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亚健康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N.布赫曼教授根据人身体和心理方面表现出的疲劳状态在医学界首次提出“第三状态”概念,这是传统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中,人们对健康概念的深入认识后形成的一个新概念。
目前,对亚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尚无统一规范的明确定义。中国学者王育学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创建了“亚健康”这个概念,并把“亚健康”初步定义为:介于健康和疾病的中间状态,在相当高水平的医疗机构(县级以上中心医院)经系统检查和单项检查,未发现有疾病,而患者自己确实感觉到了躯体和心理上的种种不适。1997年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亚健康学术研讨会”上,确定了“亚健康状态”这一名词及广义上的亚健康状态概念,但在亚健康的内涵表述和确切定义上存在分歧。亚健康又称第三状态,也称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潜病期等,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包括无临床症状或症状感觉轻微、但已有潜在的病理信息。有的学者指出亚健康是指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有的学者认为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连续过程的一个特殊阶段,这种状态通过自我调整可以康复转化为健康状态,但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也可以向坏的方向转化进而发展成为各种疾病;还有不少学者把亚健康等同于慢性疲劳综合征。在中医学上,亚健康状态属于“虚证”,健康平衡状态已经被打破,但量变还没有发展到质变的程度。近几年的研究中,研究者们比较一致地认为,“亚健康”应从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去描述,这也对应WHO对健康的定义中“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对亚健康状态的描述则比较强调个体感受到不适,生理、心理、社会功能降低,但无明确诊断疾病,或有明确诊断但所患疾病与目前不适状态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国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在2009年发表的《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初步专家共识》中,引用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对亚健康的概念与内涵表述:“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同时指出部分专家认为亚健康的概念应为亚临床,还有专家认为亚健康的提法不妥。”
综上所述,可以归纳为亚健康是一种动态的状态,可导致个体可自我感受到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或社会适应功能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未达到任何可诊断疾病的标准。