业比填报学校更重要,专业的选择不要人云亦云,一味地追逐“热门”,考生和家长应根据兴趣爱好,以及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结合个人特长和家庭条件选择专业。

⑤分数线上低分段考生,力保上学。这部分考生虽然分数上了线,但成绩处于下游,填报志愿时可选择报考那些历年来上线人数与计划数基本持平或相对不足的院校,避开竞争压力。也可将注意力放在下一批录取院校的第一志愿上。

⑥接近而又未达到分数线的考生,争取录取。在填报志愿时,可以选择报考历年来生源严重不足的院校和专业,增加录取机会。因为按有关录取政策,部分院校(专业)在本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生源不足时,可降分录取有志愿的考生。如像低于一本线10分或者20分,可以多选择农、林、水、石油地矿类的省外一本院校,它们因为地理位置远点、专业“冷门”,填报人数少些,往往会调低录取分数线,其实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就业状况都不错。

【问】 高分考生如何填报志愿?

此类考生填报志愿时要充分利用同批志愿中可填学校的个数,避免选择面过窄;同批志愿学校之间及同一学校专业志愿之间梯度要合理;选择专业时一定要冷热搭配,如果只填“热门”专业,很可能会造成高分落榜。要将志愿有意识地分散,选一至两所“保底”的学校。

【问】 中间分考生如何填报志愿?

这一群体的考生人数最多,极易出现扎堆现象。对于分数在重点线之上但超出重点线不多的考生来讲,第一批的志愿最好填报较为冷门的重点院校或者本地区的重点院校;对于分数在一般本科线和重点本科线之间的考生,最重要的是填好一般本科的志愿。这个分数段的考生,应当优先考虑专业。因为一般本科院校的实力往往相差不大,专业选得好,既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又可以为将来的就业创造条件。

【问】 低分考生如何填报志愿?

对于低分考生来讲,报考志愿的最高原则是避免落榜,因此应当避开热门。一般来讲,农、林、水、地、矿、油类的院校以及专业,分数相对比较低,可以作为报考的重点。低分考生填报志愿时,对于自己的分数达不到的批次,也要认真填写,不要轻易放弃。其实几所石油类大学有的所谓“冷门”专业每年都报不满,但是毕业出路很好,很多在中石油、中石化等特大国企就业。

【问】 “踩线分”考生怎么填志愿?

①一本“踩线生” 这类考生在一本批次竞争力较弱。填报一本批次时,应多考虑外地高校。同时可以参考往年的录取资料,选择一些往年分数线在省控线附近或持平的高校。而在二本批次,这类考生可以选择的高校就非常多了,在专业的选择上也会有较大空间。

②二本“踩线生” 如果本地区的二本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比较高,这类考生想上二本院校就应该选择外地的一些高校,尤其是往年那些录取分数线接近省控线、生源不太充足的高校。如果这类考生愿意退一步的话,在三本的选择余地就非常大了。但是三本与二本的办学水平相差太大。

【问】 压线考生有什么捷径可走?

刚达到本科或专科各个分数段录取线的“压线”考生,填报志愿时更要慎重。考生可以参考一下前几年高校录取分数线,很多驻省会城市的综合院校,综合实力都很强,就是因为地域限制,导致每年录取分数线不高,或基本上每年需要招收二志愿和调剂志愿考生,所以“压线”考生应考虑报考上述这类学校,尽量争取不下滑一个录取批次录取。同时,“压线”考生也要重视下一个录取批次的志愿填报。如果院校按招生计划1∶(1.1~1.2)投档,肯定会有考生要落到下一个批次录取,即使考生填报服从调剂志愿也未必能保证在“压线”的批次录取。但在本科二批和专科二批中,也有不少北京、上海等地的热门学校,有些学校和专业甚至录取分数超过所在批次录取分数线,考生报考前一定要综合分析所填报学校的信息。

【问】 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应注意哪几点?

凡填报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本、专科专业志愿的考生,应充分考虑经济承受能力,贫困生要回避。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确实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几个选择:报考军事类院校或国防生,可以不用交学费和生活费;报考部分师范院校和西部地区的院校,学习成本可能低点;部分艰苦行业的专业每年有一定数量的定向奖学金。

②国家助学贷款是助学主渠道。发放助学贷款的商业银行要求学生勤奋学习、讲究信用。

③政府、社会和大学为贫困生准备了许多帮扶措施,贫困生可以考虑得到这些扶助。

【问】 单科的要求一般体现在哪些科目?

考生填报志愿时,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总分,看自己的分数是否能上某大学的调档线、某专业的录取线,而对某些专业的单科成绩或其他要求则往往容易忽视(这也正是部分学生被退档的原因)。有专家把部分高校或专业对单科的要求进行了分类。

①英语是单科要求的“第一大户” 很多高校或专业对英语成绩提出了要求,从而让英语成绩成为有单科要求的“第一大户”。不仅是香港、澳门还是内地高校一些专业对英语成绩的要求都如此相似。香港在内地计划内招生的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前者要求报考该校的文科、商科基础班英语成绩达到120分以上,奖学金基础班的英语成绩必须在130分以上;后者要求英语成绩要在110分以上。四川大学曾在招生章程规定:“外语类和涉外专业(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原则上要求学生外语成绩达到满分的70%”,按英语150分计算,其分数要求105分。在填报志愿时,很多考生有种误解,认为对英语单科的要求只针对报考英语专业而言。其实某些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对英语单科成绩也有要求,如四川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即使是同一专业,不同院校对英语单科成绩的要求也有不同,如西南交通大学曾要求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英语成绩在100分以上,而哈尔滨工程大学则要求报考该校英语专业的英语成绩在110分以上。所以考生不能麻痹大意,除了衡量自己的总分报考这些学校是否有把握外,还要看看自己的英语成绩是否也能同样过关。

②语文、数学等也经常出现在单科要求里 单科要求除了英语外,还有语文、数学等单科要求。陕西师范大学曾在招生章程中规定:“报考中国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求语文成绩在90分以上;报考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要求数学成绩在90分以上”。西北民族大学曾在招生章程中规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通信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专业数学成绩原则上不低于90分”。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以数学为基础的应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要遇到许多需要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问题,如果考生的数学不好,这个专业对考生就不太合适。这些单科要求有的不仅针对的是报考与单科相对应的专业,其他与这些专业相关的专业都可能有单科成绩要求,如新闻学专业对语文成绩的要求、通信工程专业对数学成绩的要求等。

③某些单科有基础要求而没有分数要求 有些高校或专业的要求则有些模糊,没有具体的分数要求。重庆大学曾在招生章程中规定:“英语专业限英语语种,原则上优先录取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新闻学专业因国际新闻方向需要,原则上优先录取语文及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曾在招生章程中规定:“建筑学专业只录取有专业志愿的考生,且要求考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报考信息与计算科学的考生需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考生在估计自己的总分报考这些院校比较有把握的前提下,可以打电话咨询这些院校,了解更多具体单科分数要求信息,看看自己的单科成绩是否能达到他们的要求。如果没有问题,你就可以考虑填报;否则,趁早改变主意。

还有些特殊行业类的专业对单科要求不是成绩如何,而是有一定的技能要求,如有的大学报考建筑类等专业要求考生有一定的绘画基础,这些考生被录取到相关专业后,学校要对考生进行相关测试。如果不合格,则可能调换到其他专业。如江南大学曾在招生章程规定:“报考工业设计、建筑学、广告学非艺术类专业的考生,要求绘画基础。”

【问】 为什么不能随意报本科三批院校?

本科三批院校一般为民办的院校,收费标准高,在填报前一定要考虑家庭经济状况。如果不想录取本科三批院校,或者只选择部分三批本科院校的考生,就不要填报本科三批院校,或者不要填报服从调剂志愿。往年出现过以下情况,一是部分中学老师为了增加本科录取率,违背考生意愿,不考虑考生经济状况和实际情况,强行填报本科三批志愿。还有个别考生因为填报服从调剂志愿而被录取到不理想的院校,失去了录取专科一批院校的机会。另外,本科三批院校里面含落后地区的独立学院,一般来说录取分数线较低,分数较低的考生可以参照有关独立学院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再作适当选择。

【问】 怎样避免填报无效志愿和错填志愿?

如果不注意各类学校招生范围及要求,就可能导致所填志愿“失效”。有的学校由于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具有特殊性,只限于招收某地区、某部门的考生,或招某性别的考生。如暨南大学、华侨大学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招收“三侨”考生;市属的专科学校,在《招生专业目录》中都注明其招生区域范围,不属其招生区域范围内的考生,不能填报这些学校的志愿。从近年填报志愿的情况来看,有的考生填报不在本地区招生的学校,使这个志愿“失效”,影响了录取。要避免填报无效志愿和错填志愿,除了要认真了解各地当年填报志愿的规定和要求,了解填报学校的招生录取规则,根据当地招办公布的当年的招生计划填报志愿外,考生还要充分利用校对签字的机会,发现和纠正无效志愿和错误志愿。

【问】 网上填报志愿应注意些什么?

网上志愿填报完毕后,一定要选择“安全退出”,关闭浏览器界面,避免密码或志愿被他人修改。仔细选择各批次要填报的学校和专业,填写志愿草表。按时参加网上填报志愿,并规范操作。不按时参加网上志愿填报的,视为放弃填报志愿。网上填报志愿后,有的省市规定:未按规定时间在打印的《招生志愿表》上签字确认的,视为无效志愿。遇到不懂或不清楚的事情,一定要询问班主任或指导老师。网上填报志愿结束后,考生可以登录网报服务器查询志愿,如有问题,及时向市(县、区)招办或报名点反映。

【问】 提前批是否应该重视?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将一部分招生类别、性质、专业基本相同或相近的学校和国家批准提前录取的一些学校集中起来,在大规模招生之前进行提前录取。这部分提前录取的院校主要有解放军院校、武警院校、公安部所属院校、音乐艺术类院校(专业)及少数经批准参加提前录取的院校和专业。填报了提前录取院校(专业)的考生,即使在提前录取时落选,也不影响其在以后第一批、第二批的录取。也就是说,这部分考生多了一次录取机会。凡有意就读提前录取院校(专业)的考生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增加被录取的成功率。如果对提前批的专业不感兴趣,则要谨慎对待。

【问】 报考小语种的考生如何填报志愿?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部分外语专业近年在部分省市实行考生自愿报名,单独加试,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有的在提前录取院校录取之前单独录取。注意报名时间,这三所院校的小语种专业可能在每年4月份就已报名完毕。报考其他院校小语种专业的考生,要按省考试院要求在相应批次填报志愿。小语种的考生要及时了解所报高校和当地省市考试院的填报时间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